《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读书笔记:宋代经济的全面专营制度
北宋所谓四圣百年,意思是头四位皇帝都比较圣明,换代期间没有惊扰百姓,另外百年之内不杀大臣,对外采用怀柔政策,这些说法有些夸张,但离事实不远,确实可以说对内平和对外也平和。
作者认为王安石变法是影响深远的分界线,宋代在变法之前是一个中国,在变法之后是另一个样子了。这次变法后的第五十七年北宋就灭亡了。变法之前的宋代文明开放并具有攻击性,变法之后的宋朝闭关锁国,国民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宋代的军事制度就一条,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剥夺了地方藩镇的兵权。自此,从960年到1860年中国再也没有发生制度内的地方挑战中央的事件(吴三桂起兵不是制度原因),帝国再也没有出现安史之乱这样程度的兵变。北宋常备兵力140万,其中80万禁军布防在汴梁(河南开封)附近,这80万是实数,还有60万厢军部署在北方边境。这造成了8/10的财政收入是用来养兵的。于是北宋可以自豪的写下百年无内乱的名句,也就是百年都没有地方造反,但这是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代价的,也就是所谓的兵政之患。兵政之患与吏政之患(官僚系统越来越庞大)是大一统帝国永远挥之不去的两大病灶。
关于宋朝的经济制度
宋朝取消了唐代设立的县以下城市不得组织集市的政策。宋朝的所有城门都贴着官方的税率,一清二楚的张告百姓。但宋朝的专营制度比汉代和唐代都要严格和宽泛,惩罚力度也更凶狠。但凡主要商品,全部在专营之列。包括茶、醋、酒、明矾、食用碱以及外贸商品如香料、象牙等等。所有商品但凡敢私造私卖则处死。允许民间经营的产业为针线、肉食、服装和儿童玩具。宋朝的专营范围涵盖了所有生活必需品和高利润行业,并发展了大量拥有许可牌照的手工业商户阶层。而游离于这个体制之外的民间自由商户被排挤到微利行业营生,财富规模不大。遍及史料(比如《两宋财政史》)查询,能查到的宋代有钱人也都是贪官,而没有自由商人。说明在这样的经济制度下是难以产生巨富的自由商人的。
专营体制之下有一大批依靠专营牌照谋利的阶层。宋代的牌照准入制度有两种模式,一为买扑,二是钞引。“买扑”就是招标承包制度,招标又细分为很多种类,其中的实封投状法就是暗标制度。“钞引”就是特许经营制度,主要在盐业采用。食盐是必需品,宋代的盐政全面接收了刘晏的食盐政策并进行了改良创造了盐钞制度,用盐钞向官府指定机构支取食盐,形成了以盐为本位的类货币。钞票的叫法始自于此。
在全面专营制度下,买扑和钞引制度的创造实际上又把工商、山泽之利比较公平的分给了百姓。形成一种与计划经济非常相似的“有特色的”市场制度。在这种制度下,一方面百姓的劳动积极性没有遭到抑制,另一方面官僚系统与商业生产关联的非常紧密。
宋朝与前朝相比有一个明显不同的特点,就是允许官员经商和土地兼并,首先宋太祖就默许官员经商。宋太祖不仅不理睬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宰相赵普经商,还对自己的军事将领经商发财而置之不管。到了南宋名将张俊、刘光世对走私贩运营的事情毫不掩饰而且洋洋得意。根据全汉升的考证,在《宋代官官吏之私营商业》中收集了大量的史料证明了宋代官员利用专营制度以公充私而且蔚然成风。另外根据胡寄窗的考证,宋代放纵土地兼并,所形成的权贵家族占据了天下一半的土地,每个郡县五六成的土地都集中在少数官宦家族手里。
事实上宋朝的全面专营制度从宏观数据的表现来看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北宋的钢产量相当于600年后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在专营制度下中国最早的股份公司出现在宋代,最早的职业经理人、期货贸易出现在宋代,纸币也出现在宋代。北宋的人口也超过了1亿人。是当时全球最大的以内需为主的统一经济体。
我们可以说,宋代的经济制度创新是前所未有的,产经制度都出现了重大的演化,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背景下,工商制度在宋代得到了定型。官商经济模式在宋代得到了定型。此后的一千年时间里宋代的经济标本被各朝模仿和复制。
在接收并推广了隋唐的科举制度继续笼络住了知识分子阶层后,宋代的中央政权养兵制度导致此后的朝代再无制度性的兵反。经济上宋代的全面专营制度和招标承包制度也给后世提供了一个标准的稳定的农业社会中央集权经济制度模型,将官僚系统植入了经济单位,也就是我们到现在都很熟悉的官商经济体。
明眼人都清楚,官僚系统直接参与和控制经济、招标、发牌照、土地兼并意味着腐败横行。还有大一统帝国财政总要面对的兵政之患(稳定成本越来越高)与吏政之患(征税成本越来越高),宋代在这一切矛盾总爆发之前迎来了王安石变法。
关于王安石变法,我在《天命不足畏》的书评中有过总结(上册,下册我还没读〉,两本书对王安石变法的观察视角完全不同,可以交叉阅读。
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review/10209078?dt_da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