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桨」皮瓣修复术
本次病例是我第一次跟台,对于整形外科和显微外科几乎零认知的渣渣,相比传统皮瓣移植,螺旋桨皮瓣移植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
「螺旋桨皮瓣」是很形象描述,穿支血管蒂就是螺旋桨的轴点,岛状皮瓣就是螺旋桨的桨叶,通过旋转移修复创面(最大可旋转180°)。手术难度大,远超传统皮瓣。
手术操作

(a)皮瓣设计。术前用彩超定位穿支血管位置及走形,确定其直径和血流速度(穿支血管一般距离创面2–10cm,直径0.6–1.0mm,通常选择最大血流速度)。O是术前定位穿支血管的预定位置,AB作为皮瓣的轴线连接,a是大桨的纵向长度,b是小桨的纵向长度,c是伤口缺损的纵向长度。
(b)螺旋桨盖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以确定覆盖缺陷所需的最小角度。
(c)取瓣区和创面缝合。

手术难点
1.找到穿支血管后,要充分游离,避免血管扭转导致血管压迫影响血供。
2.分离皮瓣时,结扎血管需要清除了解皮瓣循环网络系统。否则穿支血管虽然留存,但供应分支被结扎,同样会导致术后皮瓣血供不佳。
病例
患者男性,29岁,因“左足跟鳞癌术后再发肿物两年”入院。半岁时因双下肢烧伤致又足畸形,伴双下肢皮肤反复破溃。两年前因左足跟部破溃伴肿物形成,行“病灶切除+同侧大腿取皮植皮书”,术后植皮恢复良好,但术后肿物再次复发伴破溃。

术前
患者入院后想再次行病灶切除+取皮植皮,入院后行局部取材活检,明确诊断“左足鳞癌复发”,考虑切除范围预计较大,而且足跟部软组织血供较差,植皮不理想。因此拟行“左足病灶切除+螺旋桨皮瓣修复术+同侧大腿取皮植皮术”。

术前我们采用CT造影寻找穿支血管,确认大概血管位置及评价功能

完成病灶切除术后,开始切取皮瓣。术中使用止血带,可以避免使用电刀损伤血管

皮瓣大小34cm*7cm

皮瓣旋转覆盖创面,取皮瓣区行同侧大腿取皮植皮术
最后,说说为什么会「震撼」到我。因为这么大范围的皮瓣供血,仅仅依靠一个穿支血管供应,强大的机体代偿能力让我惊叹。
一点疑虑,皮瓣分离血管时,动静脉均需完整保留,否则动脉有血,但是静脉回流障碍,皮瓣术后会水肿、淤青,进而影响皮瓣成活率。
-
mts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0 10:0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