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康问答丨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脆弱?


问1
最近看到少年跳桥事件,觉得现在的孩子跟我们那时比太脆弱了。现在的孩子各方面条件不知道比我们那时候好多少倍,怎么反倒变得越来越脆弱了呢?
答丨赵冰芳
1
类似这样的疑惑我不止一次的听到,每每我都会为孩子们说几句话。是的,现在物质条件确实是比二、三十年前好太多,但伴随着物质的快速积累和丰富,今天的社会变化更快速,氛围更焦虑。所以做为身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包括孩子们)都不能置身事外。
社会的高焦虑表现为家长的高焦虑。曾有一位妈妈跟我说:“我孩子现在初二了,可是成绩很差,考上普通高中的可能性很小,但是我就是不甘心我的孩子去上职校。”
于是她会试图用各种办法逼迫孩子多点学习,导致母子关系紧张,直到孩子不愿意去上学休学在家,现在妈妈在孩子不同意的情况下请家教来家里辅导功课。
这位妈妈说自己唯一担心的是:功课拉下后以后更不好补。这样一位高焦虑的妈妈无形中给她的孩子施加了很多的压力。
2
三十年前,能上大学的人没有现在这么多,很多父母也不会非要求孩子必须成绩优异。也就是说那时候的社会没有现在这么焦虑,父母没有现在这么焦虑,自然传递到孩子身上的焦虑和压力就会少。

过剩的信息增加了青少年处理内在成长冲突的复杂程度。信息时代我们获得信息的速度比过去要快捷千万倍,做为这个时代出生的新生代们,他们更是善于利用人工智能产品。
可以说青少年一代所掌握的信息资源比中年一代的父母要多,但他们还不具备成熟的心智,对于纷繁复杂的信息分辩消化的能力还比较弱,也就更容易产生比较偏执的认知、比较极端的情绪和更加复杂的内心冲突。
比如一个五岁的男孩在暑假期间和十四岁的哥哥一起在网上看了一些惨烈的车祸视频后,五岁弟弟出现频繁的做噩梦和尖叫行为,十四岁的哥哥也出现一些退缩行为,比如上学要求父母接送,周末不愿出门等。所以被一些不适合相应年龄段的信息直接冲击时,容易对青少年造成过强的内心冲突和压力、甚至是心理创伤。
3
这一代的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的需求有五个等级,最下面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而在三十年前人们是在为这个而努力奋斗)目前社会是基本可以满足的,那么人们自然会选择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情感连接和归属感是社交需求的部分,自尊及来自他人的尊重是尊重需求的部分。
而现实中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并没有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会情感的连接和尊重孩子。
以往人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同一各地方,一个人一辈子只做一个行业,我们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归属感。现代社会则很可能是一个人会在多个城市工作生活,一辈子要从事多个行业。
另外还有很多父母为了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太多的控制和干涉青少年的自由和空间,导致他们的自我被过度的挤压。比如有的父母为了控制孩子上网的时间会故意把孩子房间的门锁弄坏,以便可以随时进入监督孩子的行为;更有甚者在家里安装摄像头为了监控孩子一个人在家时的行为表现。
4
总之,各种复杂的客观现实导致这一代青少年内心的需求很少很难被看到被满足。因此内心的空洞和不确定感大大增加,加上父母长辈的不理解不接纳,更让很多青少年对人生感到迷茫、无意义。
当然还有很多复杂的家庭环境及千差万别的个人因素导致承受压力的能力的巨大差异。但做为父母做为成年人我们需要做的不是一味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太脆弱,而是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给到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真正需要的爱、尊重和自由,以便他们成长自己的内在力量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外在环境,活出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
作者介绍

赵冰芳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治疗师
意象对话治疗师
华康博爱心理学研究院签约咨询师
擅长领域:
擅长亲子关系沟通、婚姻家庭问题、情绪困扰、心理减压、职场心理、人际关系、恋爱、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咨询。主要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并融合沙盘治疗技术、意象对话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及系统家庭治疗等咨询技术,在咨询工作中根据来访者的不同特点,为来访者提供适合其个人的咨询和治疗。
欢迎大家留言,
你有什么困惑和情绪,
有什么想说的话,
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我们将会收集有代表性,有意思的留言,提供给咨询师,他们将为大家分析并解答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