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renia taishanensis 泰山母草
Day 132 Torenia taishanensis 泰山母草
泰山母草本来也是一种资料极少的母草。发表时的学名是 Lindernia taishanensis F.Z.Li,发表在《东北植物研究》(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杂志 1986 年第 1 期。发表的文献未提供墨线图,但有拉丁文和中文描述。
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 8-10 厘米,四棱形,无毛,具 3-4 个节,上部的节间比下部的节间长,有分枝。叶对生,卵形至长卵形,长 3-7 毫米,宽 2-4 毫米,顶端圆钝, 基部宽楔形成圆形,全缘,边缘具短硬伏毛,上面及下面近无毛,具有极短的柄,长 1- 5 毫米。花单生叶腋或在枝端呈极短的总状花序;花梗细长 5-20 毫米,被极稀疏的短硬 伏毛或近光滑;花萼筒状,长 3-4 毫米,外面被极稀疏的短硬伏毛,中肋明显,具 5 齿, 齿呈三角状卵形;花冠紫色,二唇形,上唇顶端微凹,下唇 3 裂;雄蕊 4 条,二强,前 方的 2 条颇长,基部弯曲具棒状附属物。蒴果椭圆形与宿存的萼片近等长,隔膜宿存。 种子球形,淡黄色,有皱纹。
山东:泰山,李法曾 84073(模式,存山东省林业学校) 1984.10.23.
本种属母草组 (Sect. Torenioides) 近于母草,L. crustacea (L.) F. Muell,但本种植株矮小,高 8-10 厘米;茎直立;上部节间明显长于下部节间,叶较小,长 3-7 毫米,全缘等特征易于区别。
而整个母草组(Sect. Torenioides)的成员,在 2013 年已经归入母草属,因而现在的合法学名是 Torenia taishanensis (F.Z.Li) Y.S.Liang & J.C.Wang 。
这种母草的资料到底有多匮乏呢?很少,少到模式标本也找不到图片资料,发表的文献也没有墨线图。单单从描述来回溯物种的样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后来有朋友在《山东特有植物》一书当中找到了另外的资料——

这里有标本的照片(还不确定是不是模式标本),经过再一次拍照包浆,信息量其实已经很不精确了。
再后来,我在CVH网站找到一份江苏省的标本,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南京中山植物园内)——

只有这一张标本照,幸运的是图片清晰不少。给我留下印象的是顶端缩短的总状花序——差不多可以说是伞形花序的样子了。
出于资料的匮乏和对可能存在的滥发新种的怀疑,我甚至有一段时间猜测,这个种是不是不一定成立?可能仅仅是分布特别靠北的母草这个物种的植株?
前段时间开始花时间在中国植物图像库(PPBC)、中国自然标本馆(CFH)还有 iNaturalist.org 这三个网站的图库详细鉴定母草科的照片,前两个网站算是国内比较专业的网站,但各种植物的图片难保会有不准确的鉴定。即使是相差不少的物种也会有误认,更不用说一些极为相似的物种,譬如母草和棱萼母草(Torenia oblonga)。而在详细翻看母草属还有母草这个物种的图片库时,有几张来自山东的图片引起了我的注意。
由于之前在 Flickr 上看到过新近发表的金门母草(Torenia kinmenensis)的照片,这个跟母草颇像但有很细微不同的物种给我留下了一些印象。而 PPBC 上看到的几个记录,花朵的外观跟母草的颇为不同,倒是跟金门母草有些相似。而照片上几乎成为伞形花序的状态,跟“花单生叶腋或在枝端呈极短的总状花序”这一描述颇为相符。



母草的花冠在下唇中部裂片的中央几乎总是具有一块紫斑,很明显,而下唇裂片的外缘常常是白色,偶尔也有紫色边缘的,但不是很常见。而金门母草则没有下唇中裂片中央的紫斑,下唇裂片的外缘则是浅紫红色。上面这几张照片也有这个特征。
因此我有相当的把握确认:这几张照片记录的,就是此前找不到图像资料的泰山母草。并且我推测,泰山母草和金门母草会是非常近缘的物种。
(金门母草参见 https://www.douban.com/note/714757121/ 这篇笔记;还可参看 https://www.douban.com/people/smalltown-xc/status/2517509157/ 这条广播 )
所以那些看似只停留在极少数文献和标本中的物种,也可能并没有那么罕见,只是见过甚至记录过它们的人并不了解它们的身份。
广义母草属(即这几个网站采纳的 Lindernia sensu lato,中文名重新选择为“陌上菜属”)在网站上的鉴定错误相当多。有几个物种我尚未抓住区别,还不能很好区分,但国产的母草属成员,即使还没有见过的,借助图像库和收集的其他图像资料,我也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判断属于哪个物种。
从其他人的记录当中找寻那些相当罕见的,甚至是尚未发表的物种,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跨越时间,同发表它们的描述者对话——或者更准确的说法是单向回应,毕竟是他们告诉我,我在查询比对时借助他们的观察来判断,回应自己;
跨越空间,与记录它们但又不知身份的人们进行交流,告诉他们或者公之于众,这些图像记录下的是哪些物种。
而我乐在其中,甚至颇有神交的快感。
-
猫猫爱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0 13:06:43
-
wtf???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4 17:48:35
-
景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8 20:53:18
-
天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15 18:24:54
-
渣渣辉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0 22:39:05
-
米蘖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9 15:28:07
-
碎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9 08:42:16
-
Q.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9 01:47:48
-
大栗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8 23:38:0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8 23:07:07
-
马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8 23: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