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每天都有哪些突如其来的感悟?
查看话题 >我说,你随意
回来跟人的打交道多了,突然观察到一种有趣的“沟通”方式——我说,你随意。如字面意思,就是一些人在表达、描述一件事的时候,不管听者如何反应、或者根本没有反应,说话的人都会把刚刚说过的话再重复说上一遍或几遍。更有甚者,自己滔滔不绝说上几遍以后就突然沉默,仿佛说话这件事就是说话本身,不为沟通所用,换着几种方式说一件事,把自己说开心了、满足了就戛然而止,完全不在意听众的反馈,听众只是听众而已,他们只能听不能反驳。
刚开始不习惯这种表达方式,比如饭店的服务员推荐一道菜,你告诉她不要这道菜,她会说这道菜如何如何好;你说你不喜欢这道菜的原料,她告诉你这道菜获得过什么什么奖;你再次坚决告诉她“我不要”,她依然还在介绍这道菜是店里的头牌,甚至当你开始说其他菜的时候,她还在说着这道菜的味道很好……十分钟过去,终于她说完了,开口问你:“除了这道菜,你还要点什么?”
这还只是跟自己没多大关系的服务员,如果受不了这种方式直接换一家就行,如果演说者是你亲戚、还是长辈,境况又会不一样。
比如某个长辈家安装了监控,不太会使用,我去帮他,我:“wifi 密码是多少?机器需要连接wifi?”
他:“去年安装人员来装上都可以用,为什么现在不能用了呢?”
我:“你wifi密码换了一个,机器没连上网,连上网就能用了,wifi 密码是多少?”
他:“我晓得wifi密码啊,但为什么去年可以用,今年就不能用了呢?我也没把它弄坏呀?”
我:“这个需要联网才能用,你把wifi 密码改了,它连不上网, 所以不能用了。”
他:“哦……那怎么我手机又还能用呢?”
我(此时已有些不耐烦):“你手机上是不是在设置里也改了wifi 密码?改了就可以用了。”
他坚称没改,无奈,打电话给他女儿,不到两分钟,电话那端就传来了她女儿崩溃的大叫:“我不是帮你改了手机wifi 密码!监控器怎么不能用我哪知道!”
挂掉电话,他讪讪地说:“哦,她帮我改了手机密码。”接着又问:“那为什么去年监控装上还好好的,现在哪不行了?”
我不再理他,只是学着他一遍遍重复问着:“wifi 密码是多少?”
终于,具体也不知道他问了多少次为什么不能用的问题,总之他情绪激动地骂了一句:“卖监控的就是骗子,说了至少可以用5年,才用了1年就出问题了。”然后平静地告诉了我密码。
这件事给我印象如此之深,大概是因为当时我刚从北京回来没多久,情绪极度不耐烦,甚至怀疑对方是不是听不懂别人的话或者是不是有什么病,比如老年痴呆之类的……但这个叔叔也就40多岁。
后来,回老家参加大伯的葬礼、去亲戚家过节、参加我爸的同学聚会、在医院病房待着……接触到了越来越多使用这种表达方式的人,他们激动地说着,同一件事情翻来覆去说上好几遍,等到作为听众的你想给些回应让话题继续下去的时候,他们又突然戛然而止,或者转身开始去忙其他事。
之前这种单方面倒豆子般的表达方式让我崩溃、生气,但现在突然觉得这种表达方式还不错,他们没有老年痴呆、也没有听不懂人话,只是心里藏不住事情,有事情就得说出来,直到觉得这件事已经从心里倒出来了。当然,这类表达方式也需要听众,仅仅是“听”众。有时闲来无事,就看着他们聊天,俩人各说各的事情,说得眉飞色舞、面红耳赤,如果把对话记录下来,会发现俩人的对话之间也许一点联系都没有,只是每个人单独反复地表达。
这样也挺好的,就如酒桌文化:我干了你随意,我说,你随意,你在听或不在听,只要我把你当听众了,我就说,说完即止。管他这世界怎么运转呢,我就围着自己转。
写到最后,又想到这种表达方式也许会让沟通效率变低、或者没有什么沟通意义,说起来让人反感。但其实,我们也在使用这种表达方式,比如写下的日记、随手发的微博、记录下的感想……我并不在乎观者是否给回复,我写出来,自己开心了比什么都重要。
但也如现实生活中一般,听众可以无视说话者在说什么,甚至可以托辞自己有事、不能听君长篇轮廓,可如果听众如果开始指责说话者,说话者必然也会愤怒。盖现实交往法则,放之网上皆可,可以有不同的观点,但需礼貌表达,求同存异。实在不想理(看到)说话的人,拉黑、屏蔽、点不喜欢此作者都可,毕竟现在网络都有大数据,你可以只看你想看到的世界。可如果你一开口就骂人、嘲讽,那被冒犯的人为何不能还击呢?毕竟不是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可以接受人民的质疑。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6 23:05:21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3 09:05:03
-
Fifi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9 15:28:23
-
冬虫夏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8 23: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