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旅程导游——祁导
机场接机时,初见祁导,活脱一个壮小子: 健壮的体格,银耳钉,金短发。宽广脸庞,灵动双瞳,简练穿着。 这一路西北之行,景点之间相距遥远,坐车时间占大部分。祁导是我们此程的地陪。在她的眼神里,飘荡的讲解中,满满的对脚下这片土地的自豪与骄傲。 专业的储备以及生动的口才,让我们漫长的乘车过程不那么枯燥。在大巴车上,她就是主导者,像一名乐队指挥,操控着游客的情绪。前往青海湖,她询问中国最漂亮的五大湖是哪几个,勾起思绪。 在塔尔寺,她会讲述达赖和班禅的趣事,仓央嘉措的情诗娓娓道来。行走青藏公路上,车内就响起韩红的《天路》,她在讲述慕生忠将军与青藏公路的不解之缘。 当遇到标准的乘客团(上车睡觉,下车拍照,一问啥都不知道)的时候,她也不强求,在合适的时候停止讲解,保持着安静。当遇到有人深入追问讲解的细节,她就兴奋详细地解答,然后延展,滔滔不绝。 她懂得控制游客的预期。出发前我们担心住宿条件(第一次去西北,没啥信心),行程是跑穴式的,一天换一个酒店。每入住一个酒店前,她都会提醒:"这次的酒店环境(比前一个)比较艰苦,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啊"。把我们预期降得够低,吓得够呛。实际上,酒店条件是比预期的要好很多的。 她豪爽,西北人民特有的豪爽。作为导游,很快就和游客打成一片,与旅客们一起划拳喝酒K歌,酒量极好,基本上千杯不醉。哦,不对~ 她说西北这边喜欢用碗喝酒,应该是千碗不醉才对。 她很仗义。前一天我们请她唱歌喝酒,第二天早上,路边停泊点,她给我们买了当地酸奶作为回赠。她说,感谢我们把她当朋友。 在她的陪同下,我们的车子渐渐在西北的版图上留下了一条轨迹。她背包后挂着的福猫吊坠,飘飘荡荡的,也陪我们一起,又浏览了一遍青海的壮阔山川 。
—————— 爬过4120米海拔的雪山,住在祁连县的那晚,和大伙儿一起喝酒唱K之后,彼此渐渐也聊得多了。 她是土族人。在家族中没有找到合适的男孩子。原因是她性格太像男孩,这一身耳钉金短发的打扮,算是家族中的异类。族人传统的相夫教子,在她看来毫无意义。 导游是她年少时的梦想。不过是非科班出身。她对自己非科班出身会在意,问到:"作为导游,你觉得我专业么?" 曾经她也尝试过找一份悠闲的体制工作,但只做了5天,就辞了。"真不适合被人使唤。性格不适合。现在这份工作,时间可控,没有死工资。有事了就不接活,还算自在。" 她说在不久的将来,会自己做老板的。现在开了一家淘宝店,作为导游的副业。带过的游客,如果想念青海这边的牦牛肉、黑枸杞、虫草,都可以找她。"我还想做青海盐包的生意的,但是制造厂家不同意合作,说我的店太小了,唉,气死我了~" 话语中含有不甘与无奈。 在某次途中吃饭,她和服务员吵起来了。原因是服务员给我们安排的桌位过偏。一阵吆喝声夺,饭店悻悻更换了我们的位置。她笑说:"别的不行,就吵架我在行,吵不过就打,哈哈哈"。 聊起儿子,泛起的是母性的温柔。接到儿子电话,她语气也变得轻缓了。小孩今年六岁多了。令她很开心的是,孩子和她一样喜欢旅行,已经随妈妈走了不少地方。"去年就带他去海南玩了半个月,小孩很满意。如果他长大后想要去南方,那么我们再陪他一起去。不过看他也是喜欢安逸生活的。"她顿了顿,"其实,西宁挺好的。" —————— 离天空更近,内心会更纯洁。天气晴朗的大草原上,飘着的团团云朵,一直都不会有变化。它的白色是那样纯粹,适合呆呆看很久。 原来,活出自己的人生,是最美的。 这段旅程并不长。结束时,祁导给我们祝福: 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