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影访丨喜剧编剧仲伟佳:段子,是一种智慧的生活逻辑

也许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仲伟佳这个名字似乎有些陌生,但实际上,他早已是圈内小有名气的综艺节目导演、喜剧编剧和段子手了。从东方卫视第一季的《欢乐喜剧人》到浙江卫视的《喜剧总动员》,再到后来的多部喜剧电影和网剧,这个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非科班编剧已然在这个行业中站稳了脚跟。
近几年,他一直专注于内容创作,几乎不曾在媒体前经营个人形象。当他以一副精干而随性的装扮出现在小影面前时,宛如熟人般的热情问候让人觉察到,他还是一位性格开朗、善于交际的东北爷们儿!
当我们开始聊段子、聊喜剧创作时,这个握着话筒的前媒体人似乎找到了某种使命感,不仅正襟危坐,就连语调都微微转向播音腔,说到兴奋处眼里还会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即兴的段子张口就来,经常让在场的人忍俊不禁。

很显然,这是一个纯粹又可爱的喜剧创作者,拥有一个绝对有趣的灵魂。
“所有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的人,拿起话筒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现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这里是春节联欢晚会的直播现场……’但很多尴尬的现实是这样的,在一个发布会甚至促销活动的现场:‘春节大酬宾,购物有好礼,万元大奖等你拿,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
对于仲伟佳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段子,在热点话题中捕捉段子,已经成为一种本能。这种本能使他成为了一个“接地气”的段子手,也无时无刻不在帮助他完善自己的喜剧理论体系——“段子不仅是发明的,更是发现的”、“段子可以说尽人情百态,调剂平淡生活。”
01
误打误撞成为喜剧人
仲伟佳最早在央视三套做综艺节目导演,不过对于播音主持专业出身的他来说,成为一名央视主持人是他最初的梦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想法逐渐发生变化。由于节目需要不断输入更优质的内容,所以他开始参与编剧的工作,从此,他发现了自己隐藏的另外的天分和优势。
对这样的转变仲伟佳非常感慨:“其实人在生活中就是这样的,我们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最适合什么职业,也不清楚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只有当我们接触多了,横向比较之后,才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个点。”

这种职业规划的转变与他日常生活中的性格也有关,那时的仲伟佳就性格开朗,经常张嘴就是段子,例会、策划会,都变成了他的段子会。参与设计的节目内容脑洞之大、想法之多,使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和朋友都鼓励他改行做喜剧编剧,许多喜剧节目更是直接找他约稿,没想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写段子还有过“一稿过”的绰号。
仲伟佳说自己是一个比较幸运的人,很多前辈和同行都愿意相信他并给他机会,他所做到的就是认真把握住了这些机会。刚入行时有一次受邀参与朱时茂导演的喜剧电影《胡杨的夏天》,他负责给剧本加段子,与朱时茂、陈佩斯这些喜剧前辈的合作让他至今受益良多。

“他们之前的作品都是有现实意义的,有调侃有暗讽,能够见微知著揭示当时社会的荒谬点,这样的作品是能够让观众笑过之后引发思考的,这是一个喜剧作品最有魅力的地方。”
不过在谈到目前流传广泛的“每一个喜剧人都是潜在抑郁症患者”时,他坦言喜剧创作的确是一个艰辛的过程,每一个喜剧都有一个悲剧内核,许多经典喜剧作品都在充分展现着这一点。卓别林的滑稽、憨豆的糗事、被Jerry各种蹂躏的Tom猫等等,但喜剧应该做到的是旁观者的消遣,当局者的悲惨。作为创作者首先自己要跳出来,别矫情也不要入戏太深,可以有情怀但别刻意讲情怀。毕竟我们创作的是喜剧,想让观众乐,作者首先得是一个积极、乐观和快乐的人,尽管有时候会遇到创作压力,也一定要从容应对。

“记得当时是给开心麻花写一个小品,就剩一个晚上的时间,我就想先睡一个小时然后通宵写。结果悲催的是一觉睡到了第二天早上,当时看表吓出一身冷汗!幸好灵感适时出现,之前积累的几个段子围绕一个误会居然无缝串联了起来。最后只用了三个小时就出了完整本,而且一稿过,中午演员拿着第一稿直接就下地排练了。”
02
段子是智慧的生活逻辑
小段子充满大智慧
如今,随着喜剧综艺节目的兴起,段子几乎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调味品。普通观众不仅享受着段子带来的乐趣,许多人甚至也成了段子的生产者,可以说,现在人人都在讲段子。
仲伟佳认为这是近年来物质生活条件好了,幸福感增强了,人们在生活中有了表达自信,这是一种非常好的趋势。他以古代的人们即兴吟诗为例,说明这种表达通常与自身的处境或时代所处的大环境有着深刻的联系,人们需要解压甚至泄愤,同时也需要抒发情感。其实针砭时事热点的打油诗是段子,讽刺道德滑坡的相声小品也是段子,网络时代,段子的内涵和外延更是发生了多方位的变化。
“有关联信息,利于传播,充满着智慧的生活逻辑。”仲伟佳这样形容段子。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段子如今在人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越来越多的产品营销也离不开段子。仲伟佳这样解释段子营销:无论演讲、写文案、发状态,加一些段子在里面,可以让受众处于放松的状态。警惕性降低,更容易让受众在欢愉中接受观点和品牌信息。
“虽然段子一般只有那么几句话,但是它背后有着一个巧妙的逻辑和背景,让受众产生代入感,很容易引起共鸣与共情。所以用段子带出内容,容易在最短的时间内拉近产品和受众的距离,让受众放下戒备心理。”
不过仲伟佳同时也承认目前市面上段子营销有一些弊端:“有些营销过于强调段子本身或者过于强调品牌本身,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平衡点和好的表达方式。这就要求创作者一定要明白自己的创作初衷,将需求放在第一位,明确品牌价值,不喧宾夺主,不虚张声势。坚持围绕产品原创段子内容,一切以实现营销目的为前提,否则即便段子传播的很成功,也只能算是一次失败的营销。”
03
善良 必然是社会的底色
一直以来,关于一些喜剧内容的争论从未停止,从前几年的“三俗”到后来的“抄袭”,再到最近个别喜剧人对国家苦难的调侃,让观众对他们又爱又恨。
对此,仲伟佳的态度非常明确:喜剧的目的是娱乐大众,不能让多数人的快乐建立在少数人的痛苦上!对抄袭零容忍,这是最基本的职业操守,也是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喜剧人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我希望每一个做喜剧的人,本身都是快乐的,这样他才能传递给观众更多的欢乐和正能量。社会是一个多棱镜,里面千姿百态,饱含着酸甜苦辣,我们要做的便是找到其中快乐的一面,并放大给观众。”
当问到张云雷由于调侃地震而引起的争议,仲伟佳认为,每一个喜剧人都应该善良,善良才应该是社会的底色。喜剧人要有自己的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娱乐一定要有度,艺术创作逾越伦理边界,就丧失了喜剧最重要的意义,它本应是美好的。
而面对如今愈演愈烈的内容抄袭,他显得颇有些无奈:“首先对这种行为我们一定是一个零容忍的态度,因为每个人都应该尊重别人的智力劳动成果。原创内容理应受到著作权的保护。但段子的结构非常小,很难做到严格意义上的保护,除了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养外,更希望未来能健全一些保护原创的机制。比如建立一个公共监督平台,创作的段子第一时间发到这个平台上,别人是否抄袭就有了一定的依据。”
04
做好自己 多出好作品
有好作品 才有资格说话
最近,一张内容关于影视审查方面“不允许”的图片在社交平台广为流传。此图一出,影视界一片哀嚎,对此,仲伟佳倒显得云淡风轻。他把编剧比喻成水,在有些时候要像水一样,能包容一切。“接受规则,适应规则,熟悉规则,才能改变规则。”说这句话时,他的目光异常坚定。
“遇到这样的规定便唉声叹气、怨天尤人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是要直面问题,夹缝中也要求生存。”
“先做水,再做石头,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在自己的作品中坚持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观点。在这个框架里去发挥我们的专业能力,是当下我们最应该做好的事情。”
不仅仅是针对审查,他同时谈到了当下中国编剧的行业地位和关注度不够等问题,普遍缺乏存在感。他认为存在感是凭自己的作品和能力换来的,绝非口舌之利争得。“在家庭中,如果你的贡献不够,却非要找存在感,那么后果便是吵架,甚至一拍两散,在一个单位、一个行业,同样如此。”
所以他的建议是:存在感可以先放一放,存在感的强弱是由你的能力决定的,这样得到的存在感才是真实有意义的。将争名夺利、患得患失的时间,用来多读几本书,多写点东西,让自己迅速成长起来,聚光灯自然会跟随你。其实那个时候你反而会发现聚光灯并不重要,因为你找回了自己的力量。

我们的力量是我们的内在、独立与自信,以及爱和自我掌控的能力,当依赖于外在我们就会因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所动摇。一旦有了这种依赖,我们就交出了自己相应的力量而由外在来掌控,因此就会感到无助、焦虑和害怕……喜剧编剧,是要帮助喜剧演员包括观众找回这种力量的,做不到这一点,就做不了喜剧编剧。
05
小影手记
仲伟佳一直在喜剧幕后,极少出现在观众视野,或许对他来说,用作品与观众见面是一位喜剧编剧表达存在感最好的方式。
可能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份误打误撞的职业转变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存在感,对于未来,他坦言没有太大野心,因为自己已经足够幸运,他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这份幸运留住,将更多欢乐传递给观众,努力多出好作品。
绝不能因仰望星空,而忘记脚下土地。
因为,喜剧编剧是他一生的事业。

-
仲伟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8 00: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