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翼抒情 (I):瞿秋白、蕭紅、胡風
抒情传统不是本质性的,而是某种意义上的后见之明。并不是封闭性的,而是开放的有对话性的。并不一定是起承转合一以贯之的,而是断裂的传统。
危机四伏的,充满断裂与挑战的方式。
瞿秋白 多余的话 1935年被国民党枪杀 萧红 呼兰河传 逃往香港
抒情也有可能成为滥情 自我的气绝 生命的姿态 意识形态
第一次共产党会议只有13位代表 两位海外代表 1924年 联俄容共 1927年 铲除共产党 上海大清扫 1927年1928年年初瞿秋白称为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
1931年左联五烈士事件 1932 1935 满洲伪国成立 持续了长达十三年 1934年萧红萧军集体南下
1934 到1936红军长征 中华苏维埃政权 1934年国民党大规模的讨伐活动 8万到六万 三百六十多天 只有十分之一的幸存者
毛泽东 延安讲话
19世纪的社会革命不能从过去,而只能从未来汲取自己的诗情。 ——馬克思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胡風 《時間開始了》
《蝶戀花·游仙》(后改為《蝶戀花·答李淑一》)詞: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柳輕直上重霄九。問訊吳剛何所有,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
送瘟神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 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政治抒情詩 抒情的烏托邦 一個大我的呈現 顧盼自雄的抒情
普實克 布拉格學派
法蘭克福學派
胡風 既有史詩格局,又有個人主義傾向的完美典範。
革命的底線是什麼,最能夠震撼人心的層面是什麼。

現代中國文藝最大的成就是個人主義以及個人情性的發揮 而這個個人主義則是來自於中國傳統的詩歌 是中國知識分子從始至終始終帶有的個人主觀的傾向 延續到了五四運動 是五四運動最大的思想根源
抒情詩在對有情主體的分化,摧毀和墮落的同時也是抗爭的力量 波德萊爾 惡之花 以自身的墮落與不滿來連接社會的方式 在痛快與不痛快的拉鋸之中,抒情詩成就了他自己的社會功能。


蕭紅 七月
胡風1936《山靈》楊逵《送報夫》呂赫諾《牛車》
他喜歡用到的主觀精神 感性活動 文學最大的意義是它見證了精神奴役的創傷 對以後的傷痕文學做出了最早期的左翼定義 完美寫作的不可能性 完美社會仍然沒有到來的現實。我們需要文學作為一種主觀的文學精神來進行戰鬥。簡易作家與讀者帶著最大限度的緊張去感受生活的結構。沒有抒情,就沒有詩人的能動作用與個人征兆。

《礼记·大学》:“此谓诚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整肅胡風運動
遗民的诗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暧昧的,模棱两可的,诗可以怨的传统。
“我家的院子很荒凉。” 诗的节奏。
沈从文的悲伤含有一种楚文化与生俱来的挫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