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体制内工作,应该怎么配置保险?
前几天一位新同事咨询我一个问题,她的客户说“我们全家都是公务员, 这种情况应该如何买保险?”其实我原来也经常被客户问到这个问题。很多人觉得公务员这个群体的保险配置应该有所不同,是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群体聊聊应该如何配置各种保险。

说到公务员,我们可以把范围再拓宽一点,包括所有在体制内工作的朋友。这类人群的特点是,工作稳定,压力小,生活平衡,福利好,保障相对齐全。等于说一份工作把很多问题都解决了。估计在大城市天天加班加点工作,甚至996 的同学们看到后各种崩溃。这份工作带来的确实不只是工作本身,还有很多“隐形福利”,当然,这个情况放在现在,也许并没有大家传说中的那么诱人了。
说回我们今天的话题-保险,是不是在体制内工作的人就可以去区别与其他人而有一套独特的定制方案呢?其实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无论在哪里工作,主要看你的抗风险能力。去年非常火的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讲述了一个北京中产阶级家庭,老丈人感冒住院,病情不断恶化最终住进ICU,最后很遗憾老人家不幸逝世的全过程。
你可以看到,作为有房有车有一份体面高薪工作的中产家庭,你平时可能觉得自己生活挺滋润,其实你的抗风险能力并不强。优质医疗资源如此紧张,去医院,往往找不到床位,求人并没有门路。
我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说,判断你在社会上所处的阶层,不是看你薪酬有多高,也不是看你能否买得起房子,而是看你选择医院的档次和自由。

1.体制内的优势能一直维持下去吗?
我有位公务员朋友生活在东北小城市,不是北上广,夫妻都是公务员,在当地社会环境下,肯定算是中产阶层,有房、有车、有在当地人看来非常体面、有保障的公务员工作。
但是,当他看到类似于某人生病了要募捐信息的时候,看到患者家庭的那种无助感、无力感的信息的时候,他说他自己会立即被代入,会陷入焦虑,身边朋友聊天时候也是同样的焦虑感受。
他说,公务员失业保障倒是不用考虑,因为公务员工作稳定性还是很强的,但收入方面真的是“稳定的低”。但是现在医疗费用这么贵,而随着公务员保险制度改革,现在也都是走医疗保险了,但医疗保险额度并不高。
事实上,随着这些年的一系列体制改革,更多的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已经告别医疗实报实销,越来越和企事业单位享受社保的制度趋同,公务员的红利正在逐步淡化。
随着经济下行,各种宏观数字都不太好看。最近爆出很多类似的新闻,一些地方的公务员和老师发不出工资,或者鼓励员工购买相关债务等等。虽然这种情况只是个案,但是已经可以映射出未来的趋势,没有任何事情可以一成不变,就像我们上一代还有接班的制度,但是在我们这代已经不可以想象了。时代在发展,一切都不可能按照个人意志去转移,即使现在还很稳定,还是建议大家要居安思危,多为未来做打算, 不然到时候吃苦的是我们自己。

2.在体制内万一出现风险会怎样?
我身边的同事就有很多从体制内跳出来的,和他们聊起来这个话题的时候,很多人和我谈了自己之前的见闻。我总结了一下,也和大家分享分享。
一般如果出现了相对重大的疾病,起码是不能上班的那种。首先,可以保证的是,你的基本工资是可以正常发的,但是绩效那一块就没有了。体制内的基本工资通常都比较低,连正常生活都很难覆盖,别说是医药费了。
因为体制内的“关系文化”相对比较紧密,一般有同事出现这种情况,通常可能会组织部门同事捐款,并且领导带头去看望,但是这些贡献显然只是象征性的,不可能解决任何根本的问题。
那么剩下的财务缺口怎么办呢?肯定是自己想办法,一位同事告诉我说,他看到自己之前体制内的同事在朋友圈发水滴互助,自己刚开始还不太相信,但是进去详细看后,发现是恶性肿瘤,家庭根本承受不了巨额的医药费,只能想到这样的办法。
所以,总结来说,在健康的状态下,体制内的人平时会相对压力小一些,如果同样的体质可能患病的概率会小一些,但是问题是,很多疾病和这方面关系并不大,体制内的优势并不能体现出来。再说患病后,体制内可以保证工作不丢,而且会有一定的基本工资供应,但是对于高额的支出来说,这些的作用都微乎其微。

3.在体制内需要配置哪些保险?
既然我们把问题都分析清楚了,接下来就该研究解决方案的事儿了。其实通过上面的阐述你会发现,体制内的朋友在保险面前和其他朋友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优势,我们在分析应该配置哪些保险的时候,还是要从年龄,职业,收入,健康,疾病史等方面去客观评价,
1)最重要的还是重疾险
刚才我们也提到了相关的案例,体制内的朋友和其他企业工作的朋友在重大疾病面前没有区别,都是需要保险去提供大额的理赔,不然根本解决不了问题。之前的实报实销类型的公费医疗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之后有任何重大疾病都不能再指望公家解决,都得我们自己负责,所以重疾这块的巨大风险缺口一定要补上。

因为在体制内收入相对稳定,在考虑重疾险时,可以直接配置足,根据目前一般的治疗费用,保额100万以上的重疾险是有必要的。因为体制内的朋友未来出现断保的情况很低,不会因为工作的问题,出现保费很难支出,所以给自己做足保障, 同时也相对于做了一笔强制储蓄。
2)寿险同样非常重要
体制内的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工作稳定,每月按时开工资,平时福利也很好,很多生活上的支出都省下来了,所以这恰恰造成很多朋友在做财务决策的时候相对比较激进,比如1万元每月的工资,可能6000都拿来还各种贷款,剩下的用于基本生活,所以平时风险准备金很少,财务是一直紧绷的状态。这也正是风险相对高的时候,因为一切都需要按照理想情况去走,稍微有一些风吹草动都会出现问题。

如果出现一定的变故,之前稳定的工作,优厚的福利都没了,但是留下一大堆债务和财务漏洞,这些问题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多大的影响,大家想一想就知道了,所以这一块大家一定不能掉以轻心。
3)教育金可以在有余力时配置
其实你和体制内的朋友聊天,大家的预期都是一致的。进体制内就是为了图稳定,并不是为了赚大钱的,所以孩子未来的一大笔教育金,其实对于很多体制内的家庭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在体制内,相对还比较容易攀比,孩子之间的比较就是很大一个话题。

但是教育背后就是金钱,好的教育都是用钱砸出来的。作为大多数体制内的朋友,如果没有“赚大钱”的机会,未来孩子教育都会面临资金的问题。所以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提前准备起来,先苦后甜,当别人之后都在紧衣缩食供孩子的时候,你那时候就轻松太多了。
其实讲了这么多,大家会发现,无论是哪个群体,都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认真面对风险,结合未来的生活规划踏踏实实的开始理财。真心希望可以帮助到体制内的朋友,提前做好自己的人身和财产保障,也希望这篇可以帮到各位辛勤工作的理财顾问们。在客户意识需要提高,客户教育需要不断持续的环境下,希望能有更多专业的理财顾问可以填补市场上的人才空白。
© 本文版权归 Leave me alon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