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市场环境下医美经营者需要思考的知与行
当行业发展出现阶段性发展变化的时候,往往跟风唱衰者多,内心浮躁者众,而踏实做事的少,觉得市场的变化不会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只能去不断的试错,用行动来缓解自身的焦虑感,而机构自身的经营问题和战略方向依然不清晰。
在医美行业中,无论是老牌的医美机构还是新锐的机构,都同样的经历开业存活期、利润增长期、成熟期和最后的衰落期,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经历过了一个生命周期而走向衰落,一种是是机构有着很短的生长期却突然被“拔苗助长”后,未经历完整生命周期就急速衰落。

在这两种经历的背后有很多原因导致,我们往往忽视作为一家机构存在的意义是价值创造,过多的心思放在战术的研究,其实不过是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不足罢了,具体我们从几方面来分析:
经营者的认知决定一家机构的发展方向
每个人的认知差异决定做决策的方向选择,在经营中经常会提到执行力,但是执行的本质是为了实践认知,在机构的经营中,某种程度来说,知比行更重要,打破思维的边界很有必要,避免出现用过去的认知做未来的决策,面对不可预测的未知,过去的经验只是参考而已。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就不会出现经营一家机构时,首先考虑战术打法,不会出现在未明白市场竞争环境,自身机构所在的位置,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轻易的做行动决策,所以经营者的认知差异决定一家机构的发展方向。

简单把市场变化归结为遇到经营困境的诱因
如果市场环境的变化对自身机构经营影响很大,一定是在过去的经营中并未在良性的发展方向上,不要用大家都在这样做的话做借口,有不这样做同样做的好的机构,但是市场变化并不是主因,作为机构的经营者,我们需要认识到经营就意味着每天都要做出决策,但凡良性经营的机构都有一个共性,战略决策是基于市场和机构自身定位和阶段性发展规划制定,而非跟着市场热度来做。
比如有人看新模式好,马上跟着做,出现战略混乱的现象,所以当出现经营困境的时候,要从内而外的诊断,内部管理是否顺畅,目前管理的方式是否适应当前的发展阶段,对外营销决策如何调整,是基于自身资源沉淀和新营销的探索,而不是单纯归于市场变化。
自身机构的安逸感导致应对变化的反应迟钝
自身机构的安逸感体现在很多方面,当一套市场策略用的好的时候,团队不愿意做调整,因为适应本身难,调整更难,经营者要不断的思考,如何找到自身机构的竞争优势,比如领先的技术优势,团队优势等,基础内部运营的项目和流程,支撑体系的资金,技术,人才架构等等,只有跳出安逸圈,真正结合自身机构找到差异化的经营策略,打造真正核心竞争力,才更容易生存。
浮躁的人性为良性经营埋下伏笔
浮躁的人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盲目的高业绩下的经营策略调整,具体表现在为更高的业绩会不择手段,因为大家都知道业绩的支撑通常是受顾客数量和客单价和转化率的影响,通过更高的渠道分成比例,更多的过度开发,更多的售后问题带来的是对机构品牌的影响,还有更直接的低价策略,使市场处于更混乱的状态,甚至有些机构在开业之初的初心就是想到资本走一遍,在机构决策的时候只关注量,员工的心态也是无所谓,上下浮躁的心态是不可能带来良性经营,经营从来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和正确的方法。
在经过了互联网思想的催化剂,医美机构快速跨越了存活期、盈利期,自然在成熟期中因为自身根基不足而被顾客快速抛弃掉,互联网这个催化剂也是机构快速衰老的致命因素,你发现模式设计总要加上互联网+或者新零售的概念。

医美行业的市场竞争,除了规规矩矩在赛道上奔跑的医美人外,难免混入不用心经营,想走捷径的“小聪明”的人,然而市场和顾客才是检验一切的利器,所有的不完美在其中都无所遁形。浮躁和急于求成的医美人不重视自身根基不稳的缺陷,最终换来的肯定是脱力离赛。
结语:商业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竞争平台, 在商业竞争中,比拼的不仅仅是奔跑的速度、耐力,还有持久力等,医美人还得重视自身,多关注市场和顾客,同时要思考竞争,突破认知边界,这样,才可以更好的良性经营。
更多关于运营V:yangyibo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