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的风景
早上看到杂志架上的少年儿童读物,不禁勾搭起中学的一点回忆,很久远了,然而越久远的回忆越清晰。
《作文通讯》陪伴了我整个中学时光。那时的学生没有手机,没有社交网络,杂志报纸这些传统传媒是主流。日子过得单纯而快乐,很像赵雷“少年锦时”所描述的那样。然而那却是再也回不去的时光,我的所有杂志高考后也打包送给了兄弟姐妹,现在应该已经很难找到,如果现在知道那些是宝贵的回忆的话,我一定会把杂志留下,再重新读读的。
因为会认真看文章,所以觉得那时的好文章数不胜数,其中一篇短文我仍然记得名字,《越剧的风景》,插画我还依稀记得,然而只是回忆了。
以下是部分原文:
绕绿堤,拂柳丝,穿过花径。听何处,哀怨笛,风送声声。”很久没有听到《葬花》调子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此刻,我真恨不能马上插翅,飞回我的故乡。
记得很小的时候,外公就跟我说,我是北方人。然而,“北方”这个名词在我的记忆中几乎是一片空白。我不知道北方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像余姚一样,有青石板铺就的小桥,有扑腾跳跃的鱼伢,有喧嚣来往的船只……只记得外婆是在余姚长大的,还知道,外婆年轻的时候很漂亮,会唱越剧。
大概是外婆工作的关系,我不得不随她离开余姚,来到南京。临走的那一天,我没有太多的留恋。未曾想,这一走,至今再没有回去过。
虽说都在南方,却再难听到越剧的声音,乡音未改,小小年纪便有了乡愁。此后的日子里,只要在街头巷尾,偶然听到一两句唱词,我都不禁会停下,直到那声音在我耳畔消失。随之,心头便涌上了一股淡淡的寂寞与无奈,紧接着哼上几句,更是忍不住潸然泪下。或许此时,越剧在我心中的位置几乎可以取代一切。
“浪迹天涯三长载,暮春又入沈园来。输与杨柳双燕子,书剑飘零独自回。”一曲《陆游与唐琬》勾起了我的伤感,我虽算不得“浪迹天涯”,却又同样有着一种似羁旅多年的游子无法回到故乡的惆怅。身处异地,总难忘家乡的点点滴滴。如今,外婆的老迈寡言,更让我觉得越剧对于她的重要,所以,我总会抽空陪她坐在电视机前,静静地聆听越剧的声音,重温那风景如画的余姚。
-
弗洛拉 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4 09:5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