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一点也不酷
我2003年那会很喜欢看《挪威的森林》,最近我重新翻了一下,看了一百多页,好像很难引起共鸣。我想想可能是由于年龄增长了,再也不对书中描绘的一些事实所感动了。
一,价值观。书中主人公到处乱搞男女关系(艳遇),看到漂亮的女孩就想上,虽说女孩主动送过来,但这是日本,和我们还是很不同的。以前觉得他挺有本事,但实际上就是一个乱搞男女关系。这个渡边君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事,看过几部《魔山》《了不起的盖茨比》就能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男的再潇洒,不过是源氏一流的货色;女的再漂亮,也只是一具臭皮囊。死不足惜,生不足慰。
二,表达的主题。现在琢磨文学价值,还是比较容易的。这部小说主要讲的是孤独,还有生死观念(日式的自杀)。孤独带点标新立异,但如果不能变成社会的动物,那么这个人再孤独,也只是精神的病症。我不赞成这么孤独。但即便如此,这部小说的有价值的思想还是这点,但确实有点勉强。因为孤独不应该是平白无故产生的,而应该有所指,特别是只有生活过、经历过的那种不可得的挣扎才好做作为铺垫,再来说这个孤独吧。而本书,这是一种“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变态的孤独。
三,艺术手法。小说用了一些意识流的手段,但比较生硬,相互之间衔接的并不是很好。倒像是一部猎艳记,从头到尾都是这样一种日记式的文体。好像写的不错,其实闭上书,啥东西都没有。没有让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手法。这本书总之写的一般般,其事既不值得效法,也不值得宣扬,如果年轻的读者看了,恐怕还得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错误的步伐。过多渲染了性描写,外部的感觉,光影的片段,气味,颜色,一个一个光鲜亮丽,其实都是热锅上的蚂蚁,没有一点让人能记起来的东西,看起来让人着急。当然,这个格调也不能算做下流,只是没有太大的价值。
总体上,我认为这部书价值不高,算是徒有虚名!之所以突然大受欢迎,无非两点:日本好多读者有类似的文化情节,是一种比较成功的迎合;另外,好多是慕名前来,都说它好,你敢说不好,“皇帝的新装”,都不想揭开这个伪装。
村上春树其他的书没看过,这部我是很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