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瓶汉斯小木屋想到的
最近,汉斯小木屋又一次出现在故事中,不过这次的故事成了我的事故。
自任磊走了之后,一直没时间写日记。停停走走,就这么间断了快2个月。但是2个月不写东西会有很多想说的吗?其实不是,因为大部分的突发奇想在一段或短或长的时间后就烟消云散了。最后记忆中只有一片荒芜和落寞。
我一直自诩一个有想法且不甘平庸的人,这个想法最初的时候源于年少时心中莫名的冲动,后来在发现知乎这个平台后,便更一发不可收拾。自以为通过互联网这个平台可以弥补我与现实之间的隔阂,其实都是自欺欺人,自己早就被抛到了上个世纪的90年代。
如果说08年上了大学以来,每个假期我和431的舍友们视野差半年,那么这11年的差距已经明显的非常可怕了,一个年代还多一年,且这个鸿沟还在越挖越大。只不过我没有去正视这个问题,就像这里的其他人一样,像个鸵鸟。活的非常的自洽。
我是一个孤僻且性格有些古怪的人,一个人的时候会特别的寂寞,总想找人一起,可是人多了,反而觉得不自在。以前没有对象的时候,总是想着找同学耍,后来有了对象甚至结了婚,就再也没有找过他们。我承认,这是不对的。不过不对的事情太多了,也不多这么一件事。
不带任何的感情色彩,我来了部队之后,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事无成。从入党,到去机关,再到职务晋升,总是比较慢的那一个。换句话说,就是在掌权人心中是无足轻重的那一个。这就和我想象中,卓越二字相差甚远了。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变成能改变现实的办法,这是王阳明的心学,叫知行合一。我没有看过讲王阳明的书,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如今很多无足轻重又不甘无足轻重的年轻人困惑的问题。有想法,没办法。所以痛苦,无解,且如此反复直到生命的尽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发的愿意把希望寄托在以后,比如等我回到了地方干的会比现在好呀。我也不知道如果可以回去,环境是什么样子,自己又会成什么样子。不过我觉得低层次的人都是依靠惯性来思考,我如果没有特别好的身体和心理条件,也是随着惯性走。随着惯性走的话,那我可能还是这个屌样子,离卓越就拜拜了。
听了那么久的《问鼎》,这次出事了,却想不出来把自己摘出去的方法。此时此刻,如果是瞿江,他应该能把自己摘出去。成长的环境还是很重要,瞿江从小环境就很特殊,人的性格自然水到渠成。我的原生家庭就是老实本分,自己也不具备花花肠子的本事。谁能不能摘出去,就是关键人物一句话的事,关键人物不会为我说话,所以我只能是这次事故的炮灰。我讨厌这样身不由己,命运被别人掌控,但是又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 ,无可奈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