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心头的原乡
微信公众号:木子小鱼手绘
今日端午,也是高考第一天。时光飞逝,又是一年高考时。今年的高考逢端午,高粽高粽,祝愿高考学子考试顺利。
高考是人生的重要节点,愿你撑起梦想的风帆,迈向更广阔的人生天地,书写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我想,学习是青春的能量,远航的动力,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说到高考,我又翻了翻从前的照片和文档,写过一篇《心头的原乡》。正值今年的端午,和近来在家乡拍的照片一起放在这里,祝各位端午安康。
心头的原乡
图文 / 木子小鱼
罗大佑有一首歌叫《原乡》。十几年来一直牵动着人们的思乡情绪,它所引起的共鸣不能不让人感叹。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家园情结”。人们心底的“家园情结”总是相似的。
我们心头的原乡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好。模糊了的童年记忆构筑起人们心头的原乡,而童年记忆总是美好的。
我记得家乡的油菜花,小溪,树木和桥梁,记得那里春天的万物复苏,夏天的葱葱茏茏,秋天的喜气洋洋和冬天的万籁俱寂。留在心底的总是一些美丽的东西,家乡的风景是最美的。

翻开史册,我们找得到熟悉的气息,那是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王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到王安石的“明月何时照我还”,他们用手中的笔抒发对故土的思念,简单而真实。
没有真正离开过故乡的人也许无法体会游子的那份思乡情结。在我的印象中,许多的游子都把对故乡的思念化入一撮泥土,一粒种子,甚至更平凡简单的事物里。哪里没有泥土,哪里没有种子,何以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明?那是因为每个人心头都有自己的原乡,那里是他的根。从破土而出到枝繁叶茂,最后还是希望自己叶落归根,这点人和树是一样的,因为人们的根都扎在故乡的土里。

古人说:“人生如萍。”
有一位华裔作家把它改作“人生如絮”,他说,独自漂泊在外,才知道家园的可贵,离开了故土的游子就像是风中的柳絮,漫无目的地飘扬。萍虽在漂浮,它也有根,它有扎根的水塘。而絮是找不到根的。仔细想来,我似乎终于明白为什么游子总是和“思乡”相连。

中国有很多传统佳节,清明,端午,中秋,过年……它们是我们心底流淌着的相似的家园情结。家园情结是最质朴最自然的感情流露。游子眼中的泥土和种子,我们遵循着的风俗传统,都是家园情结。它不是最华丽的,但是最多彩的;不是最昂贵的,但是最真实的。
传统习俗承载着民族情感和文化沉淀,家园情结铭刻在每个人的心上。让我们一起,珍视这份共同的家园情结,珍惜我们心头的原乡。

早上八点吃过早餐,阳光灿烂蓝天白云。在太阳暴烈之前,给屋顶的菜浇了水。昨晚的葫芦花谢了,又新开了一些南瓜花。



去年的端午,给买家画过两张艾草书签。当时在淘宝店出售我的水彩画书签、明信片和装饰画。今年初至今淘宝店暂时歇业中,时不时会有买家发信息来问,感谢有你们惦记。
我想,总是有事情想要去完成,有愿望想要去达成,就好像总是有很多画想要去画一样。那就如四季,一步一步笃定地走下去,就好了。

我想,生命似一棵树,永远需要饱满的水分、空气、阳光,才会丰盛繁茂。如果把自己的成长当作一棵树,会发现这是一件让人欣喜的事。
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可以去,有很多事可以做,所以,不要只停留在一件事情上,要多去一些地方,多经历一些事情。我们都需要成长的养分,让日子清新美好。
六月初,早晚有风吹过。傍晚的天空有灰蓝色的云,浅淡的晚霞。露台的藿香、薄荷剪过的几茬,在六月暴烈的阳光下,飞快地晒干了。



芒种时,屋顶的葫芦藤开始结小葫芦,花和果都是毛茸茸的。葫芦藤上,隔一小段就有一朵白色的大花。传说中的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南瓜和葫芦种在一起,南瓜开橙黄色的大花。蔷薇开了几朵红花。小番茄又红了一个,大番茄在慢慢长大。




芒种之后是端午,又是一年粽飘香。六月的日常,是剪一把栀子花,摘几朵黄桷兰,洗干净放到房间桌旁,在花香里走过初夏。



在栀子花和黄桷兰的芬芳中,写了这一篇,祝各位端午安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