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的网》读后感
E·B·怀特(1899-1985),美国当代著名散文家、评论家,以散文名世,“其文风冷峻清丽,辛辣幽默,自成一格”。生于纽约蒙特弗农,毕业于康奈尔大学。作为《纽约客》主要撰稿人的怀特一手奠定了影响深远的 “《纽约客》文风”。怀特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关爱,他的道德与他的文章一样山高水长。除了他终生挚爱的随笔之外,他还为孩子们写了三本书:《斯图尔特鼠小弟》、《夏洛的网》与《吹小号的天鹅》,同样成为儿童与成人共同喜爱的文学经典。
相信许多人都听过这本书,看过的人应该不多,而看过英文原版的相信更少。大学期间曾在文学课读过部分节选,现在也已记不太清。时隔多年,总算在知仕阅读读完这本经典之作。很多成年人可能也和序言中Kate DiCamillo所描述的一样:因为书的封面或者分类,止步于“已经是成年人啦,读小孩子的书不太合适,也许会太过简单没什么意思呢”。
确实,我也曾这样想,但错过的年少不会重来。为如今的孩子感到庆幸,因为他们还在最好的年纪,可以用年少的心境感受这本书的魅力。但是作为成年人,静下来读读此书,也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我成了一个读完原版的大人,在小朋友的简单世界里感觉青春。记得Dr. Dorian说过这样一句:“人或许就是一直说个不停,所以才没有留意到身边的小动物在说话。” 你觉得如何?
或许你会误以为故事的主人公是封面上的小女孩Fern, 但其实简单来说:这是一只猪和一只蜘蛛的故事。Wilbur是一只瘦弱的春猪,在刚出生时便面临被死亡的厄运,善良的小女孩Fern拯救了他。后来Wilbur被送去Fern的叔叔Zuckerman的牲口棚并在那里结识了小蜘蛛Charlotte, 成为了生死之交。至于Fern,除了善良天真,我相信不同的小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方式,在此便不赘述。
接下来简单分享下我读《夏洛的网》,些许感悟:
1. 关于友谊: 这样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怎样写得出彩独特?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像Charlotte这样的完美好友,给你陪伴和温暖、在无眠的夜哼着夜曲送你入眠。但是不可否认,我们每个人身边实际上更多的是像Templeton这样的朋友,嘴里鼓鼓囊囊但其实为朋友做了很多的事情。Templeton是只丑陋招人嫌的老鼠,不禁让我想起了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
2. 关于预言:为什么人们会相信Charlotte织在网上的文字,但是Mrs. Arable却并不相信女儿告诉她的关于动物会说话的事情。西方人的宗教信仰在许多文学作品里都有体现,历史上有许多质疑教会的声音,但是相信的力量强大。作为普通人,想要不被愚弄,见多识广博览众书大抵是最好的方式。
3. 你会选择留下还是随风飘向未知远方?:514只新生的小蜘蛛,只有三只选择留下来陪伴Wilbur。我想到如今的孩子,有的留洋海外,有的奔赴各大城市,只有一些会陪伴父母身边。如果我们每个人只为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你会如何抉择?重要的是,选择之后每个人要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全权负责,又有多少人真的承担起了这个责任呢?
我们每天都很忙碌,孩子有做不完的作业,大人有赶不完的工作。读书的意义在于,静下来与自己独处,不再强行消化快节奏的信息,从自己的内心找到坚定。
-
Bread lif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2 20: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