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作家是如何养成(和如何快速陨落)的
大概在我初三的时候,我的肩膀特别受欢迎,隔三差五就有挺肚扑粉的叔姨拍,边拍边说:“我早就知道,你天生就是作家。”
那时候我脾气没现在大,也懂礼貌,每次就亲切地回:“你骂谁呢?”
(一)
我实在记不得我写过的第一篇东西是什么。
我没上过幼儿园,五岁时候就去了一家民办启蒙私塾,我们叫“超前班”,和幼儿园不一样,就真的是学习做作业,而且名副其实,学得真的很超前。等到两年后我进到学前班时,实际上已经把一年级的东西学了。
所以可能那时候我就写过作文一类的。
“作文”作为万物起源之一,毫无疑问是对我有影响的。二年级时候我们接触看图写话,我觉得也没啥难的,每次写完都余一大段时间,就想看看能不能写点儿别的东西。
那时候我妈给我订了两本杂志,一本《米老鼠》,真的是迪士尼进过来的,特别贵,订着订着就订不起了;另一本是《小学生优秀作文》,我就特别爱看,看着三四年级写的优秀作文,感觉特别好:因为那时我觉得这些东西简直幼稚,幼稚出一种萌感。
现在想想也许当时是跑步进入中二期的。
四年级时候,我写了一句话投给《小优》的一个栏目,叫“修辞擂台”一类的。后来12月的时候发现刊登了,两个月后拿到了人生第一笔稿费:5块钱。
精确来说,算上邮费,有6块钱。
那时候我在特长班学水粉画,学得很用劲儿,所以觉得写作只是图个乐呵而已。那会儿才几岁啊,年轻嘛,就特别雄心壮志,早晚磨炼。但自从我发现我怎么都画不好明暗交界线的时候,以及体检中发现轻度色弱时候,我就突然豁达平静了。
我平静地告诉自己:你还练你大爷啊。
之后不久,我在报纸上看见关于一位少女作家的报道,好像是初中还是高中,作品名字我记得很清楚叫《铃儿响叮当》,一本武侠小说,封面直接山寨的《樱花大作战》。插一句那年头的出版商普遍没什么道德。我对这书彻底吸引,极度好奇,一有机会去市里,就跑烟城书店去看有没有。
时至如今这本书的故事我都忘记了,应该是挺烂的,但当时触动特别大。我就也照着这个模式花三个多月自己写了一本五六万字的武侠,自己做的封面,让妈用厂子里的打印机打出来,装订成册,一直留到现在。封面很厉害,她不是山寨《樱花》吗,我就山寨《绝代双骄》。
要说内容的话,跟现在起点无脑男频文套路差不多吧。打怪升级,主角开挂,请你吃顿饭就给我扔本秘籍那种。但当时觉得还可以,有缺陷,但值得鼓励。
后来拿给一个同学,他上课时候堂而皇之地看,被老师发现后就非常熟练地把我供出去。他说,老师,这好看,真好看,我看完借给你。
我当时觉得他是个傻逼。
那会儿我五年级。毕业考考了第二,特别气。
(二)
第二本长篇,叫《星战》,也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
写这个东西的时候是2005年,初二。当时韩寒郭敬明一众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我在旁边看热闹,也感觉很有意思,记得特地跑到书店买了几本《萌芽》。后来因为连续三次考了第一,家里配了电脑,我就跑到当时做出《幻城》、风头正盛的春风文艺出版社BBS上玩儿。
那时候没有微信、直播、微博,都是BBS。当时新浪的金庸客栈和幻剑书盟很火,我也经常跑过去,看那些如今已经算是古早网络文学的东西。但最亲的还是春风,那时候我把《星战》的雏形贴了上去,马上被版主给加了精华。怎么说,幸福得猝不及防?
版主叫文飞,上高中,标准文青。他和出版社市场部经理特别熟,后来我们就都成了朋友。和一大帮文学少年拉了QQ群,还用当时特别潮的QQ秀聊天室。
事后发现,那可能是我人缘最好的一段时间。
期间我还写过一些短的东西,科幻奇幻类的,整了个合集起名《第七封印》。拿给一个女同学看过,她就特别兴奋地到处传阅。后来事情就变得有点奇怪,有说我仗着好学生的身份堂而皇之搞暧昧,另外一个观点是,我在搞党群关系,罪恶的手正在伸向班里七十八块钱的班费。
一脸懵逼,一直懵逼到转学。
出版社的市场负责人很喜欢《星战》,总是问我完稿时间,预想着怎么操作,不能出就推荐给别的地儿。我说这小说写多长我都不知道,就是上课时候走神突然想到的概念。他说没事儿,你好好写。
不过话说回来,那本可能确实是我最耗精力的一本,因为初二本就没什么精力。那时候是八月份,电脑安装的是贼不好用的万能五笔,每天写1000多字,有灵感时候就写2000。因为天气热,键盘很黏,我就用一层沾水的薄毛巾铺上,隔着毛巾码字。
我妈很支持我,就是看着心疼。我爸就非常不屑,说写什么写,写了还能出书咋的?做什么梦。
我觉得我得感谢这句话。因为当时的动力完全来源于特别较真的一个死理:有志不在年高。既然花了这么多精力,我就真的要把它出出来。
我一边码字一边找出版商。就一个一个bbs逛,一个一个编辑的QQ加。
当时碰了很多出版界的人,有温瑞安的责任编辑,这书风格有点像古龙;有游素兰的内地合作伙伴,说想和《流云尼玛》一起打包做系列;还有就是花雨的编辑,说那些小短篇也说有些意思。那时候实体书火,出版商兴致高,但都是虚火,最后都没谈下来。
其实还有一点,是我那时候根本没有想到的:一个初二小孩的小说有多少宣传点可做。
这段经历的结果是被一位兼职编辑看上了,交给了榕树下的路金波老师。彼时他还是李寻欢,而此时则是坐在离我不远办公室里的老板。
总之,没做什么修改,直接出版了。
靠贝塔斯曼的渠道,据说差不多首印都卖光了,但还没到再版的地步。当时在当当上有大概几十条评论,在榕树下上有几百条,这都是我后来才看到的。再后来看到的,是开卷2000多册,可能销量差不多6000多吧。
因为这本书我在厂子里算是个名人了,也就有了开篇那种情况。我之所以那么友善,是因为我发现一个问题,一个让我直到现在仍然难以释怀的问题:
他们只在乎我出了书,不在乎我写了什么。所有的夸赞,都空无一物。
我特别生气。
所以那时候我就在网上疯狂地找一些真实的读者感受,也的确找到了几篇博文,但题头却是“天才少年作家”的字样,气得我差点摔电脑。
我讨厌区别对待,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什么天才少年,谁啊就天才少年,哪儿来的标准?
这成了心病,挥之不去。
即便《星战》和偶像今何在的《若星汉天空》同台展出,那时候,初三的我,也觉得这就是个屁。
(三)
之后各种原因,封笔了很长时间,一直到大二。
期间模仿九州写过一篇20多万字的长篇,被出版社退稿了;然后迷《魔兽世界》时候写过两篇同人文,在《大众网络报》上刊载,迄今还没收到稿费。
我觉得差不多就这样就行了。
大二复笔,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新交的女朋友。
她喜欢看恐怖悬疑类的小说,我想着闲着也是闲着,试试吧。但精力实在不够,以前也完全没写过,不想扯长篇,就随便写了几个短篇玩儿。
第一个,一个反转向的悬疑故事。有点猎奇,但是没鬼。女朋友觉得一般,某推理杂志编辑觉得还行,给上了。
第二个,我忘了,总之也上了。
后来女朋友发现,虽然我写的故事她都不喜欢,但杂志喜欢,杂志喜欢就能有稿费,稿费就是钱,而她喜欢钱。
所以大力支持。
说实话,当时稿费是50-100/千字,写一篇大概能拿个1000左右,这对于我们这种穷学生都算是巨款了。你想,我出个血,买个哈根达斯才多少钱——以此换算,好像还是很划算的。
简而言之,那时候写东西真就是为了钱。能让女朋友开心嘛,我给她买东西时候也能少心疼点,就写呗。
但越写越上心,越写越认真。开始想上大杂志,想积累读者,想做连载。
我开始学着加入商业的东西,那些俗套的东西,读者喜欢什么我写什么。越来越变得工于心计,变得奇淫巧技,变得不知道什么是自己喜欢的。
我其实有好几种文风,但每一种都只是为了某一类型而生,却越来越忘记我本来写东西是什么样子。
话说回来。
当时也是自己找征稿启事,挨个邮箱投。有时候主动加编辑聊,有时候是编辑加我,然后也去一些小透明写手的圈子。
那时候编辑对我的普遍评价,是文笔好,故事差点,不过看得过去。
当然也受到过不少恶言毒语,比如某哈尔滨杂志的一个编辑就说,你写的根本是小学生作文。
就胡说八道,小学生作文写成这样,他能毕业?
那时候上稿率非常不稳定,有时一个月能上两篇,有时一年都上不了一个。还有稿费被骗,文章被盗,杂志约稿某主题写了十几万字最后告诉我政策过不去你白写了等等。
经历非常科幻。
我也不知道坚持的动力是什么,可能还是十几年前就留下的一块心病吧——我想知道我写的东西到底好不好看,想知道我到底有没有可能和其他作者一样,和读者一起畅聊故事剧情。
这段旅程最后以2015年《犬神侦探团》的出版结束。
这本书耗了我大概一整年的精力,反复修改了10万多字,重新推翻就推了三章。本以为可能借助大厂牌的渠道能搞得好一些,但事实上,却成为个人出版史上最惨烈的一笔。
惨到什么程度?
开卷上,书名都给打错了。
(四)
再之后,因为工作原因,写了一本青春励志鸡汤,半小说半纪实。第一次写这种东西,写得非常痛苦,但也不是全然没有收获——
就我突然发现扯这些肉麻老套的鸡汤,似乎还真有点儿天分。
其实和幻想小说有什么区别?不都是瞎掰,睁眼说胡话,自己创造一个世界,把读者骗住就是胜利。媒介不同而已,人家用中土与霍格沃茨,我们用“苦难的北京”和“迷离的上海”。
所以,大冰老师之所以鸡汤写得这么好,是因为……
然而,因为我方营销资源不匹配,这本书彻底惹怒了编辑老师。一顿饭后,因缘永诀。
但其实他改我书名时候我就已经不想看见他了。
再之后,做了三年影视。在实际只有几百但感官上有一万个的烂剧本轰炸下,怂了。美啊价值啊创意啊,都没用。啥玩意儿你就谈审美,你能审谁,谁又让你审了。
再之后,因预见到即将席卷而来的风暴,逃难似地逃到了出版。从此,不可免俗的,这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既是编辑又是作者、这种最讨厌、最没用、最耽误事儿的生物。
然后日常的工作之一,可能就是挖掘一些少年天才作者。
佛说,轮你的回吧就。
(五)
不过,就算骂骂咧咧,就算叫苦不迭,但还是愿意做点儿文字工作,还是不想离开写和看。确切点说,这是唯一能做得动的两样运动。
以及实在不行,不是还有伪装成作家的编剧,和伪装成编辑的诗人啥的,一起喝酒狂言不是。
生活的本质就是满怀期待地迎接下一场空欢喜。
少年作家老年作家也没啥差,得诺贝尔,还是百万粉丝,或者就是一个赛段100票推荐票的作者,也没啥差。有人生来就是这个命,你就算把中文系填到第六志愿,最后不还是给录进去了。
所以,如果命运露出一点端倪和鳞爪了,就别反抗了。就像那些从今天开始发誓不上豆瓣一心闭关的朋友,哪个不是以默默滚回来为谢幕的?
命运既然如此,它也不明说也不敢问,就只能继续写呗。过气是迟早的,别介意出名这事。
好像你做别的,就能发财似的。
(如果真发了请豆油我)
2019.6.5 猫爪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