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中不抽烟的你是否要递烟或者陪抽烟?
如果非得列举自己一个优点的话,那只能用不抽烟来凑数。家里人从小对于喝酒和抽烟管的特别严格,这两样东西是典型的不学无术。只能在多了些放纵少了些约束的春节,可以点根家里的烟(家里人不抽烟,过年的烟只是摆放在桌上供客人抽)玩鞭炮用,顺便体验一下难得的抽烟的威风。再到初中、高中班上几乎没有抽烟的人。即便到了大学期间,也只是同宿舍极少两个人抽烟。学生时代没学到什么,好在没有被传染吸烟的坏习惯。
到了工作后,打交道的对象更多更广,蛮大比例是抽烟的群体。在社交中,烟绝对是好工具,能打破陌生和隔阂。不抽烟从之前个人认为是优点转为缺点似的。
心中因此有困惑:是不是自己要尝试接触点烟,哪怕自己不是真的吸烟,只是陪别人耍下子。或者随身带上一包,给别人递根烟建立个沟通的链接。洽洽自己不是一个表演型人格,递烟反而别扭、不自然。结婚之前在家里人安排的相亲,递烟给对方家人那僵硬的动作、呆板的手势还记忆犹新。
在一次公司老总培训会后的提问环节,我给我们当时的老总提了我的困惑,希望得到他的解答。那个老总是到当时为止,自己在职场上见过最厉害的总经理,他也不抽烟。他给我的答案是:不用抽烟也不要去递烟,理由有三个:
1、内心深处认同不抽烟是个好习惯,引以为荣。从内心深处要认识到不抽烟是个好习惯,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这个习惯能为你加分的。老总举例他早期工作的时候,出差去北京见一个客户,对方是女性而且级别比较高,他办成事后与客户闲聊,那个客户告诉他对他第一印象很好,是上车后他不抽烟。有了这个好的开始,他在北京出差办事也比较顺利。从这个事中,他更加深刻的认识不抽烟是个好习惯。
2、各人各地方抽的烟不一样。烟是个地域性很强、口感比较个人化的产品。南方北方抽的烟不同,华东华中又不同。你不知道对方喜欢什么口味的烟,你递一根你认为的好的烟,对方也许抽不惯,就跟我们湖南人吃湘菜,跑到广东吃粤菜就吃不习惯,并不是粤菜比湘菜差。
3、对方不差你这根烟。如果你为了讨好对方准备的烟,你在与基层人员打交道可能会有点效果,但对于客户是总经理、老板并不见的有用,这些人一般都是到了一定级别,他们的消费会讲究些。很多老板都是抽的价格上百的烟,你的烟他不一定看的上。更何况到了他们这个级别,有一定的身份地位,他们不用攀比什么,根本就不会在乎你的这根烟。
至此烟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一个问题了,不会再纠结。在往后的社交中、应酬中,自己不会刻意去迎合抽烟或者递烟,因为自己原本就是不抽烟同时。这个事也给我启示,当困惑的时候,说明你还没想明白、看透这个事。自己多想下,或者请教身边的高人。
更多关注微信公众号:兴许就胡了
-
兴许就胡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5 18: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