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探微》40
《法华探微》(40)第一位比丘尼弟子成佛 原创: 吕真观 实证的佛教 今天 《法华探微》(40) 第一位比丘尼弟子成佛 《妙法莲华经 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药王菩萨摩诃萨及大乐说菩萨摩诃萨,与二万菩萨眷属具,皆于佛前作是誓言:“唯愿世尊不以为虑。我等于佛灭后,当奉持、读诵、说此经典。后恶世众生,善根转少,多增上慢,贪利供养,增不善根,远离解脱。虽难可教化,我等当起大忍力,读诵此经,持说、书写、种种供养,不惜身命。” 听到佛嘱托菩萨们在后世广传《法华经》,药王菩萨、大乐说菩萨和他们的眷属一起在佛前发愿:“请世尊放心,我们会在后世精勤地奉持、读诵、演说这部《法华经》。世尊涅槃后的恶世,众生的善根减少,很多修行人外现清净庄严相,其实是未证言证的增上慢人,他们贪求供养,增长恶法,远离解脱。虽然这些众生难以教化,我们仍发愿将来以大忍力广宣此经,不惜身命!” 尔时众中五百阿罗汉得受记者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自誓愿,于异国土、广说此经。” 先前得到授记的五百阿罗汉也对佛说:“世尊!我们也各自发愿,将来在别的国土广宣此经!” 注意这里有一处不太一样,“异国土”表示他们不是在这个娑婆世界弘法。 复有学、无学八千人、得受记者,从座而起,合掌向佛作是誓言:“世尊!我等亦当于他国土广说此经。所以者何?是娑婆国中,人多弊恶,怀增上慢,功德浅薄、瞋浊谄曲,心不实故。” 然后,又有八千位得佛授记的有学、无学发愿。他们也要到他方国土去弘法,还说明了理由:娑婆世界的很多众生,心性卑恶粗劣,愚昧妄狂,功德浅薄,瞋恚谄曲,欺伪成性。这样的人难以教化,所以他们不愿在这里宣说《法华经》。 “有学”是初果以上,但还不到阿罗汉的声闻弟子;“无学”就是阿罗汉。这八千人里两种人都有。可能这一批人的因缘比较近,所以和之前的五百阿罗汉分开发愿。 这里就有一个很明显的差别。娑婆世界的众生很难度化,但菩萨和他们的眷属仍然发愿在这里弘宣《法华经》,不惜身命;而五百阿罗汉和八千有学、无学,觉得难度太大,所以发愿到他方国土,也就是众生善根比较敦厚的地方去教化。这是因为他们才刚刚从小乘转入大乘,菩提愿不够坚固,没办法发起在娑婆世界弘法度众的大誓愿。 尔时佛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学、无学比丘尼六千人具,从座而起,一心合掌,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于时世尊告憍昙弥:“何故忧色而视如来,汝心将无谓我不说汝名,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耶?憍昙弥!我先总说一切声闻皆已授记,今汝欲知记者,将来之世,当于六万八千亿诸佛法中为大法师,及六千学、无学比丘尼具为法师。汝如是渐渐具菩萨道,当得作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憍昙弥!是一切众生喜见佛及六千菩萨,转次授记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前面佛授记的都是比丘,也就是男性出家人,现在佛开始为比丘尼授记。这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是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汉译为“大爱道”;“憍昙弥”或“瞿昙弥”,是对释迦族女子的通称,佛经里出现这两个名字时,常常也特指摩诃波阇波提。世尊刚出生不久母亲摩耶夫人就去世了,他是由这个姨母抚养大的。后来,摩诃波阇波提看到当年的太子成佛了,就恳请佛听许她出家,成为僧团中的第一位比丘尼弟子。所以,她可以说是比丘尼弟子的代表。 经文说,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和其他六千有学、无学比丘尼一起,来到佛前,用恳切的目光瞻仰佛颜。佛对她说:“你神色忧郁地看着我,是认为我不会为你称名授记吗?憍昙弥!我先前已经总说一切声闻人都会成佛,如果你希望知道自己成佛时的详细情况,我现在就来告诉你。未来世中,你会在六万八千亿诸佛座下做大法师,这六千比丘尼也都会成为法师。你像这样渐渐具足菩萨道后,得成为佛,佛号一切众生喜见如来。之后,这六千菩萨辗转授记,最终都得成无上正等正觉。” 这六千比丘尼,是以佛的姨母为首,将来姨母先成佛,然后再辗转授记这六千人。也就是说,由一切众生喜见如来授记六千人中的某甲成佛;某甲成佛以后,再授记某乙;某乙成佛后授记某丙,以此类推。 尔时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作是念:“世尊于授记中,独不说我名。” 佛告耶输陀罗:“汝于来世百千万亿诸佛法中修菩萨行,为大法师,渐具佛道。于善国中当得作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这时,耶输陀罗比丘尼心里想:“世尊授记了这么多人,惟独不提我。” 佛知道她的想法,就对耶输陀罗说:“你将来会在百千万亿诸佛座下修菩萨行,做大法师,渐渐具足佛道,之后,在清净国土中成佛,佛号具足千万光相如来,佛寿无量阿僧祇劫。” 耶输陀罗比丘尼,是世尊出家前的妻子、罗睺罗尊者的生母,也就是之前说的世尊生生世世的妻子。《佛本行集经》说,世尊的前身云童子,为了买到供养燃灯佛的莲花,和她的前身约定:云童子成佛前,她将生生世世做云童子的妻子;云童子成佛后,她会做他的弟子,出家学道,求证阿罗汉。这一世的情况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看,佛授记她的佛寿是无量阿僧祇劫,她也很可能不是普通人,而是过去佛的化现。 尔时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及耶输陀罗比丘尼,并其眷属,皆大欢喜,得未曾有,即于佛前而说偈言: “世尊导师, 安隐天人, 我等闻记, 心安具足。” 诸比丘尼说是偈已,白佛言:“世尊!我等亦能于他方国土广宣此经。” 得到佛的亲口授记,以摩诃波阇波提和耶输陀罗为首的这一众比丘尼都心得决定,欢喜踊跃。她们一起说偈赞佛,并发愿将来也会在他方国土广宣《法华经》。 这一众比丘尼之前都以小乘为主修,所以也不愿留在娑婆世界,而是去他方国土弘法。 编者按:本文引自佛学期刊《实证佛教通讯》第八期:《法华探微》(七),释能会法师讲述、实证佛教研究中心撰稿,解释《妙法莲华经》的义理,在“实证的佛教”微信公众号连载。全集电子版下载网址:http://url.cn/YHUoB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