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场接一场的琐碎
我不算是一个接地气的人,甚至被很多人说“不食人间烟火”。除了上班,我的业余生活单调得可怜。宅在家里,读书、玩游戏、看视频。很少出门社交,就算要出去,也是出远门。旅行和读书,是我生活的梦想,也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不怎么做饭,饿了就点外卖,或者等妈妈过来搞饭。我似乎不怎么认真对待生活,面对琐事采取逃避态度,不想肩负起那些琐屑堆砌起来的责任。
记得几年前,我有一阵子痴迷烹饪,还买了烤箱,尝试做蛋糕、烤鸡翅。我每天都泡在厨房里,做各种各样的菜肴。我妈甚至说:“你就应该去当厨师,你这么喜欢吃。”但是现在很久都没做了,人又懒了下来。下班回到家,就是躺在床上玩玩手机,看看KINDLE,或者捧着平板刷一些无聊的视频。可能是妈妈退休以后,总会过来做饭,纵容了我的懒惰吧。
那段经常做饭的时光,偶尔也会让我感到无聊。因为生活仿佛就这样了,每天做饭、吃饭、洗碗。没什么激情,也没什么新意。尤其是那时候一个人,做太多吃不完,做的少又不好开火。当然,不做饭的日子,也未见得有多爽,空虚还是空虚,无聊还是无聊。大概心情这种东西,不全由环境决定,也是心理素质的一种体现吧。
我妈妈是一个很容易焦虑的人,她被确诊有强迫症。她特别怕麻烦,畏难。我大概是从小受了她的影响,遇到很多事堆在一起的局面,也会怕麻烦,也会想逃避,也会焦虑,担忧。我的家庭很不健全,虽然表面看着风平浪静。我爸爸很少回家,和我妈妈早就感情破裂了。我妈妈没有朋友,每天都是一个人,她与这个世界最密切的联系,就是我和我外婆。我外婆也是一个人住,最近请了保姆照顾。我们家是没有什么家庭氛围的,也从来不谈感情,不展示亲密。因此,我从小缺爱,渴望被关怀,被关注。
我很难得到从家庭的支持,遇到困难,以前读书的时候还会求助父母,现在工作了,宁愿靠朋友或者靠自己。我尽可能不去麻烦家人,因为觉得他们难以真的帮助到我。他们最擅长的帮助,是给钱。当然,给钱也很重要,甚至说这才彰显了真爱。只是有些事,不是钱的问题。遇到那些和钱关系不大的问题,我就很少找家人了。因为他们也给不了我多少帮助。反而是,我经常要去抚慰外婆和妈妈的情绪。
孤独大概是我的宿命,我认了,尽管我并不愿意。只是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许多事不随人愿,也是无可奈何的。今天听妈妈说起邻居不好相处,斤斤计较,我一面听她倒苦水,一面感受着生活的琐碎充斥着我们日常的角落。虽然烦,但从某种意义上,这些不可避免的人际交往,哪怕没有营养,哪怕焦虑满满,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驱散孤独,打发时间吧?
人在无事可做的时候,其实是很痛苦的。所以闲不下来,是我们对抗寂寞空虚冷的办法。我知道在学术界,对孤独、寂寞、无聊有不同的定义。孤独好像是最高层次的,也是最难解决的。于是有人说要拥抱孤独,学会独处。我以前以为自己是一个擅长,甚至喜欢独处的人。如今年纪渐长,大概也想要阖家欢乐了。只是,有些事,注定不属于我。而孤独,是我要面临的一生。
既然如此,就接受生活是一场接一场的琐碎这般安排吧。让琐碎填满那些空得生痛的光阴,裹挟这场独来独往的人生旅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