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流水(2):德加尼亚的桃花源
从地图上看,以色列是南北走向的狭长高地,东、西是约旦河、死海、地中海,北部为高地,南边则是沙漠,自然条件相对复杂,但是以色列却有中东最发达的农业,还大量出口粮食、水果、鲜花到欧洲,它的滴灌技术营销全球。而论及对这个国家农业的贡献,基布兹功不可没。在希伯来语中,基布兹是“集体定居点”的意思,指的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集体农庄。临行前看了几章《我的应许之地一一以色列的荣耀与悲情》,书中对基布兹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并选取了艾因哈罗德这个影响比较大的基布兹,介绍它的前世与今生,让我对这种"桃花源"般的农庄挺感兴趣。
头一天沿着1号公路从特拉维夫到耶路撒冷,我就注意到公路两边的犹大山脉上散布许多农庄,经常可见繁茂的农作物,山坡上繁花似锦。这与脑海中沙漠国家荒凉、衰败的印象极不匹配,这些规整有序的农作物,大多为以色列非常重要的"基布兹"农庄所有。之后的数天的行程,仍然不断穿梭在沙漠与绿地之间,听导游介绍不同名称的基布兹。没想到第二天导游居然带着一车基督徒去拜访宗教景点之外德加尼亚基布兹,我顿时有一种挣脱樊笼奔自由的狂喜。
第二天早上八点,从耶路撒冷前往约旦河谷南端的德加尼亚地,近巴勒斯坦地区或通往巴勒斯坦城镇的路上经过几个哨卡,端着冲锋枪的中东战士看到一车的黄皮肤,上车简单逡巡一圈就放行了。沿途经过很多盐碱地,偶有羊群聚集在乱石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大地显得尤其荒凉。犹太人说这里是流着奶与蜜之地,但当年马克•吐温却失望极了,称这里是“世界上最凄凉的地方,寸草不生,没有希望”。

当大片大片的绿在眼前蔓延的时候,意味着目的地快到了。果然,经过一片密集的椰枣林、一片香蕉林、一片黄色的油菜花海,再缓缓从一片橘林中间穿过,绿意渐深,田垄有序,一条巨大的绿色水管横亘在路边,无数细细的管子布在地上,慢慢地,一些淡色墙体的房子出现了,那是一排矮小的简易房。走近前去,有各种农用工具、机械,屋前种满了各式各样的花,它们都长在旧套鞋、旧电视、旧碗、旧缸、旧马桶、旧套鞋上。物尽其用的感慨之外,觉得每盆看似不经意的花草,都在昭示着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前,一位基布兹的工作人员热情地迎接我们,这是一个身材胖胖的银发老太太,她带着我们参观了基布兹最重要的建筑:饭堂,并耐心讲解德加尼亚基布兹的渊源。

1909年底至1910年初,12名受过良好教育的波兰籍的犹太人受共产主义思潮影响,怀着梦想来到德加尼亚地区,建立了以色列第一个基布兹。他们提出:“让我们建设这片土地,也让这片土地建设我们”,当年这里荒草丛生,生活艰苦,条件恶劣,这些理想主义者坐在荒芜的草地上,讨论他们的未来。在这种艰苦而单纯的环境里,反复激发了他们为“集体”搏出一条血路的决心。

在1913年到1914年间,德加尼亚基布兹只有28个成员。在基布兹农庄,衡量所有事情的原则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内部人人平等,农庄没有大boss。大家住着一样的房子,吃着食堂的大锅饭,一起劳动,共同生活。最初,连他们服装也是实行“公有制”,这周穿的衣服洗净后可能下周就轮到别人穿。基布兹内各项决定,通过全体成员投票表决。小一点的基布兹没有专门的会堂,他们饭后一声招呼,饭堂秒变会堂,成员们开始议事表决,有点像我们父辈的人回忆中的大锅饭时代。

由于以色列战乱不断,出于对个人安全的极大担忧,很多人都愿意舍弃个体的部分自由加入基布兹,以获得更大的安全保障。早期的基布兹成员平时劳动,战时扛枪,兵农合一。慢慢地,基布兹既是一种农业经济实体,也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自治组织。到上一世纪60年代,基布兹的经济收入和发展都要远远高于国家平均水平。银发老太太介绍,基布兹曾经以占全国2%的人口,创造了12%的GDP。政治影响力更超过任何一个社团,为以色列输送了不少精英人士,以色列开国总理本古里安就出自基布兹。我琢磨着这些精英到基布兹去,是不是类似于我们的干部下基层锻炼,为履历锦上添花。所不同的是,早期的基布兹凝聚着一代犹太复国者的理想,极其虔诚。而随着以色列逐步成为中东强国,生存危机的渐渐弱化,人们对于个体自由、自我价值的关注也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离开基布兹。
听银发老太太介绍完毕,我们开始自由行走在农庄内,大家兴致勃勃来到奶牛棚里,几百头漂亮的奶牛百无聊赖地躺着,周而复始度过属于自己的一天:每天早上起来,等待私家医生来检查身体。健康的话就要被挤,一天三次,这是一头奶牛的使命。随后我们前往挤奶车间,整个车间分为左右两列,只有两位十七八岁的少女在工作。其中一位黑人少女将一队检查合格的奶牛赶进工位,娴熟地挥动挤奶机,为挤奶作准备。而远处的一台挤奶机旁边,一个个子高挑的金发女孩,也在作相似的操作。动作之娴熟,神态之淡定,称之为女神可谓名符其实。这么小小的年纪,国内的小孩正念高中,不知道她们是什么时候来到基布兹的,也不知道她们是否打算去外面广阔的天地。

回到饭堂的时候,正值农庄内的学校下课,孩子三三两两在草地上撒欢,追逐,时而叫喊两声,显得无忧无虑,树下的老师大声地招呼着、提醒着,无论喧闹与安宁,在这样一片远离城市喧嚣,单纯封闭空间里,一个孩子如果一生都在基布兹,也许他的人生路是读一些书,研读《圣经》,种出一朵花,一片作物,将来牵手一个挤奶姑娘,生一堆孩子……所谓世外桃花源。

-
Regina邢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9 13:50:0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9 17:05:2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6 23:41:47
-
hide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4 23:27:21
-
不开心的小狮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7 21:16:0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7 04:07:32
-
禾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5 22:57:29
-
浪淘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8 20:06:59
-
一地鸡毛掸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4 18:06:10
-
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04 13:58:06
-
杨海一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5 09:40:13
-
Audin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3 16:25:24
-
sim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7 14:12:53
-
布拉德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5 22:06:06
-
张小仙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9 21:03:25
-
张小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2 06:51:33
-
木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0 13:54:45
-
一小点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0 11:20:45
-
kay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9 18:35:23
-
米斯特布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7 16:41:53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5 10:24:45
-
豆友164134055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5 08:56:56
-
MJ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4 18:24:58
-
软软菇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4 15:39:40
-
黄昏的猫头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3 22:4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