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节旧文新作:原来我接受香港如此多的教育
今日儿童节,整理重发一篇旧文(写于2013年6月1日)。
今日发现微博与人人网都有不少转发最受欢迎的动漫等以回忆童年。
90年代+21世纪初,广东人看的大多是香港台。对了,大家所述的TVB,儿时或现在在家称翡翠台。而常看的香港台还包括本港台(亚洲电视),明珠台(TVB英文版)与国际台(本港台英文版)。(后来本港台关门了,一阵唏嘘,当然这是后话了。)
由于香港台的缘故,广东小朋友看的动画片大约与其它地区的不太相同。连称呼也不一样,比如后来非常出名的《灌篮高手》,在广东人的童年记忆里面大概是叫《男儿当入樽》,《精灵宝可梦》叫《宠物小精灵》,《阿拉蕾》叫《IQ博士》等等等等
《IQ博士》主题曲里面里面一句“小云同小吉好重要”(粤语),大概每个人都朗朗上口吧。对了,TVB会给每个引进的动画主动曲配上粤语歌词,还会请上当红明星演唱。
比如《超人迪加》的主题曲是陈弈迅唱的。。。聚会在KTV的时候大家还会点来唱,集体记忆无疑了。

(想起还是有点小激动)
但今天我想说的却不是看过动画片,而是小时候在翡翠台看过的一大批电视教育节目。小朋友时只当儿童节目看,回想起来才发现是让自己深受影响的教育片。
我脑海中一直有这样的印象,在小学的某个阶段,每日中午,即上午放学后与下午去上课前,我和弟弟都很专心地在家看电视。
每集大约15分钟,内容涵盖有数学、常识、物理等。我还记得有几何体如何求体积,二元一次方程如何解,家中用电原理与安全。
每个节目播放前都会写明是几年级XX科,当然是对应香港的年级,针对的是香港的小朋友,不过广东的小朋友看起来也毫无障碍。
节目通常是通过简短的小电影,小故事的形式,形象又生动地讲解某些知识点。
顺着这回忆的线头,通过互联网,居然被我找回了十几年前看的节目内容介绍。
这些节目都来源于香港政府的电视教育(https://zh.wikipedia.org/wiki/教育電視),包括“为这些学生制作一些约15分钟的中、英、数、常识及普通话科节目”。后期,节目由教育电视与香港电台共同制作,因而也会在各香港台播放,这大概也是我们会通过翡翠台(TVB)看到的原因。
如今这些节目通过Youtube还找到了不少,如这个[教育電視重溫] 小四數學科 - 小數王國之旅 。里面的演员很认真地装扮成异国(小数王国)风情的样子,通过如何买烧饼讲解了小数以及分数的知识。

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跟“可汗学院”有点类似,拆成短小的知识点(比如15分钟讲完),但用非常生动的形式来让小朋友容易理解(比如讲故事,情景剧,形象化)。
彼时我虽年幼,但由于节目非常新颖有趣,也很好理解,常常“跨级听课”毫无阻碍。当时很自然就掌握了每天每个节目讲授的知识。
说起来,小学时数学进展大约比学校早一到两年,并且在小学就掌握了初中的部分物理知识。
其实,小学初中的求学欲望与知识掌握一直在课程要求之前。学习一直是兴趣驱使好奇使然,无甚压力,大约也有这套节目的部分功劳。
不容易的是,现在制作生动的视频容易多了,当时香港台都是请真正的演员及众多小朋友来拍摄。所以节目当中不时会出现TVB电视剧里面的演员。
偶然发现,歌手邓紫棋在90年代(她还是小朋友)的时候也参与过演出,以及王祖蓝、唐宁、林一峰。。。许多许多

最新补充:神奇的BiliBili up主上传了整套236集,B站搜索"ETV教育"可得。
另外一个小时印象深刻,但在研究生时才重新浮上心头的记忆,关于一部动画片。
我想了很久,终于忆起名字叫《时空穿梭大发现》。终于想起的时候一时激动不已!
主人翁是头上长了两根须的老人家和一群小孩。每遇到小孩们有问题,老人家便与他们穿梭到某个时空,讲述历史上著名的故事与人物。
简短的每集,总有想作恶却迷途知返的反派,好奇但问题得到解决的主角,还有引导大家的智慧老人(头上总是长着两根须)。
动画版对于小朋友很有吸引力,却包括从蒸气机的发明到电灯的使用,从哥白尼到爱迪生等科学历史。当然,每个出现的历史人物头上都有两根须,是老人的化身(哈,动画嘛)。
童年的记忆有很神奇的机制,我清晰地记得老人的声音,当然是粤语的。记得很小时候我知道了爱因斯坦(头顶两根须的形象),我还记得每个画面都带有一个标记时间的小框,会随事件发生时间而刷数字!

而今还真让我找到了这部动画的介绍,1995年翡翠台从国外引进,是法国人的片子^^(谁会想到我现在居然来到了法国。)
动画版原名《Procidis》,1994年播出的《时空穿梭新大陆》,2001年的《时空穿梭大发现》等,是一系列的动画作品。
以下是片头曲,可惜找不到粤语版的,那时候每个动画片都会配一首同曲改编的粤语儿歌。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e9gnAEL5gAM/?resourceId=0_06_02_99
(重新听回,旋律居然还很亲切,感人。当然当年听的是粤语歌,这个链接的是法语版)
这些好玩的电视节目,连同当时的Discover频道,满足了小镇上年幼无书又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我。
小时的电视机无疑是香港台的天下,因而看了大量的港剧,警察医生律师剧历史剧武侠剧,也看了大量的粤语配音的日本或英美动漫、儿童电影等。
似乎是在高中大学生涯中,接触了大陆剧及书本“正史”后,开始慢慢发现与从小在香港台浸润下生长起来的历史与社会认识有着这样那种的差异,于是开始有意识地进行回忆、检视与梳理。这个过程值得好好书写一番。
无可否认的是,港台的教育片和动漫,着实是儿童时期非常重要的快乐及启蒙来源。我对彼时的美好印象,有时候让我对现在电视上播放的动画片摇头不已。
小朋友的认真投入与着迷的程度倒是没有差别的,哈哈。
最后,在儿童节,借朱德庸一句“祝所有不想成为成年人的儿童以及想成为儿童的成年人,儿童节快乐”。

2019年注:
如今一直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鸿沟等宏大的议题,“一个屏幕”的刷屏也表明此话题的社会性。对比回想起小时候这段经历,不由得感慨万千。
一方面觉得,优质的教育信息对于教育资源不充分地区的小朋友如此重要,自己亲身体会深切感受。
另一方面感慨,原来很早就有先行者做了很多工作, 自己得以受益分外感恩。
最后,新时代有新要求,还有许多可以做的,永怀动力吧:)
附一张最近参加联合国AI for Good大会教育分论坛时拍摄的照片,技术与教育的共同发展。

对了,下回可以来分享下“当联合国在讲AI的时候在讲什么”,哈哈
晓行天下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我想要的很多,因为我能做到啊” (2人喜欢)
- 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但一件件事情都让人在意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