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旅途中意外经历的温柔时刻
查看话题 >阿富汗之行 | 这不是一篇攻略
2014年,因为一部短片,我们一行十几人前往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进行拍摄。短片名叫《火烈鸟》,那个时候火烈鸟还不是ins风,而我不管()内()外也都可以上ins。

《火烈鸟》
这篇文是刚从阿富汗回来时写的,重新整理文字和照片,仿佛又重温了一遍当时的心情。去之前没有想过会如此念念不忘,在其中的时候却已经预见了未来的某一刻总会想起它。
需要提醒的是,这是一篇纯粹记录个人心情经历的非典型游记,没有历史没有人文地理科普解读,阅读请谨慎。
01
出发之前的胡言乱语
去阿富汗是我第一次出国。
之前办护照是计划去韩国,结果护照拿到手之后,韩国之行莫名其妙取消了,护照照片拍得很满意,当时的我还因为不能带着护照出国,莫名惋惜了一阵子。(不懂这个人在想什么)
几个月后我终于明白,原来当时加急办护照是为了不久以后的阿富汗之行。
仿佛一切都冥冥之中注定好的,我没有早一点也没有晚一点,刚好在那个时间办了护照,而且用的是自己最满意的一张证件照。(很重要)
我们从北京出发, 在印度新德里转机,然后到达阿富汗的首都喀布尔。



02
我们每日的食物
我的人还没到阿富汗,魂魄就已经先被群里的烤肉和胡萝卜汁诱惑走了。
那里真是「无肉不欢者」「肉食性动物」的天堂啊。
在阿富汗的数十天里,每一天都有肉相伴,这样的日子在国内也不是没有过,可却比国内的幸福指数要再高一点点。

不过真正去了阿富汗之后,我发现这里最让我大呼过瘾的并不是大块结实的肉,而是牛奶。
在阿富汗生活的那段时间,每一个有牛奶喝的日子,于我而言,都是Super Happy Day。




开机前,早上可以去楼上的餐厅吃自助早餐,这是我每天最喜欢的充电时刻。
一盒牛奶泡着麦片小锅巴,满满一碗吃下去,丧鸡都要原地鸡血加满复活。除了超级好喝的牛奶外,黄瓜、西红柿、青椒、胡萝卜各种蔬菜片也任君享用。
胡萝卜是需要特别一提的。开机后,终于喝到了传说中只在照片里见过的胡萝卜汁,简直Oli(阿富汗语好棒)到极点!


第一次削胡萝卜的时候,我有点被惊到了,削完一盘胡萝卜,我的脸也被做了一次胡萝卜汁面膜。
由于昼夜温差特别大,这里的胡萝卜特别多汁,削胡萝卜基本等同于给自己的脸人工降一次胡萝卜雨。
正式开机之后,我们的早餐就在组里吃了。
早餐标配是馕和牛奶,午餐标配是馕和烤肉,晚餐标配也常常是馕和烤肉。没错,在阿富汗,馕是名副其实的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



十几天大概吃完了一年份的烤肉。
如果同行的小伙伴看到,一定会指出,我刻意忽略了我们在阿富汗的另一主食,葡萄干炒饭混杂着黏糊糊的秋葵。(打完这几个字我整个人已经非常不好了)
在吃这个炒饭之前,我没想过有一天我会变成了一个厌恶米饭的人。
如果说,每天早上喝牛奶会让我加满鸡血,那在看到午餐是炒饭时,身体里储存满格的鸡血一定会瞬间耗尽。
这种不美好的食物,我实在不想细说了。
馕和烤肉再好吃,也禁不住天天吃顿顿吃,在我们所有人的咬肌都不自觉增大一圈之后,我们开始无比怀念祖国的美食。
中华美食真的是背井离乡的游子们永恒的乡愁。

第一次煮粥,加了紫甘蓝和豌豆。
成品看起来像化学药品。
其他人看到颜色都打消了念头,我自己喝了一大碗。

第一次炒菜,从国内带来的各种下饭酱全部空瓶。
在国内平平无奇的青菜乱炒,此时却美味至极。






每天都有新口味的饮料,没有一种口味撞雷。
那个时候认真想过如何托运一箱回国。
转眼已阔别阿富汗一个月了,牛奶,香蕉牛奶,冰淇淋,胡萝卜汁,烤馕,肉串,我很想你们,你们知道吗?
03
喀布尔的拍摄日常
从去阿富汗大使馆拿到签证那刻开始,我有些忐忑的心,就落回了实处。
到阿富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入乡随俗,我们剧组的女生在国内就准备好了头巾和衣服。


从一开始的不习惯,到后来的怡然自得(真正的防晒利器),我只用了一天的时间。以至于回国后,如果没有带帽子,我还时常用围巾来代替防晒。
此次拍摄有让人尊敬的巴尔马克先生做我们的监制,也有阿富汗的电影公司协助拍摄。在喀布尔,每天的拍摄日程与在国内剧组拍摄时,几乎没有什么不同。




当然,虽说大部分时间的拍摄流程是一样的,但也有一点点不同的。
我们住的地方在管辖区,每天进出都要过安检,据说联合国大使也住在这里。
从一开始的紧张到后来每天看到安检的大叔,笑着跟他说salam(阿富汗语你好),他也会回以微笑。
从一开始担心语言不通不方便,到后来有了我们的翻译小伙伴,他们都是在中国孔子学院上学的学生,在拍摄过程中帮了我们很多。



问题固然存在,但是出现一个问题,我们很快就会找到解决办法。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同在异国他乡,我总觉得我们这十几个人的组,比我以前跟过的大组还要齐心。
04
我们的回忆载体
有一天晚上,和YF(我们的场记)一起上楼借餐具,不知怎么聊起了好妹妹,惊喜对方都喜欢他们的歌之余,我们讨论起了一首歌所能存储的回忆。
旅途中随机播放的列表里,总会有一首被记住,往后的日子里反反复复听。旅途结束,一切再一次回归到有序的生活里。


某一天,在街角,电视里,或者擦身而过的路人的手机铃声,再一次又听到这首歌,当时听这首歌的地方,身边的人,还有景色,无数画面会瞬间在脑海里组合排列构成往事。
歌不再只是作词者写下的歌词那么简单,它变成了专属于你的歌,只有你自己能听懂的回忆之歌。
这次阿富汗之行,超级幸福的事情是我们共同拥有了好多回忆,一起听过唱过的每一首歌都会牵扯出一大片回忆。
我记得那天经历了烈日,沙尘暴,暴雨后,在狂风乱沙中大声唱国歌,疯闹着跳起来拍照的我们。

我记得剧组里的两只双子过生日时,我们一起为他们唱的生日歌。


我记得回到房间,我们拿手机放音乐,我点的那首“一闪一闪亮晶晶,好像你的身体,藏在众多孤星之中,还是找得到你”。(这首歌直到现在,仍是我的手机铃声)


我记得被YF成功洗脑的“风从海面吹过来,我的心也被暖开”。事实上,半个多月的阿富汗神奇之旅,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都被她的美好温柔地暖开过。

我也记得每天收工回去,看着窗外乌蓝色蔓延,听着司机Falang播放得那些异域特色浓郁的阿富汗歌曲,我们的女主角Marina和YF打着节拍带动整车人一块high。




夜景都是从车里拍的,几乎每一张都是模糊的。
因为我的司机真的太喜欢飞车了!


在阿富汗get到的拍照姿势:跳跳跳跳
一切都没办法再更好了,此刻就是最好。
05
我喜欢出发,喜欢离开
从来没想过第一次切身体会到“乐不思蜀”这个词,会是这次阿富汗之行。
六月四号晚上,我们四个女生已经做好了要提前离开的准备(其实我根本没做好准备!!我根本不想离开!!!),组里的其他人也都默认了我们将先他们一步回国。
那天晚上,是我们到阿富汗的第十二天,我们剧组十二个人第一次真正聚在一起吃了一顿正儿八经的中国餐,没想到是送行离别餐。


6月4号晚上到6月5号凌晨,是我在阿富汗度过的最难眠的一个夜晚。6月5号早上,事情又有了新变化,我们可以和大部队一起回国了。
我down到谷底的情绪在得知这个消息的那一刻迅速回弹,可以和大家一起回国了,可以再在喀布尔多待几天了,女主角消失了一个清晨的剧服也突然找到了。


虚惊一场,失而复得,此刻永恒似乎也没有什么遗憾。
学生时代不管是游玩还是为了拍作业,去过很多地方,但是从没有过一次出行,像这次一样,完全不知归心似箭为何物。
世界那么大,家变成了我唯一不想去的地方。

我们一生会踏上无数未知的土地,遇到无数由陌生到熟悉的面孔,可是每一次旅程都是独一无二无法复刻的,每一次离别也都抱着些许遗憾。
离开之后,我只能靠声音和画面以及脑海中渲染的回忆来回味这段正在逐渐模糊的旅程。

06
写在后面

从阿富汗回来之后,回忆起在那里待的半个月,总觉得像是做了一场梦。好在还有照片留作存证,证明那是一场很美的梦。
而如今,我又重温了一遍这个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