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米罗:终其一生,保持童真 | 人物
对很多人来说,
成长是一个糊里糊涂的过程。

小时候的我们渴望成为大人,而这个成熟的过程让我们原本内心多彩的世界慢慢累积了厚厚的一沓黑白灰,慢慢成为了一个“无聊”的大人。而长大后,关于保持童真的事情我们又开始变得很上心!

英国电影演员Alan Rickman曾说:“你一定要保持着一点童心,你要懂得玩乐的意义。”所以,很多大人仍然打着保持童真的“幌子”偷偷过着儿童节!在这快乐的一天,我们不能再像小时候一样撒泼打滚地玩趣。

但作为超龄儿童的我们便很适合从充满与活力的艺术家身上汲取童真的快乐能量,从心灵上保持孩子一样的性情!
胡安·米罗Joan Miró
“终其一生,保持童真”

说到偷偷过儿童节的大人,Joan Miró便是其中之一。他是超现实主义领袖人物,与毕加索、达利齐名。但终其一生,他的内心却始终只向儿童靠齐。一直都像孩子一样,保持童真地画画。

米罗的作品风格也与儿童画类似,透过华丽的色彩和纤细的线条营造出微妙的空间感, 造成了他独特的幻想、 嘻谑的世界。红、黄、蓝、绿,黑与白,一切看起来都是自由欢快。


“第一眼就喜欢,便是艺术”
在米罗的画作中,世界不是以正确的形态运行。而是由简单的点、线面交织,或是有各种各样的奇特野兽、奇形怪状的有机生物构成……


错综复杂的构图,看起来毫无美学之言。色彩碰撞强烈、整体的画面杂乱,所有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无拘束的。这不正是像小孩的画作一般漫不经心,不加思索。但却让人感受到自由的欢乐,看一眼便心生喜欢。

米罗的画充满了童趣,但却又绝非儿童画。他画作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自由幻想,每一处都加以深思缜密的思考和精心安排的环境后才呈现出我们所看到的最终作品。


正如米罗所述,“当我画画时,画在我的笔下会开始自述,或者暗示自己,在我工作时,形式变成了一个女人或一只鸟儿的符号……第一个阶段是自由的,潜意识的。但是,第二阶段则是小心盘算。”



“幻想的世界,无限的童趣”
每个艺术家创作都有他们独有的灵感来源,米罗的幻想世界也并不是凭空产生。他从小就有很高的艺术天赋,14岁便进入了巴塞罗那美术学院学习。不过他是学校的后进生,也会偶尔捣蛋,给学校教员留下“罕见愚莽”的坏印象最后不得已被退学。

在父母的寄望下,米罗开始在当地一所商学院学习。开始接触让他郁郁寡欢的会计职员工作,但很快就患上重病并且因精神崩溃来到农村进行疗养,也正是这段疗养时光拯救了他的生活。

在那里,有视线所及的金色的海滩、粗犷的断岩、坚石叠成的农舍、环绕村落的橄榄树和葡萄园……这一切自然美好的事物唤醒了他的艺术灵感。


在荒凉的海滩上,这些被遗弃的瓶子、矗立的大石头都是静止的,但在米罗的脑海里,他们都在运动。
“我看到一棵树,我感到震惊,仿佛它在呼吸,说话。”

米罗有着对于自然届的超强感受力,对他来说,物乃是活物。所有一切静止的物体都包含着一种比某些人的生命更激烈的、秘密的生命。重新笃定走上艺术道路的米罗,在他的画布下,开始了不可复制的天才之路。

“在梦想的天地,画自己的星座”
米罗在世界画坛上享誉名望,但他的一生其实潦倒至极。在巴塞罗纳举办的首场个展遭受到评论家和公众的嘲笑,经历过经济困难、战争逃亡;曾受到毕加索、海明威的接济。直到63岁才拥有自己的画室,他许多的画作都是因悲伤的情绪而创作出来。

“我非常悲观,我觉得一切都失去了。”
在1939年到1941年创作的一组作品《星座》,“当我画星座时,我真的感觉到我是隐蔽的。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解放......我不再考虑周围的所有的悲剧。”


米罗也曾极力挣脱以梦境、幻觉创作的超现实主义的标签,去探索野兽派、立体派、表现主义、壁画、诗画、雕塑、陶艺……只是最终,米罗似乎把这一切都抛弃了。他要的只是用一种孩童般的纯真眼光看待万物。

在画布上肆意释放幻想,无关悲剧。像个孩子一般,纯真地热爱这个世界,这就是胡安·米罗。

一生保持童真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这不是幼稚的借口。希望我们不管活到多少岁都能像米罗一样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与探索。
最后,祝所有的大小朋友儿童节快乐!
| 图片来源:网络&Mordorf
| 编辑排版:Narciss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