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天3晚,潮州24家食店吃吃喝喝(下)
点击此处,查看 第一&第二天的吃吃喝喝
第三&第四天精华预告:
最好吃前三名:肠粉、卤水火锅、鹧鸪砂锅粥。 能够打败鱼生和牛肉粿条的以上几家店,到底有多好吃呢?
且看下文:
第三天(今天吃了九家店)
12.潮镇老尾牛杂(本地人自己不吃,但会带外地盆友来吃的店)

潮州城里有好几家镇记牛杂,挺让外地人迷惑的。也不知道是谁山寨了谁。幸而这次有精通潮州本地历史的包包,为我们答疑解惑。
镇记牛肉店由潮州人麦金镇所创,六十年代从流动小摊做起,渐有名气。潮州当地常有手捶牛丸比赛,麦金镇夺过冠军,名气逐渐越来越大。到了八十年代,终于有了第一家镇记牛杂,就是现在西湖边的老店;后来环城路的镇记和镇记老尾也开始营业。 再后来,西湖的镇记规模缩小,镇记老尾装修扩容;到如今,两家保留镇记名字的牛杂店还是曾经的模样,而镇记老尾在18年正式更名潮镇老尾。
结束讲古,专注牛杂吧。这家店的粿条确实不是一般丰盛,就连小份的肉量都多到让人咂舌,当然价格也比其他店要贵一些。包包说一般本地人都不太来镇记老尾,一来觉得贵、二来是分量实在有点多。
几家镇记师出同源,究竟哪家更好吃,其实我们也没有追根究底的执念,难得来一次,就找个环境最好的直接吃了。牛肉很嫩、很新鲜、汤是牛骨的鲜甜,再配上潮州人喜欢的黄姜,乍冷还暖的初春雨天,来上一大碗,让人欲罢不能呀。
ps:这次来潮州,没有吃这几年名气越来越大的创新牛肉粿条。来之前有朋友说排队人超多,加上后来听说这个是加盟店,好不好吃看店家发挥,就略过了。
pps:感谢考证癖包包,再三追根究底,原来环城路的镇记,是麦金镇家的亲戚得到授权后经营的,最早的镇记还是西湖这边。
13.潮味肠粉

终于吃了心心念念的芝麻酱肠粉!会放很多料的那种! 皮好薄,炒鸡好吃!是我喜欢的口味。
店铺很小,卖的东西品种也非常少。就开在牌坊街的背后一条巷子里,如果没有人介绍,不容易注意到,但是还挺容易找也顺路的。强烈推荐大家有机会一定要去吃吃看。
(前面一家店写太多字,没力气吹了。大家意会吧,答应我,来吃好吗?)
14.乐宋堂(一定要来试试,只此一家)

鸭屎香奶茶,鸭屎香冰淇淋,潮式花茶……餐牌忘记拍了,大家去了自己看吧。
不是深圳常见的那种用噱头骗人钱的奶茶店,也不是想象中开在步行街捞一笔就跑路的宰客店。茶味很正,就好像自己在家用英德红茶和鲜奶煮奶茶的香味。朋友点了花茶,是店家自己配的多种花茶加乌龙,味道也很好,喜欢!

总而言之,不愧是可以作为手信打包带给外地朋友的奶茶。
15.居石捞(是吃完还想再去一次的卤水火锅)

终于吃到在汕头错过的卤水火锅!看门面还以为是随便开开的都市对付年轻人连锁店,没想到选择多多、食材新鲜、而且一点都不贵。
无论是卤水锅或是粥底锅,都超级好吃的。

第一次知道,原来粉肝是专门养殖的鹅才能提供的肝,不是每个卤水店都会持续供应,有需要可以提前预约。当然,像这种在固定餐牌有菜名的餐厅,就一直可以吃到。
虽然说是卤水火锅,但是在潮州怎么可以不点牛肉呢!点了后切嫩牛肉,哇,好滑、好嫩,完全不是在别的地方会吃到的那种裹了太多嫩肉粉的难辨真伪的牛肉。下在粥底里,吸收了米香,也很清新的鲜美。

虾滑也不错,喜欢。鲜甜可口。
如果不是早上肠粉吃太饱,真想把粥底全都喝掉。老板来深圳开分店吧,这么好吃的火锅不红,天理难容。
16.奎元真香(一个不起眼的面包店)

本来只是因为“真香”跑过去看热闹,没想到店里很多个人喜欢的中种面包!就是手撕面包,要用特高筋面粉揉到出手套膜的牛奶面包。口感非常扎实,不是现在流行的软绵绵、轻飘飘、吃完感觉像没吃的汤种面包。
挑挑拣拣买了大大小小好些品种,总共才不到40块钱。出门的时候老板娘追出来,送了我们抹茶奶油瑞士卷。啊,潮州人真好~
17.初心咖啡(在潮州比较有历史的一家手冲咖啡店)

因为是工作日,没有什么客人,很清净。环境不错,适合聊天发呆。二楼有用帘子分开的隔间,虽说没有隔音效果但私密空间可以给人安全感。

手冲、拿铁、草莓冰,每人一杯,坐了一个下午。
只是到了五点多来了两家带孩子的,结果就瞬间超级闹腾。哎,出门在外,环境还是很影响心情呀。
18.老杰鸡煲(备受潮州本地人喜爱的小巷食店)

一楼可以用炭火,二三楼只能电磁炉。所以等了半小时,吃上能够明火烹饪的招牌鸡煲。
上楼洗手才发现,二三楼全部都坐满了!虽然早就听包包说当地人对鸡煲热衷,结果发现这里比想象还要受欢迎得多,还是震惊到。感觉半个潮州的年轻人都来这里排队了。

可能对于当地人,更喜欢吃一些新奇的东西?鸡煲在深圳火了很多年,各家都有独门秘方;相比潮州这种特别清淡(汤里只有玉米、枸杞,非常养生)的口味,还是更喜欢深圳向西的重庆鸡煲呀。顺便一说,深圳最有名的重庆鸡煲并不是从重庆发源,是因为创始人叫做张重庆。

19.官塘一品鱼生(白天不开门哦)

吃到了传说中的鱼生。确实很像吃三文鱼的感觉,但是又和三文鱼完全不一样。
三文鱼刺身只是蘸酱油芥末,但是鱼生要配的东西就多多了:首先舀一勺油,然后混入芹菜、小米辣、洋葱、香菜、姜丝、罗勒叶(九层塔)、生蒜、黄瓜、白萝卜、花生米和提味灵魂——菜脯,和一大块鱼生拌拌拌,最后一口吃下。
非常一言难尽的味道,好吃的那种。
朋友说,这个菜非常适合改成分子料理。通过切小料、摆盘组合、配上一点干冰,就可以出街唬人了。

对于肠胃不好,或者担心寄生虫朋友,这里还有腌蟹和拌鱼皮,确实非常适合半夜唠嗑的宵夜店呀。
20.【不记得名字的白粥、鱼饭小馆子】
吃货出门,就算只点一碗白粥,也要炒一份青菜。即使只是炒一份青菜,我们也要尽量多要点菜。
那天晚上点了一份苋菜下粥,结果看见筐子中还剩一小把苋菜没有用,wuli亚端着筐子就给老板送到灶台了。老板说担心这么多吃不完浪费,我们表示绝对不需要担心。果不其然,一盘子苋菜上来,没有5分钟就被干光。

在哪家店吃的没有记,晚上开的粥店很多很多,不用太在意选哪家。就是很想赞美一下潮州,晚上11点半了还能在家门口吃上老火白粥和现炒青菜,容易引起过度舒适。
第四天
21.【西河路工商银行旁的粿汁店】(=不记得名字=随便找个替代也没关系)

粿汁的米香很浓~配了好大一盘卤水,有蛋、猪肠、五花肉、腐竹和油豆腐。
吃完简直走不动路,可能因为碳水太多,好困啊……
22.哆啦A梦好久不见鲜果饮

可以吃炒冰、炒酸奶、甜汤、果汁冰以及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的奶茶。
这里的炒冰和汕头很不一样,一是形状不同、二是会加很多配料(其中包括这回来潮州我第一次吃到的甜口、绿色的鹌鹑蛋)。
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做炒冰,完全是用纯水果去制作,不添加香味剂、甚至糖都不加。点了一个草莓炒酸奶,吃了一口……啊好酸~啊没有糖~然后,两位同行的健身人士一边砸吧嘴一边心满意足地放心继续吃。
23.古早味豆花(牌坊街上)
最后一天中午,不记得第多少次来到牌坊街,吃了不能不吃的卤鹅。

不用怀疑,我们确实是在一个招牌是豆花的店里吃了卤鹅。据悉,两家店是共用铺面,卤鹅的招牌在屋里了,不对大街。
当天是周一,只挂了两只鹅。我随口说了一句果然工作日准备的鹅少,卖完就可以收档。朋友说,不可能吧,卖完会从里边再拿啊……
然后就听正在切鹅的老板娘接话:就这两只,卖完没了。
很快要的20块钱鹅加肝就上桌了,好吃诶~
比深圳60块钱才有这个分量的鹅好吃。
吃到一半的时候,有路人进门,问有豆花吗?
漂亮老板娘回复,今天没有。
潮州人做生意,很是随心所欲呢。
24.珍味砂锅粥(就在荣记隔壁)
最后一顿正餐,地主包包问我们想吃什么,小亚和我一致表示:能再吃一次砂锅粥吗? 然后地主包包就带我们来了这家店。

话说这个店,还有故事。相比潮州名气更大的荣记砂锅粥,其实这家珍味的老板,才是潮州开创砂锅粥的第一人。
潮州砂锅粥并不是古已有之的料理,以前当地人都是自己买好虾蟹、排骨,自己回家煮粥。
大约是九几年的时候,突然有人发明了砂锅粥:食客可以现点喜欢的食材,店家根据客人的要求,现场煲粥,随点随做。
不晓得大家有没有喝过砂锅粥,潮汕砂锅粥和广式老火粥有所不同。不同于老火粥用碎米、最后米水难分难解的成品,潮汕砂锅粥、尤其是潮州粥,米粒是不会煮化的。
米水分明的条件有很多啦,比如淘米要淘得很干净、米要先冷冻过、下锅前要重新冲洗米、还有就是时间和水米比例的把握。而下什么料、什么时候下料、料怎么搭配,全看店家本事了。
让我们说回珍味。
一炮走红之后,老板自然是赚得盆满体满。
然而,这之后并不是一个开分店、搞连锁得数量级飞跃发展,而走向了让人唏嘘的戒赌吧往事。
时至今日,老板重操旧业,在老地方又做起了砂锅粥生意。门面不大,但是好吃,值得一来。
至此,我们的潮州行就结束了。
砂锅粥、鱼生、白粥打冷、肠粉、卤水火锅、粿汁、腐乳饼、卤鹅、还有让人念念不忘的牛肉火锅,每一餐都各有的好吃。
实在是太羡慕潮汕人,同时也更佩服离开潮汕去打拼的人们,如何能舍弃如此多的家乡美食呢?
如果有想去潮汕的朋友,这里有且仅有一个建议:潮州、汕头,千万别妄想一次一起去啊!
去两次吧,可以吃两次,两次都好吃!
吃到即赚到,且吃且珍惜。
希望大家都可以在出去玩的时候吃到合口味的美食~

以前写过的一些吃吃喝喝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