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差距咋这么大
生孩子前,我一直以为身上只会掉下一坨肉,就是我家图仔。
生完孩子后,我躺在产床上精疲力竭,大脑在完成重大使命后的彻底放空,我在产房里享受着葛优瘫。这时医生突然问了一句:
“胎盘你们要带走吗?” “啊?” “不带走的话医院会统一处理。” “那带走吧。”
孩子都生完了我不想动脑筋做选择题啊!先打包带回去吧!
最后医生又嘱咐一句:“不能丢到河里哦!”
为什么要丢到河里?算了,我孩子都生完了哪有空去想这些。
于是,进产房时,只有我和小雷,出产房时,我们带了个宝宝,还打包了一坨肉。
都是身上掉下来的肉,待遇却差太多。我们全家都沉浸在迎接宝宝降生的喜悦中,却把胎盘这坨肉忘记了。
当然,肉是我身上掉下来,我不会忘记的。
自从结婚后,我开始尊重传统,因为不听长辈的话,不一定会吃亏,但耳朵一定会起茧。
我先拉着我妈曾女士问:
“妈,这个胎盘怎么搞?有没有什么风俗?” “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风俗啊,丢河里?”
啊哈,丢到湘江里喂鱼吗?
我又拉着很尊重乡俗民约,出门都要看黄历的婆婆刘女士问:
“妈妈,老家都怎么处理胎盘?” “这个啊,都丢掉的吧。”
丢掉?刘女士出门都要看黄历的人,丢掉不符合她仪式感的人设啊。
这个时候,广东的小姨打电话前来祝贺,我又拉着小姨问:
“小姨,胎盘怎么处理啊?” “当然是煲汤吃掉的呀!”
吃掉?!广东人狠起来连自己都吃啊!
我又看了看小雷:
“老公,怎么办?” “先放冰箱冷藏,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从结婚到生孩子这么多传统,怎么对胎盘就没有个正儿八经的传统呢,这可是是我身上的一坨肉啊,我宝宝的第一个家啊。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个胎盘光荣地完成了它的使命,我们怎么能无情地丢掉或者吃掉它呢!
不行,我要去查查,上下五千年,辽阔大中华,总会有一个胎盘体面的去处。
我在网上查来查去,无外乎三种方式:
1、吃掉
原来胎盘不仅可以用来煲汤,还有各种花式胎盘吃法。红枣银耳胎盘羹、胎盘大葱饺子、爆炒胎盘丝、凉拌胎盘……有凉有热,荤素搭配,简直就是“满汉全盘”。
相传胎盘是很补的食材,美容养颜,延年益寿。不少人都有过被骗吃胎盘的经历,还有人是闭着眼睛逼自己吃掉。
但事实上,胎盘就是一坨普通的肉,和冬虫夏草一样,都被过度营销,被神话了。
而且,如果是自己的肉安全性还有保障,别人的就不可控了。因综合考虑伦理以及安全性等众多问题,2015年以后,胎盘彻底从《药典》中剔除了。
官方都不认证了,我看就别闭着眼睛吃胎盘了。
2、扔掉
很多地方都有把胎盘放河里的习俗,顺流而下,寓意顺顺当当。
估计是太多的胎盘顺流而下,连医生都不忘嘱咐不要扔河里。我们把胎盘放进河里当做祈福,但对河流是负担啊。
3、埋掉
据说把宝宝的胎盘埋在一棵茁壮成长的小树下面,宝宝也能随之健康长大,而且胎盘是宝宝的“根”,和树根埋在一起,也有扎根生长这样美好的寓意。
月嫂罗姐是广西人,她们那边就把胎盘埋在树下,而且兄弟姐妹会埋在同一棵树下,寓意手足情深。
嗯,这个方式很符合文艺女青年的调调。
但埋哪儿呢?那棵树呢?总不能在小区里随便挑一棵吧,不符合我文艺女青年胎盘的肉设啊。
小雷看出了我眼里的犹豫不决。
“老婆,埋老家吧,家里地里好多树呢。” “一定要地里最靓的那棵树啊。”
毕竟,我是最靓的妈,儿是最靓的崽,胎盘也是最靓的肉啊!

-END-
你可能还喜欢
作者:郴洁,哲学系女青年,一个辣妈,只写辣文。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