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孩子,才明白的道理,第四条最重要,最后一句是真实感受
有了孩子,才明白的道理,第四条最重要,最后一句是真实感受
如果你有了想要孩子的念头,这篇文章有必要看一下,这篇文章更适合有了孩子的父母,这是一篇带有吐槽性质的教育经验总结。
第一,时间不是自己的,钱也要存些,多了一份叫做“父母的责任”。
没有孩子前,时间归自己支配,做什么都是可以的。等有了孩子以后,自己的深造计划会变得延缓,旅游计划也会被延时。父母这份责任,成了一直围绕自己的话题,并且占满了自己的业余时间。
第二,作为家长,不要试图去辅导孩子,但可以教育孩子。
作为孩子的家长,最好不要去试图辅导自己孩子的功课,但是可以去教育自己的孩子。这句不是病句,辅导功课是相当耗费时间的一件事,即使是辅导也是在孩子独立学习的前提下,父母与孩子这种特殊的关系,在辅导之间转换会很模糊,家长最后身心疲惫、身心疲惫,效果反而不明显,家长会很失落。但是家长仍然要搞好教育,这主要指的是孩子的习惯养成,做人做事。因为这方面的教育没有人可以取代,也没有人会比父母做得更好。
第三,吓唬孩子会慢慢变得不管用,要打孩子还要真打。虽然打孩子,不是一种好教育方式,但作为一种对孩子的惩戒方式,还是十分管用的。但是争议也比较多,问题一般出在操作上,什么时候打?什么情况打?打的程度如何把握?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注意的。我们也提到一些,可以看看以前的图文,专门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采取的不同的措施。
第四,打孩子年龄越小越好,不要为自己培养一个“死对头”,或者“克星”。
打孩子要在孩子年龄小些的时候,个人认为年龄太小不能打,孩子虽然不会记事,但是习惯养成也是无法谈起的。等孩子大些,三岁左右是管教的最佳时期,孩子这时的习惯养成很重要,有时候孩子会很无理,这时候,适当的运用家法是可以的。但是要把握好力度,包括想要起到怎样的目的。这一点切记:如果一种教育手段不管用,就要采取其他的方式,切不可伤害到孩子。
第五,总结
想要孩子前,一定要考虑清楚。孩子的成长,是父母一身的任务,家长要做好被家务缠身的准备,承担养孩子过程中带来的烦恼,这都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基础。家长,你准备好被孩子“封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