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马到佛罗伦萨,看天才的米开朗琪罗
在罗马,当然要去看米开朗琪罗。
大众传播下的雕塑作为一门艺术,所确立的标准如果说是以米开朗琪罗作为标准,虽然不严谨,但也没什么不对的。
毕竟,大概人人都透过电视、影像、画册、相片看过米开朗琪罗的圣保罗大教堂里的那尊Pietà,它让大多数人对雕塑的审美定格在一个无知无觉的很高的标准。
好到让人觉得就是应该这样的,原本就是这样的,耶稣的姿势就是这样自然的,圣母的长袍就是这么流畅的,雕塑人物的表情就是这么生动的,从而忽略了在抵达这样合理之前经过了多漫长的路。

Pietà是西方艺术的一大创作主题,其实是经历了非常多的探索和尝试的。
一开始的时候,Pietà不是我们所熟知的这样的。
有的是大脑袋,有的是僵硬的肢体,有的是姿势怪异,总之,不是米开朗琪罗的这样的,即使是米开朗琪罗同时代的人,创作的Pietà也不是这么好的。
图片都要版权,贴几个链接:
https://www.virtualuffizi.com/piet%C3%A0_1.html
https://www.wikiart.org/en/giovanni-bellini/pieta
米开朗琪罗从佛罗伦萨走到罗马,从广场上的大卫——精确的肌肉、克制的表情、健美的体态,及至罗马,在奢华繁复的圣保罗大教堂里,用一尊充满温柔、悲情的Pietà展现了超越人体的、美学上至高的造型技艺。
然而,要看一个更私人的、更接近人文主义的米开朗琪罗,要去到佛罗伦萨。
罗马是教皇的罗马,创世纪的恢弘是教皇期许的和睦乐观的颂歌,要去到佛罗伦萨,去看一个更早的米开朗琪罗。
那个时代的艺术家 ,大艺术家、小艺术家、小作坊工匠,在意大利各个城市间辗转,受雇于不同的艺术赞助人。
达芬奇去了米兰,提香去了威尼斯,米开朗琪罗和Raffle去了罗马,波提切利在佛罗伦萨,受雇于不同性质的艺术赞助人。
大公国米兰追求适合宫廷的装饰性和纪念性艺术,威尼斯企图以市民群像展现城市神话,罗马则是世界中心般的权威形象,佛罗伦萨相比起来则克制得多。
在不同的地方,艺术家的创作风格会有巨大的不同,因为他们的作品首先要符合雇主的要求,契合城市的风气,服务于功能性。
米开朗琪罗和佛罗伦萨有太多故事了,广场上的大卫,另一尊Pietà,美第奇礼拜堂,还有天才一般的Lorenzo library。这时候,不得不赞颂一下Medici家族,尤其是Lorenzo Medici不凡的审美水平了。
美第奇礼拜堂所展现出的克制的恢弘,正如整座城市所展现出来的气质,服务于市民和公会的新兴阶层政权企图保持自己的公正和品格。
米开朗琪罗非常巧妙,用神性的体态拱卫凡人,以及借鉴了 Brunelleschi的拱顶设计,隐喻了美第奇家族跃升统治阶级的尊贵,但又隐藏了这个家族奢华的财富,以期符合美第奇家族营造出的公正的合法的政治家的形象。




如果,美第奇礼拜堂还不够震撼的话,那去到Lorenzo Library,这座对市民开放的图书馆,用来收藏美第奇家族收藏的珍贵书籍和手稿。
第一眼,好吧,有些作品就是好到,第一眼就让人知道,创作者是不可辩驳的天才。
怎么有人审美这么卓越呢!能把直线设计得这么有层次感,好像把建筑外观内翻一样,在屋子里设计了一个正立面、三个侧立面和通向图书馆的台阶,墙两边的壁龛推进墙壁内,台阶上的圆弧简直是神来之笔。
使用了黑色石灰石,接近哑光,但又很圆润。
图书馆的屋顶是木刻的,中和了建筑使用的白色和黑色,图书馆一下子有了温度。
满足采光的诉求,图书馆两边开了窗户,窗户玻璃上变形的Medici家徽真是太漂亮了!
如果佛罗伦萨只能去一个地方,就是这里了,Lorenzo Library。
官网可以看好的图,但是图片还是不能表现出千万分之一好:http://www.museumsinflorence.com/musei/Laurentian_Library.html










-
要跳舞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1-02 02:01:53
-
豆友jbSsHFW9aI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3 11:33:19
-
小提胖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4 13:05:2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0 12:3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