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舞题材无人竞争,《这!就是街舞2》果然是从头嗨到尾

作为优酷“这就是”系列的王牌之一,《这!就是街舞2》在5月18日如期回归。两期播出后,豆瓣评分依然高居9.5,垂直类选秀综艺做到第二季,创新不断热度不减,高口碑背后的制作逻辑值得我们探析。

第一季的《这!就是街舞》将具有街头属性的小众文化带入大众视野,街舞文化的成功传播让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舞者选择在新一季参与进来。
本季不仅有国际街舞赛事的冠军舞者、裁判,还有从第一季《这!就是街舞》和《热血街舞团》而来的选手。与此同时,爱奇艺《热血街舞团》的退场,也从外部将街舞这一垂直领域的资源聚合在了优酷平台。

但是如何通过综艺的形态表现和传播街舞,且维持较高关注度依旧是综艺节目制作面临的难题。经过第一季的探索,第二季的《这!就是街舞》回归到街舞本身,从海选的创新赛制开始,似乎就已经找准了表达的核心。

街舞是兼具参与性、表演性、竞争性的街头文化,通过赛制的创新设计展现它的核心要素,是《这!就是街舞》需要遵循的准则。今天冷眼君就来解析为什么新一季的节目把握住了街舞的要义。

赛制对抗构建人物强联系
对比第一季《这!就是街舞》,可以发现导演组在新一季的赛制设定上做了巨大革新。在最初的全国100强海选阶段,节目简化了选拔规则,不允许选手待定,队长仅有通过和淘汰选手两个选择。面对实力相当的舞者,队长采用“callout”和“battle”的方式让节目从一开始就进入了激烈抢夺毛巾的白热化状态。

除了根据每条街道汇集的舞者人数多寡分配晋级毛巾外,节目还设置了额外5条毛巾的“街头争霸赛”:4条毛巾由队长与入选队员合作对决争夺,1条毛巾由各队推选1位淘汰选手进行对决争夺。队长不仅需要在入选队员里排兵布阵,还需要亲自下场参与battle,在有限时间内与队员即兴编排齐舞,呈现完整街舞作品。

短时间内的对决斗舞,考验的是队长和选手自身的舞蹈功力和即兴编舞水平。时间的压力下能够激发选手的潜力,也能给比赛带来惊喜。更重要的是,激烈的赛制无形中构建了人物之间的强联系。队长与选手之间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建立信任和默契。

罗志祥在争夺赛中优先选择了信任的舞者三儿和阿k,元老级舞者冯正和阿牙成了易烊千玺战队的军师,帮助易烊千玺精准分析对手战略和应对策略。高博帮助吴建豪分析选手竞争优势。
而选手之间也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归属于某个阵营的集体。对决环节的集体齐舞就是凝聚力最好的表现,本应在节目后期塑造的“团魂”从第一期节目中就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罗志祥与第一季的亚军田一德之间的短时间编排,从基本功和oldschool街舞元素入手,看重对气氛的调动。易烊千玺和韩宇着眼于舞蹈的细节,将齐舞编排成一段作品。不论是选手对决还是队长组合齐舞,从新规则中不难发现,“参与性”是本季《这!就是街舞》想要表达的核心之一。这一点既紧扣了街舞本身的特性,也增强了节目的可看性。

细观整个对决过程,街舞已不再是一种为了晋级而表演的技艺,而是一场呈现给裁判和观众的盛大派对。在中央广场进行选手对决的环节,队长韩庚制定出全员齐舞的斗舞战略,让所有选手沉浸其中,增强选手与观众的互动,共同参与设计舞蹈作品。在这里,舞台可以被随时打破,选手可以随时加入,选手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新场景推动节目转场叙事
区别于第一季相对独立的四条街道,节目组在新一季街道场景的设计上不仅融入了新的城市特色元素,也重新构建了街道的空间联系。基于空间形成的内在连接,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自然发生,让节目叙事更流畅,也让全新街道更易燃。
易烊千玺的北京街道与罗志祥的广州街道相对,韩庚的上海街道与吴建豪的成都街道相对。空间本身就构建了一种对立关系,相对空间的对等时间也给队长施加了心理压力,为后面两队进行街头毛巾争夺铺叙。
与一开始就选中三位元老级舞者的易烊千玺不同,罗志祥因在最初没能收下满意选手而感到焦虑。韩庚在选拔过程前往吴建豪街道提出选手battle来索要毛巾,队长之间的互动成为了叙事中的精彩插曲。

与此同时,街道的空间设计给围观的选手留有了一定余地,队长的观察、选手的反应,都增加了故事发生的可能性。罗志祥在看到熟悉的都市编舞选手Franklin选择易烊千玺后,赞叹道“Franklin真的很厉害”。在韩国选手金小根表演地板舞时,罗志祥不禁停下了自己街道的选拔,观望对方战队的街舞表演。


选手的瞩目表演带来观众的接连反馈:“怎么感觉易烊千玺那边这么激动啊”“我要去看那边的表演”,连同队长的情绪一起都在自然推动节目的叙事。空间的对立构建了叙事的时间联系,区别于第一季单薄的场外音和字幕,第二季的转场叙事显得更加紧凑,观众也更能被带入情境中去。

表演才是街舞的核心
人物的塑造与作品的呈现一直是选秀综艺节目难以平衡的关键。回看第一季的《这!就是街舞》,海选阶段重点在通过戏剧化的情节塑造导师的性格,通过后期的快速剪辑和人物自述、选手互评和队长评价来展现选手街舞水平,而街舞作品只是观众了解和熟悉人物的渠道之一。
而本季的《这!就是街舞》之所以赢得大众好感,关键之处在于导演组果断的“删繁就简”。不再通过选手之间戏剧化的冲突和情节塑造某些选手的个性,而将节目内容转向更加完整的舞蹈作品,并通过字幕附上详尽的专业动作解析,让观众完整欣赏街舞的同时,也获得了一次街舞专业知识的普及。不是让人物个性凸显舞蹈,而让舞蹈水平成就个人。

选手在海选阶段的精彩表演,队长在对决阶段的舞艺表现,被观众直呼为“天神混战”。第一期首先出场的南牙北冯中石头的“吹拉弹唱”将街舞与戏剧融合,比起街舞的技巧性展现,三人更像表演了一出哑剧,更多的展现出街舞的融合性和表演性。
在刚播出的第二期中,不仅有三分钟即兴编舞和三轮实力斗舞,第一季的冠军韩宇、亚军田一德也回归参与作战,助力抢夺毛巾。队长和选手的实力通过斗舞的形式展现给观众,再次紧扣街舞的表演性和竞争性。

为了保证街舞作品的可观性,舞艺超群的选手质量是让节目整体升级的基础。第二季的参赛选手除了从第一季《这!就是街舞》、《热血街舞团》而来的优秀选手外,现场聚集了不同舞种的世界冠军和顶尖舞者。
冯正、阿牙是四大街舞赛事之一“KOD”的资深裁判,高博是中国最权威街舞国际赛事“KOD”创始人,还有中国甩手舞鼻祖刘娜以及韩国“腰王”金小根等在国际赛事中表现出色的外国选手。

除了顶级舞者的表演,新一季节目还通过新赛制给了淘汰选手表演对决的机会。为了争夺最后一条毛巾,每位队长派出最遗憾的未晋级选手,两两对战。根据限定音乐进行5分钟的准备,一分钟出战。街舞的技巧性、戏剧性在短时间内急剧展现,最终罗志祥队的小玮拿下一百强最后一个席位,《这!就是街舞》真正的用易燃的街道展现了街舞选手易爆的命运。
冷眼君认为,《这!就是街舞》第二季做到了回归街舞本身,更纯粹的展现出街舞文化,在对抗性与参与性中,维护了视听时代里街舞世界的新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