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太后第一人,垂帘听政第一人芈八子有着怎样过人的政治智慧
秦武王即位时曾言:“得游巩、洛,生死无恨。”今日果然死于洛阳。可是,武王真的无憾吗?
秦地山川险峻,明君雄主辈出,英年早逝者却屡屡不穷。一统天下,秦国因此错过了多次机会。不仅如此,原本清明图治的大秦,又因武王的早逝陷入了动乱。
国不可一日无君,动乱的缘起,始于继位之争。
争斗的双方,一为秦武王生母惠文后及秦武王夫人悼武后,意图拥立秦武王胞弟公子壮为君,一为秦惠文王的侍妾芈八子和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魏冉,谋立芈八子的亲儿子公子稷为王。执掌国政的樗里疾素来和公子壮不和,遂被芈八子和魏冉乘机拉拢。在取得樗里疾等重臣的支持后,魏冉迅速带兵控制王宫,做好了迎立公子稷登位的准备。
然而公子稷先前被派往燕国做人质,与咸阳相距甚远,于是芈八子和魏冉紧急遣使向赵武灵王及燕昭王求助。
赵、燕两王都想通过拥立新秦王以结好秦国,于是一口答应了秦使的请求。未几,燕昭王便派人将公子稷护送至赵国,赵武灵王遂命代相(代地的军政长官)赵固率兵保着他返回了秦国。
不久,在樗里疾、芈八子和魏冉等人的拥护下,刚满18岁的公子稷顺利登上王位,是为秦昭襄王。
如此人事安排,争斗的另一方当然不会乐意,宫廷内乱终于不可避免。但芈八子和魏冉究竟胜人一筹,惠文后及公子状被诛杀,悼武王后驱逐至魏国,素与秦昭襄王不和的诸公子被肃清。
即位不久,秦昭襄王便尊生母芈八子为太后,是为宣太后。
关于芈八子的早年经历,历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我们只是知道,她是楚国的皇室宗亲,但因为年代久远,皇室宗亲家族越来越庞大,血脉关系也越来越疏远,到了她这一辈已经家道中落,后来到秦国,成为秦惠文王的侍妾。经考证,她最早的闺名叫“芈月”,是后来的历史学家据兵马俑上的残存“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猜测得来。芈八子的名字则来自于她早期在秦宮里的身份地位,因为直到秦惠文王去世,芈月在后宫中的位份仍然还只是“八子”。“八子”在那时的后宫是什么地位呢?战国时代的后宫除了王后以外,其他姬妾的地位从高往低依次是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御、少御等等。
当然,这个位份在秦国后宫地位很一般,但芈八子有儿子,有同母异父弟魏冉在朝中为官,更重要的是,儿子现在继承了王位,如此一来,眼前的局势就截然不同了。
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她为自己的儿子迎娶楚国的公主为王后,也将秦女嫁与楚国。与此同时,宣太后一面安抚旧臣,一面提拔新贵。她异常尊崇严君樗里疾,又起用魏冉为将军,护卫咸阳,后任为为国相,封为穰侯;封自己的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又将自己另外两个亲儿子公子悝和公子市分别册封为高陵君和泾阳君。
芈八子即秦始皇之高祖母。大秦的历史上,芈八子是一个著名人物,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云:“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她不仅是“千古太后第一人”,同时也是“垂帘听政第一人”。此后的41年中,宣太后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
但芈八子又是一个了不得的女性,她不仅让秦国走出了内乱,还继续执行商鞅制定的一套耕战政策,启用著名将领白起,不断对外用兵,所向披靡。秦国在她的手中真正有了无敌的军事力量,使得东方六国再无反抗之力。她辅佐秦昭襄王在位四十余年,呼风唤雨,周旋于群雄之中,游弋在列国之间。她的存在,使秦国终成“战国七雄”之最强者,为秦始皇扫六合、统天下夯实了基础。
如下,我们扼要看一下秦国四十年来的赫赫战绩:
秦昭襄王四年,秦国发兵救楚国,攻占魏国蒲阪、阳春、封陵,攻占了韩国武遂。
秦昭襄王六年,秦国继续攻打韩国,占领了穰城。
秦昭襄王七年,华阳君芈戎攻打楚国,斩首3万人,杀了楚国的大将景缺,攻占了襄城。
秦昭襄王九年,秦军出武关攻打楚国,斩首5万人,攻占楚国的16座城。
秦昭襄王十四年,韩、魏攻秦,白起在伊阙大获全胜,斩24万人,掳获魏国大将公孙喜。
秦昭襄王十六年,秦国攻打韩国,攻占宛城。
秦昭襄王十七年,魏国割河东(山西)400里、韩国割武遂地(山西运城垣曲东南)200里给秦国。
秦昭襄王十八年,白起率军攻打魏国,攻占大小61个邑,为秦的东出崤函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二十年,秦国攻打魏国,攻占新垣、曲阳。
秦昭襄王二十一年,秦国攻打魏国,魏国割故都安邑(山西运城夏县)给秦国用来求和,秦国将安邑之民全部驱赶到魏国。
秦昭襄王二十二年,秦国的大将蒙武攻打齐国,攻占九座城。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燕、赵、秦、韩、魏五国联军大举攻齐,攻占齐国的七十几座城。
秦昭襄王二十四年,秦国攻打魏国,攻占安城,前锋打到魏国的首都大梁才凯旋归国。
秦昭襄王二十五年,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两座城。
秦昭襄王二十六年,秦国再次攻打赵国,攻占石城(石家庄)。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秦国大将白起攻打赵国,斩首2万人,攻占了代郡(河北张家口蔚县)光狼城。秦国的大将司马错攻打楚国,攻占了黔中,楚国割汉水以北及上庸给秦国求和。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大将白起攻打楚,攻占鄢城(湖北襄樊宜城)、邓县(湖北襄樊市)、西陵(湖北宜昌市)。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秦国的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攻占楚国国都郢都(湖北荆州江陵),烧了楚国的先王坟墓彝陵(湖北宜昌市),楚国的兵力溃散,不能复战,迁都到陈丘(故陈国,河南周口淮阳)。
秦昭襄王三十一年,秦国的武安君白起攻打魏国,攻占两座城。
秦昭襄王三十二年,魏国割温城(河南温县)的八座城给秦国。秦国穰侯魏冉再次攻打魏国,韩国派遣大将暴鸢营救魏国。魏冉打败韩国的援军,斩首4万人,围攻大梁。
秦昭襄王三十三年,秦国的穰侯魏冉再次攻打魏国,攻占四座城,斩首了4万人。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秦国在华阳城下打败魏军,斩首13万人,魏国割南阳给秦国求和。秦又打败赵军,将赵军的2万人在黄河沉溺。
秦昭襄王三十九年,秦国攻打魏国,攻占了怀城。
频频出击,攻势凌厉,名副其实的“虎狼之师”;鲸吞蚕食,攻城略地,山东六国除了割地,就是求和,俨然朝不保夕。
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百多年过去了,秦人终于转守为攻,掌握了战略主动,得以扬眉吐气。
雄才大略,叱咤风云,是大秦宣太后波澜壮阔人生的一面,我们再来看她不凡人生的另一面。
《战国策·韩策》里记载,韩国被楚国包围,韩国派使者尚靳去秦国求救,尚靳抛出了唇亡齿寒的观点。宣太后听了尚靳的话就让他单独觐见,于是就引出了她的这番话:
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妾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
这段话的大意是:我和先王行房的时候,当他把大腿压在我身上时,我就承受不了;可把整个身子都压在我身上的时候我却一点也不嫌重,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后面这个姿势对我有好处啊。现在你让我秦国救韩国,花费我那么多兵员粮草,日费千金,又能给我什么好处呢?
宣太后的意思很明白,我们出手救韩可以,可是大秦能得到什么好处呢?大敌当前,国难将至,于是,韩国把一块地割给了秦国。
这番言论,堪称中国所有严肃的历史著作中最不正经的文字,后世很多历史学家对这段记述表示出强烈不满。
清朝学者王士桢《池北偶谈》里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
宋代著名学者鲍彪《战国策》新注本里说:宣太后之言污鄙甚矣!以爱魏丑夫欲使为殉观之,则此言不以为耻,可知秦母后之恶,有自来矣!
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就是这么开放、大胆而且霸气。
魏丑夫是秦宫里的大臣,因容貌生的丑陋,人称丑夫,真名湮没无闻,却颇得宣太后喜爱,遂专宠为情夫。而且,宣太后生病即将去世时,竟传令用魏丑夫为自己殉葬,后在贵族宗室庸芮的劝说下才作罢。
在许多人看来,宣太后宣淫好色,可谓声名狼藉。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此横加指责,这大概与秦地当时朴野开放的风气有关。接下来的记叙依然与此相关,却一定可以让人看到又一个不一样的大秦宣太后。
事件的主角,是与秦国相邻而居的义渠国王。
义渠国是一个由古羌戎民族建立的游牧政权,其民主要活动于今天甘肃陇东之庆阳、宁县、镇原以及宁夏西、海、固、陕北一带。义渠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性情刚烈,能征善战,且惯于劫掠,经常乘秦军主力外出杀伐之时冷不防冲进来干上一票,然后满载掳获上马就跑。
秦惠文王时,义渠名义上归顺秦国,但仍有自主行政权。对于刚刚强盛起来的秦国,这不仅仅是一种骚扰,更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义渠不除,终成大患!
公元前306年,在秦昭王嬴稷的即位大典上,按照礼制,义渠王前来朝贺。于是,宣太后乘机施展出百般媚态,色诱义渠王,在这次朝贺后,宣太后和义渠王就好上了。此后,秦宣太后芈月与戎狄国的国君义渠王公然双宿双飞,两人同居长达三十余年。在这段浪漫无比的日子里,宣太后居然为义渠戎王生了两个儿子。秦昭王嬴稷对此不闻不问,似乎毫不在意,也从不干涉。有关这一史实,《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如下:
秦昭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
温柔乡里,义渠王对秦国完全丧失了警惕。他做梦也想不到,宣太后之所以委身于他,却是秦昭王母子精心策划的一个温柔陷阱。
日月如梭,一晃30年过去了。秦国日渐强大,义渠日益削弱,宣太后决定对义渠王出手。
公元前272年,她施计将戎王诱至淳化甘泉,让儿子秦昭王兴兵甘泉,一举诛杀了蒙在鼓里的义渠王,并且发兵攻打义渠残部,毫不客气地兼并了义渠国土。秦国从此据有了陇西、上郡、北地等戎狄故地,并派大批戍卒“筑长城以拒胡”。
这一段惊艳非常的历史,《后汉书·西羌传》写道:
周王赧四十三年(秦昭王三十五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
无论如何,多年来横在秦国面前的心腹之患终于被彻底铲除。正如先秦史名家马非百所言:
大秦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抛开史界那些所谓的诟病,就大秦历史而言,宣太后功不可没,堪称伟大。
在她主政的四十余年里,秦国愈发变得如此强大,如此有力量。对于六国而言,秦国忽然变得如此可怕,如此坚不可摧。
正如一次华丽坚挺的转身,在秦兴五百年的漫长历史里,秦国业已完成了战略积累,只等时机来临,更加完美勇敢地突击和绽放。
公元前265年10月,史上最早的女政治家、第一位临朝训政的太后芈八子去世,葬于今天陕西临潼(古名芷阳)的骊山。
学界有人认为,庞大而神秘的兵马俑,不单单属于秦始皇,也属于秦宣太后——秦始皇的曾祖母——兵马俑最初是为宣太后而建。为了自己死后的安宁,71岁高龄的芈月下令将整个大秦的军队带到地下为自己陪葬,从而有了最初的秦兵马俑。

或许,除了波诡云翳、跌宕起伏的一生,这是大秦宣太后芈八子留给世人的又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
历史的真实究竟如何,当然有待于进一步的评判和推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