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翻】一本木透《因此杀人未遂》第二章 ·3·
因为在动态提到了“怪人21面相事件”即“格力高森永投毒案”,所以赶出来了点。
大概到原文43%的位置。
4
第二天的早报头版。黑底白字的“事件标题”大写如下。
“首都圈连续杀人事件/真犯人寄来犯行声明 交至本报记者”
文章的导语(前文)如下。
“横跨首都圈三都县的连续杀人案事件的犯人于十日向本报记者一本木透寄来犯行声明文。犯人自称‘疫苗’,受害者‘是谁都好’,声明中详细讲述了只有犯人才知道的犯罪现场的细节。根据本报提供的情报,警视厅和各县警也断定该声明的确是犯人的‘秘密揭露’。犯人疫苗要求与一本木记者进行纸上交锋,《太阳新闻》决定尝试与疫苗进行对话。”
犯行声明全文登在头版。
社会版印的是展开页,左边第一社会版的头条标题是“‘是谁都好’/真正动机不明”,右边第二社会版则是“犯人不信任网络/选择《太阳新闻》的理由是?”
但是在文中,犯行声明中的“猪”一词用“牺牲者”“他”等替换,犯行过程中的残酷描写也不得不做出删减。因此,在文章的最后加上了“部分不适内容不予刊登或变化表达方式”和“敬请谅解”。
作为对犯人答复的“一本木透”署名文章放在了头版的肩部(左上),文案经过了八个人的协商讨论,所以这既是对犯人的回答,同时也是《太阳新闻》的“报道”,是本报的主张。长峰编辑局长指示“要兼有理性与格调”。另外,回信中提出了很多问题,使对话能够继续下去。
文章右上角印着“vs.疫苗/系列犯罪报道”的小章。
《疫苗先生
我是受到指名的一本木透,您的信已经拜读。凶手方的来信一开始让我很困惑。您选择了我作为对论的对手。虽然不能说是光荣,但我这边也希望能够和你对话。我也有话想告诉你。无论出于什么原因,杀人这一行为都不能正当化。我们否认一切暴力。你说,受害者“是谁都好”。谁会和这种不负责任的孩子气想法产生共鸣呢。
你把人类定义为病毒。既然如此,为什么只有你是疫苗呢?难道你自己不也是病毒吗?杀人者也非圣人。如果你说是什么“杀人哲学”,那么我希望你能好好解释一下这种思想。如果是世间通存的他种道德,为什么不堂堂正正地提出理论呢?不这样的话,我和你交流就没有意义了,也就不值得铭刻于历史之上。
在《系列犯罪报道·家庭》的文章中,我所传达的信息其中之一就是,个人的“善与正义”有时会成为社会的“恶与犯罪”。某个人的正义可能会与另一个人相信的正义相对。我对你的杀人也有同样的感觉。你自以为是地说“罪状是‘人类’”,那么你自身首先也有罪。我换个说法。如果说人类的存在是“罪”,一系列的杀人是“罚”,那么,这种罪状就不是观念的游戏,就是为了让受害者和遗属都能明白,也希望你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
引起这场争论的是你,就痛快回答吧。希望在回答时也别逃避,期待您有诚意的回答。
一本木透》
刊登报道的当天,宣传部为了应对媒体,从大清早开始就开始进行待命,面向读者的读者中心准备了六十人接收电话。疫苗来信的来龙去脉和决定刊登的理由等,用一张A4纸制作成说明手册,其他问题则准备“请看报纸”这样回应。
对于其他媒体的采访,采取直接介绍《太阳新闻》报道的形式。疫苗称只给《太阳新闻》寄来了犯行声明,公司内部的报道审查室检查了其他媒体报道,也确实只有《太阳新闻》刊登了疫苗的信件。
为什么疫苗只把《太阳新闻》的我指定为对话对象,我们也有些不解。不过在媒体泛滥的今天,就像疫苗所说,报纸更适合把发信人的原文原封不动地作为铅字留下来。
在网络社会,信息素养(literacy)非常重要,疫苗是知道这点的忧心一代吗?无法理解他的真实意图。疫苗说以报纸培育出的信赖和格调作为发言的担保。奇怪的是,这正是《太阳新闻》想要向世人展示的报纸的存在价值。(译注,这边情報リテラシー其实没太懂对不起)
向大众媒体发表犯行声明,吸引公众注意的犯罪手法被称为“剧场型犯罪”。
在美国,一九六八年发生的未解连环道匪事件“黄道十二宫杀手”非常有名。自称黄道十二宫杀手(Zodiac killer)的犯人向报社寄送犯行声明,信末记录了犯人主张的袭击者人数,最终达到了三十七人。和这次的疫苗一样,报社收到了“不登报就继续杀人”的声明,还有奇怪的图片和密文,收到这些的报社也像这样进行了应对。
在日本,人们熟知的是格力高·森永事件中的“怪人21面相”。在神户市须磨区杀害小学生事件中,犯人中学生也在犯行声明中写上“9”这一文字记号,后供述标记奇怪的符号这一点模仿了黄道十二宫杀手。为与我的文章联动,六名社会部驻班小组成员突击作业制作出了《剧场型犯罪的历史》年表,还附上了犯罪心理学的权威分析。
网上立刻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臆测。
至于杀人动机,有人认为“疫苗是不是知道那是市政府课长才袭击的”,也有传闻说是政府内部人士所为。“是职权骚扰型课长吧”“欠后辈职员的钱”“科长助理很可疑”。被害人村田正敏在女生酒吧(Girl’s Bar)左拥右抱女性的照片也在网上公开,还有留言说“出轨了吧”。虽说是被害人,个人隐私还是一个个地被暴露出来。
5
三起事件发生后,警视厅俱乐部和各总局的巡访记者来到受害者家中,试图与死者家属谈话,但采访请求全部遭拒。
我和大熊在发表疫苗犯行声明的那天,拜访了第一位受害者村田正敏的家。隔着对讲电话出现了一个女性,大概是受害者妻子。
“就不能不要再采访了吗?”传来刚睡醒的声音。
等到傍晚再访,打开玄关门出来的女性正要外出。的确是接客风,涂着浓浓的睫毛膏深红色的口红。等她锁上玄关后回头,看上去并不像是穿着丧服。她看着我们,露出困惑的表情。二楼房间的电灯还亮着。
她顺着我们的视线说道:“我上初中的儿子终于回家了,所以你们能不能就这么放过我们。”
“回来了?他之前去哪儿了?”
“是啊,他父亲真的是死得好。”
我和大熊面面相觑。
“怎么说?”
她顿了一下,瞪着我们。
“我儿子不是犯人,但是我和儿子都很高兴那个人这样死了。酒、女人、暴言和暴力……在家里还是在工作的地方肯定都是一样的啊。事件发生的那天晚上,好像也在都内的时尚旅馆里和女人一起吃饭吧,应该说不可能只是一起吃饭。”
向横滨总局借出市职员名单,造访村田同事家。村田快要离婚了、有外遇了这样的传闻似乎都是真的。
“疫苗在犯行声明中透露的,村田那条范思哲领带,向我们炫耀说是他爱人送的礼物。给我们看拍的照片,是想炫耀爱人吧,也确实是个年轻可爱的女孩”“他多次利用职权进行骚扰,经常踢掉部下的椅子”“和他一起去经常光顾的野毛小路那家叫‘奈津子’的店时,最后总是让我去付账,我想他现在还有那家店的赊账。”(译注:野毛小路在横滨)
晚上八点多,我和大熊来到位于樱木町站附近的野毛小路上的“奈津子”。这家店很小,可以容纳六个人,妈妈桑就在吧台后面。
“村田先生?啊,是说小姆啊。他每三天来一次。看这瓶子上。”黑色威士忌瓶上用白色油性笔写着“小姆”。(译注:村田(ムラタ),昵称ムっちゃん)
“很早前警察也来过,打听这打听那的。”
妈妈桑说,村田在这家店的赊账有十几万日元。据说他经常骂自己的妻子是“老太婆”,还骂上中学的儿子是“笨瓜”。
“他一喝酒就动粗啊,有一次阪神队输了,他把玻璃杯往墙上扔呢。”妈妈桑好像也不喜欢他。
“有一次他打妻子和儿子,把手指都打骨折了,右手缠着绷带过来。外遇对象?哦,那肯定是女生酒吧的姑娘吧。小姆经常高兴地说着‘之后和姐姐见面’然后离开。”
妈妈桑接着告诉我们,他经常从店里叫出租车去女生酒吧。村田好像和那个女大学生有些关系。还有一次把那个叫“礼子”的女孩带到过这家店里来。
“是个谁看来都说是美女,一直不结婚的女人吧。那是说大家都和中年男人搞不伦之恋啊。被中年男人玩弄,但是性和金钱都不缺,结婚也就推迟了。美女的宿命呢。你看到我就知道了。在电视节目中成为话题的毛贺泽教授的对象肯定也是那样的姑娘吧。小姆被杀,是不是也是出于那个被玩弄的年轻姑娘的恨意呢?”
“疫苗是女性的说法吗?确实不确定那就是个男人啊。”我点点头。
妈妈桑给我们叫了出租车,我们决定去“礼子”工作的店里看看。
在出租车里大熊说:“受害者村田先生怪不得在网上会被说成是那样呢。”
“被杀的理由太多了啊。”
去女生酒吧坐出租车十分钟就到了,酒吧位于JR横滨站西口前的商住两用建筑物的四楼。据店员说,事件发生后“礼子”就从店里辞职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消息了。
6
我回复疫苗的文章刊登的第二天,就收到了来自疫苗的第二封信。邮局的邮戳这次又变成了“池袋东”。
《一本木透殿
我看了今天的早报,报道的版面很大呢。那个“vs.疫苗”标志算什么啊,好搞笑。《太阳新闻》的报道想必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吧,警察好像也慌慌张张地开始行动了。
我读了你的回信,问题所见真是相当高啊。我知道。面对读者,只能采取强硬的态度。新闻报纸真是彻头彻尾的伪善者啊。
否认暴力?预料中的优等生的回答啊。以善人自居是最安稳的好主张。杀人的真正动机是什么?重复一下。我杀人没有理由。牺牲者是谁都好。毕竟裁决的罪状是“人类”。
一定会有个理由——报纸总是这样定义和解释事物。万事皆有理由,你们认定世界就是这样。不允许没有理由。那是语言对真相的凌辱。真是不可思议。你们自身不就是垄断和裁定历史真相的“独裁者”吗?
真相就这么单纯吗?有时候即使以理探寻,言词也无法把握真相。
你想要知道我之前杀人的理由吗?好吧,接下来我将分几次讲述我的“杀人哲学”。等我把一切都讲完,疫苗也会慢慢地在读者心中发挥功效。现在正在读这篇文章的家伙们也自问内心吧,问问自己难道自己就没有罪吗。只有和自己,人类能永远无法与自身的“罪”和解。借用一本木在《系列犯罪报道·家庭》中写的话来说,“有多少人便有多少罪”。(译注:文酱表示“有多少人便有多少罪”太直白,“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罪”比较好)
我对你很失望,用这种肤浅的报纸语言,无法分析我连续杀人的真正原因。人类的病毒性你们也已经看到了:自从三个牺牲者被报道后,那些世人都做了些什么?
在网络告示版和SNS等上面暴露牺牲者周围个人隐私,做出“他们被杀死是理所当然”“很多人都高兴他们死了”“谢谢你,疫苗”这样的回应。写的些都不是对牺牲者的吊唁,而是憎恨和嘲笑。
牺牲者们竟是如此的招恨,果然是些病毒。但是世间那些家伙也趁着事件对死人进行了贬低和鞭打。杀死牺牲者的是我,但又是谁杀死了他们的尊严呢?他们和我之间又有多大的差别呢?一个暴露个人隐私的异样的社会。并非电脑或智能手机感染了病毒,而是每个看着屏幕的人都是病毒。构建、利用、享受这一系统的就是人类社会这一病毒的巢穴。
我想到了一个有趣的主意,从下一次开始我会把“人类=病毒理论”和第二个案子的“秘密揭露”联系起来讲,要把版面空出来哦。我也很期待一本木的反驳。
‘你应该也有罪吧?’着眼点不错啊,当然我也是人类,是罪恶深重的病毒。我正是从病毒完成自我变革,变成疫苗觉醒全人类。
我儿子出生后不久,我就抛弃了我的妻子和孩子。他现在可能已经长大成人了。让我告诉你我儿子出生时的感受。我不想要孩子,真是麻烦。对他也没有爱什么的,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感情,是罪恶感。把生命赋予给这样的世界。给了我的儿子“生”的痛苦。如果夺走别人的生命是一种罪,那么随意给予别人生命也是一种罪。这是我的罪。作为疫苗,我也是增殖病毒的病毒。
好了,《太阳新闻》的读者们,通知你们。
我,疫苗解读人类罪恶的“人类=病毒理论·杀人哲学讲座”将从下次开始。听课费就是订阅《太阳新闻》的费用。一次一百五十日元。每月四千零三十七日元。下面就好好享受吧。
这个讲座的标志也做出来了。还有很多人要死。我邀请一本木参加并作为这次讲座的特别嘉宾。
疫苗》
媒体和警察关注的是疫苗表示“有(过)妻子和孩子”,而且已到了儿子成年的年龄。但是,自愿说出的自身情报却令人怀疑。也有可能是搅乱调查而作的伪装。
似乎嘲笑我们和读者的疫苗的文字,在社内也开始引发困惑,会不会跟不上他的节奏之类的。不过如果我们不按照他的要求发表犯行声明,刊登反论,“牺牲者又会增加一人”。最重要的是,和他打交道的意义,就是让这个凶恶犯罪停止。
我和黛主任、长谷寺部长被叫到十五楼吉村的办公室,评论主管也在场,“我们将继续与疫苗交流。一本木不能削弱笔力啊。之后我也会在社论中再次向读者展示太阳新闻的立场。”。我按照他的指示发布了下面的反论。
《疫苗殿
首先感谢你的回信。接下来,请允许我立刻进入主题。
你所说的“没有理由的杀人”在逻辑上已经有破绽了,杀人不可能是“哲学”那种高尚的东西。如果放任暴力的话,法治国家和民主主义都会崩溃,你也应该明白这点。
我部分同意人类是“罪恶的病毒”这样的说教观点,由此我们只能用智慧去努力克服。人生来就有肉体,终究没有人能摆脱自我(ego),肉体存在只是自我性的。我认为最终人类只能在肉体和精神的相克、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中生存下去。所谓社会矛盾,归根结底不就是人类存在的矛盾吗?只不过精神可以抑制肉体的自我性。我相信智慧的运用就是其他动物所没有而人类特有的存在意义。
你把你最初对一个“抛弃”的儿子产生的感情说成是“给予他生命的痛苦”。的确,生活有时很艰难。但我们也不能否认人类的生存。你借用我的话说 “有多少人便有多少罪”。既然如此,难道不能说 “有多少人也有多少幸福”吗?这就是那个系列中没有写出的言词。不是我伪善。我相信,既然有了生命,那么这样活下去才是最聪明的做法,是活出有自我价值的,讴歌生命的智慧生活方式。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帮助你自己意识到这种理智,拯救自己的灵魂。我想多听听你的想法。你为什么把人类定义为“病毒”呢?那不是"讲座",是你身上被施加的、对社会说明的责任。
一本木透》
虽然按照吉村的指示写了,但感觉疫苗会指出是说漂亮话的调子。但是,在吉村和其他成员就危机管理问题举行的会议上,他们一致认为,首先应该继续提出和能让疫苗畅谈自身相关的问题。
(待续)
木海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过】《鸮语Vol.3》 (25人喜欢)
- 【读过】科幻世界译文版2025年1-4月刊 短篇部分 (16人喜欢)
- 分享一点与角川版权部打交道的经验 (53人喜欢)
- 【慎入】《谋杀之轮》开头 (31人喜欢)
- 【读过】科幻世界2025年3月刊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