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人的工夫茶
古早,品工夫茶,一般只有三只娇小玲珑的白瓷杯,专注于茶的色、香、味、意、形。关键还得要“众庶”,有个二品大员在其中,听其语录教导,也不好玩。
今人内心寂寞,有好茶,呼朋引伴,七八只杯子也不够用,于是品茗,也成了品热闹。

工夫茶冲泡法,据说出自《茶经》,是唐宋以来对品茶艺术的承袭和发展。《茶经》一书我翻阅过多次,书中提及茶有煮、煎二法,提倡清饮,却找不到一丝泡工夫茶的痕迹。也有很多茶书上的注释说:工夫茶,在广东的潮州府(今潮州地区)一带最为盛行。
多年前,在我有正式单位的时候,因业务关系去了五六次潮汕地区。茶以凤凰单枞和普洱居多,也有铁观音和黄金桂。那里虽也泡工夫茶,却没感觉到比闽南厦漳泉多。想起东坡的弟弟苏辙有诗曰:“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这工夫茶盛行,只谈及潮汕而忽略闽南,恐怕有失一点偏颇。
厦门,有大大小小上万家茶店。茶店比米店多,在我来此地二十多年间,一直是常态。骑楼下、山岩间、凤凰树边、三角梅旁,随便支起一张茶桌子,一壶工夫茶,两泡铁观音,三五好友散坐着“话仙”,在闻香、观色、品韵和天南海北的闲谈中,时光就悄然带走了一天的美好记忆。
这场景,长期以来,是鹭岛百姓人家的一种生活。将其形诸文字,也是可供外地人静心品读的真实岁月。
泡工夫茶,用朱泥小壶或盖碗,搭白瓷杯,杯小如橼。淋壶、浴罐,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绝对是需要耗费点“功夫”的。现代人为功名忙、为利禄忙,闲坐品茶,岂不是太奢侈!北方的朋友对此常说一句话:我可没有你们那闲工夫。殊不知,没有了人,又哪有“工夫”?
我倒是觉得厦门人的品茗方式,体现出一种不紧不慢、淡然自若的态度。他们不炫耀、不嫉妒、不自大、不眼红,一切都谨守着自己的生活频率。那一份恬淡从容与宁静闲适,直到二十年后越来越浮躁的今天,依然存在。
——节选自《等茶:草木静美,人间很值得》中的《茶言·品茗》
这是一本从传统文化的角度,以茶为媒讲述作者沉寂于茶事、人事、世事的随笔散文。作者以多年嗜茶心迹,将关于茶、关于茶器、关于一壶香茗里的人事岁月都溶于字里行间。从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一盏茶里蕴藏着千古文化与文明,一口杯盏碎片里,蕴藏着怎样的智慧与匠心。书中与茶相关的诗词歌赋、引经据典,均在作者笔下信手拈来。书中有作者亲笔手绘插图,清新雅致,在简洁流畅的文笔中,让人玩味无尽的茶里人生和时光中的悲欢离合。
本书即将出版,敬请期待!
如果你也喜欢喝茶,别忘了关注我们的新书《等茶:草木静美,人间很值得》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