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外篇与儒家的区别——跟杜保瑞教授学《庄子》
《庄子》外篇给我的触动很大,言语上的犀利及态度上的坚定,让我认识了另一种状态的道家。《庄子》外篇里对儒家进行了非常严肃的批判,但是对儒家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两者之间之所以会起矛盾,是因为二者的侧重点不同,他们的价值目标不同,那不同在哪里呢?
道家注重于自身的修行,对外界无所求。因为其对于现实社会的污浊太过于失望,认为已经无法改变,从而选择“修己”,其他事情,一切顺其自然,所以道家大多属于出世间法。而儒家则对整个世界产生一个忧患意识,对世间万物都怀有悲悯之情,望其都可以礼乐通达、世界大同。
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丑陋的社会,故研究治国平天下,不放弃天下苍生,所以儒家是入世间法。这就是他们的不同之处,意识的不同、价值的不同,但他们的初发心却相同。都是善的都是好的,都是为了生命、为了人类。

问题:《庄子》外篇为什么要如此地去批判儒家和法家,如果只是单纯的言语攻击,也不会有效果,那请问作者会不会有嫉妒之情掺杂其中,会不会有种“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感觉”?
听杜保瑞教授国学经典私塾硕博班《庄子》心得——瀚元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