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随想曲

写下上述的题目,怕是很多新朋友把我当成老农,我倒是很想体验从村生活的,上海的水门汀根本就不能和泥土芬芳的田舍更令人心旷神怡,退休之后真的想租一小块田地种种稻子和蔬菜,就怕腰腿不利索。脚踏泥土才觉得安心,弹词中的唱词“万物皆从土中生”,就是这个道理。前几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满,我知道这个时期在我们小时候农村正是双抢的时候,所谓抢种抢收,收麦子种水稻。以前在七宝农村,我可以坐在田埂上,顶着太阳看插队去了农村接受再教育的表姐下田干农活,那个时候也不觉得苦,反正少年心中装着梦想,和实实在在把自己的户落实在农村当了农民的表姐不一样。
问一个洋盘(土盘)的问题,小寒之后有大寒、小暑之后有大暑,当然还有小雪大雪,为什么小满之后是芒种?而不是大满!总不见怕“水娥”嫁不了人吧?可能是种收两不误的原因吧,可以叫“大满”,毕竟麦子熟了,但是还得种稻子啊,于是出现了芒种,也许我的解释比较牵强,城里人解释农家事情如果能够到位的那才奇哉怪也。读古人芒种诗(特别是宋诗多身边事情,是现实主义的,不比唐诗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调),总觉得今人不及古人,但是后来想想古人的世界里也就是渔樵耕读,况且那些有闲情逸致吟诗的大多是地主,很少有资本家的,于是释然。
范成大的梅雨诗提及芒种,让我想起每年的六月初江南地区湿哒哒的黄梅天,不过小满之后的艳阳天正是炎热夏天的开始,而立夏在我的记忆中仅仅是煮鸡蛋套在丝线织成的蛋套(非Condom)里,那个时候似乎还是春天。不过近些年来随着地球温暖化的渐变,每年的四季显得不那么明显,尤其是春天,越来越短,一个明显的现象就是职场的暖气刚刚关掉马上开冷气了。春天和秋天是一年里两个比较好的季节,不冷不热,有花有果(春华秋实),到了夏天虽然可看花食果的,毕竟天天的炎热已经不再是长江三大火炉的专利了,神州大地到处都可以在地面上滚生鸡蛋立马就可以食。
农谚很多都是可以唱歌的,尤其是二十四节气歌,我曾记得有两句是“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立夏和芒种都是六号,而小满则是廿一号,都对了口诀,过了六月再看看下半年的节气,是不是在八号和二十三号了。要说夏天别人害怕我则一点都无所谓,我这个人耐别人的冷言冷语或者快人快语不行,耐寒耐热倒是算得上大师级的存在,不过一年的二十四节气,最令人受不了的则是惊蛰,据说那一天开始,各种昆虫都开始活跃了,所谓”一声春雷,蛇虫八脚爬出来“,以前在老房子,打不死的小强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蛰伏,开始在厨房周围活动了。
现在住房条件改善,不多在家里看不到虫类,以前真的什么都有,不过外出散步,尤其是黄昏时分,在林荫中迎面而来的小虫子不是个别而是一蓬一蓬的。夏天开空调喝冷饮吃西瓜应该很惬意,但是在田野干活的还是饱受紫外线的侵蚀,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不行,裹紧了有得防范中暑。去年一年的暑天老人走了很多,都是因为身体机能的衰退感觉不出冷热而导致异变。面对即将来临的酷暑,还是要早做准备的好。爆热骤冷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喜欢冷水澡的,千万不能在身体最热的时候进行。面对越来越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越来越弱的人类,我想说的是这些是不是人类自己造的孽?
2019/05/23
-
小乐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3 11: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