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理性的反思
用他人的图表来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使得我们愈来愈不为人知,愈来愈不自由,愈来愈孤独。
------马尔克斯
这段时间一心沉迷于哲学问题,试图通过理性来寻找生活的意义。 可是有三个方面,使我对理性的终极意义失去了信心,至少,理性不是唯一。
一是这段时间相继看了生活、美、自我、自由、真及真理这六个大问题的哲学讨论,完全打散了对世界的狭隘认知。第一,生活可以是一个游戏、一个故事、一个悲剧、一个喜剧、一种使命、一种冒险、一种疾病、一种投资,生活也可以是艺术、欲望、涅槃、荣誉、学习、苦、各种关系。第二,对于美的认知,美并不总是与真善相一致,当人们从不愉快的丑恶的艺术呈现中获得令人愉快的艺术体验时,这种艺术是净化了这种负面情感还是释放了这些欲望呢?艺术功利性的有益于德性,还是无功利的意志呈现呢?是有助于从意志下的解脱自我同情他人呢,还是与道德价值无关成为一个独立的美学价值指南?第三,自我的认知,有上帝面前的灵魂、有求生与享乐的动物,或是一个思想着的意识,或者只是幻觉,根本不存在自我,还有是社会的产物,所谓自我并非真的属于你自己。自我这个概念怎么在心灵与身体之间发生关系的?这个时候,再提到自我这个概念,到底指的怎样一种存在?认识自己,做自己,爱自己,解释自己又是怎样一种概念?第四,自由为什么这么重要?自由是美好的,还是可怕的?自由的内在是自由意志,与决定论之间又是怎样的摩擦与争辩?自由的外在是政治自由,它包含的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又怎么来理解自身、历史与社会?第五,什么是最真实的,现象与实在,检验真实的方式,唯物论与非物质轮、唯心论,多元论、二元论与一元论,目的论与泛灵论,哲学科学神学,对于实在,对于真的认知,竟然是有如此多的角度与标准。第六,对于真理的追寻,有经验真理与必然真理,唯理论与经验论,知识预设在世界的存在与有果必有因的哲学原理之上,所经验的与物理世界怎么发生关系的怀疑论。到这里,真理这一章我还没有看完。。
因为此时,我对自己与世界的认知已经完全破碎混乱了。甚至不能够用语言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当真与美的观念都散乱掉,似乎这个世界已经没有什么美好的存在。更别提接下来还有道德与正义这两章对善的解析,不知道怎么消化这样的思维打击。这个时候体会到,思考从来不是轻松愉悦的,而是艰难痛苦孤独的。这种思索过程,就像曾经做的自我剖析一样,自我剖析是心理上的大手术;哲学思考是思想与心灵的的开肠破肚的大换血。
二是因为康复中心孩子的笑脸,这种直观的经验感性的美好,不禁感慨只是活着、四肢健全的活着,拥有正常的智力,正常的感知力就已经很幸运了。不管自认为经历怎样的挫折与痛苦,只是活着,只要拥有生命力,只要还能感受到美好,也许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
三是昨晚看了有关艺术家个人传记电影《弗里达》,一个热情奔放的女子,她的生命就像墨西哥常年怒放的鲜花,就像燃烧的火把,那样酣畅淋漓。她的少女时代开朗奔放,车祸之后仍然灿烂面对破碎的脊柱带来的身体上痛苦的治疗,她的婚姻是精神契合的灵魂伴侣却要忍受伴侣肉体出轨的情感痛苦。弗里达把她对痛苦的感受全部凝成一种精神在绘画里呈现出来,又因为她生命的热情与奔放,这种精神上的痛苦所呈现出的孤独却又透露出坚强与鲜艳的美好渴望。她画很多自画像,因为她最了解的只有自己,那些身体残破带来的剧痛,情感上带来的心伤只有自己能体会到,而她只能躺到床上作画,整日面对的也是自己。所以她说,她画自己因为最了解自己。她还说越是感受到痛苦,她越是要打扮一番,越是要穿着鲜艳浓烈。见画如见人,我正是先被弗里达的画吸引,然后才知道她的故事。希望我也能在有限的生命里,燃烧自己。
于是,我在感性的笑容里,在艺术的熏陶中,找回了一些力量。那些理性让我流失的生命力量。在这种精神力量中,我再次回到书本里,在理性的思辨里磨炼思维的肌肉。即使在思想上我仍然是混乱的,但是想到权游里小指头的名言:混乱是阶梯。小指头侧重他者的混乱,而我是处于自己的混乱之中,但也许,都是阶梯。
不管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总是有意义的。即使很不赞成的叔本华,他的悲观主义把生活推向一个无意义的消极状态,但最后他仍然给出解脱的出路是审美的艺术生活。即使不确定什么是真,什么是美,那么有一点是要明确的:正是对事实的阐释而非事实本身,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就像章节结尾所说:
不论我们对真理做出什么样的断言,合理性规则仍将是我们的出发点。我们也许会拥有一种强大的洞察力或神秘的眼光,也可能哪一天会突然得到启示或在感情上受到触动,但我们的思想还需要很多的东西:它需要理由,需要说得清楚,需要发展成一套关于这些洞察力、眼光、启示或感情的系统性理解。
这就是真理。
我要做的就是清楚地、系统性地解释对自己与世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