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帕拉恰也能变色?No!到底哪些颜色才算帕帕拉恰?
众所周知,颜色是影响宝石价值和价格最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彩色宝石。
如果大家好不容易拿下一颗心仪的宝石,结果却发现宝石会“褪色”,相信再好的心态一定也会爆炸。

尤其是这件事发生在拥有斯里兰卡国石之称的“帕帕拉恰”蓝宝石身上。
在斯里兰卡,帕帕拉恰因为有着稀有的粉橙莲花色彩而被奉为比国石还要珍贵的宝石,在当地还享有“帝王蓝宝石”的美誉,其产量仅为红宝石的1%-1.5%,有人甚至称她为“五万分之一的奇迹”。

一般来说,橙、粉色占宝石的+/-30%的蓝宝石才会被称为帕帕拉恰。最理想的帕帕拉恰的颜色是50%粉色加上50%橙色,也有说55%粉色加上45%橙色,通常偏粉的“粉橙色”价格稍高于偏橙的“橙粉色”。


那么为什么帕帕拉恰会发生褪色现象?
首先,咱们来看个可能有同样“惨痛经历”的宝石:天然黄色蓝宝石。
蓝宝石丰富的颜色主要跟致色元素有关,但其中的黄色蓝宝石的成色情况相对复杂,其中某些天然黄色蓝宝石会由于色心的缺陷,在日光下出现“褪色”的现象,却在紫外线灯的照射下恢复颜色。

这种褪色现象基本都出现在未经过任何优化处理的天然黄色蓝宝石上,可能产自斯里兰卡等地。
下图从左到右就是:
测试前、日照“褪色”后,及紫外线照射恢复后的天然黄色蓝宝石。严格的说这种“褪色”其实是黄色蓝宝石颜色饱和度降低导致的视觉感受。

我们再来看看帕帕拉恰:
顶级彩色宝石鉴定机构SSEF(瑞士宝石学院)2017年收到一些来自马达加斯加的送检帕帕拉恰时,发现了这种少见的现象。“问题”帕帕拉恰在送检的几周时间内,颜色由标准的橙粉色“褪色”成了粉色,却在短暂的紫外线照射下很快恢复了橙粉色。这个现象与上文讲到的黄色蓝宝石很相似。

帕帕拉恰出现“褪色”的原因,跟黄色蓝宝石相似。虽然“问题”帕帕拉恰铬致色的粉色是稳定的,但在叠加了不稳定色心致色的黄色后,导致在日照下黄色饱和度降低,最终帕帕拉恰由橙粉色“褪色”到了粉色。
根据目前的经验,帕帕拉恰的这种现象也会出现在以斯里兰卡为代表的产地,但非常罕见,但在马达加斯加产的帕帕拉恰身上却比较明显。

帕帕拉恰最初在斯里兰卡被发现,所以刚开始只有斯里兰卡的粉橙蓝宝石才叫帕帕拉恰。后来,在马达加斯加、坦桑尼亚和越南等地也有这种颜色的蓝宝石产出,使得帕帕拉恰逐渐失去产地意义。
现在具有高品质、高亮度与高饱和度的天然粉橙色蓝宝石都叫做帕帕拉恰,但是血统最纯正的还是斯里兰卡的。
在SSEF(瑞士宝石学院)看来,只有颜色稳定的橙粉色蓝宝石才会给予“帕帕拉恰”的称号。

所以,2018年10月,由Gübelin古柏林实验室牵头在瑞士举办的一场会议上,全球极其权威的几大宝石研究/检测实验室达成共识:帕帕拉恰蓝宝石的定名前提是该宝石颜色稳定,如果在进行色彩稳定性测试时被查出颜色不稳定或变成粉色,那就只能被叫做粉橙色蓝宝石,不配有帕帕拉恰的姓名。

那么,是否只要带有粉橙色的蓝宝石都是帕帕拉恰呢?2013年LMHC宣布帕帕拉恰的核心定义时,也对此情况进行了说明:
*宝石有除粉色或橙色外的任何颜色
* 宝石用肉眼观察时主要颜色分布不均匀,表值超过了+/-30%
* 黄色或者橙色的后来物质填充在裂隙中,影响了宝石的整体颜色
* 宝石被辐照过,铍扩散,热处理* 宝石被染色、涂层、涂覆、涂漆甚至破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