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美术史复习怎么提高效率?
考研美术理论的复习,除开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也是各位小伙伴们在考研路上不得不面临额一大难关。外美史的复习相对中国美术史更加庞杂,各国家、地区所面临的问题完全不同,如何在众多纷繁复杂的艺术现象中抽取主线,高效的进行复习便成为了我们在复习外国美术史时最重要的任务。 高效学习意味着在知识量恒定的情况下缩短了学习时间,使我们的身体和精神都能得到适当调整,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疲劳学习。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学习外国美术史的过程中提高效率的关键。
宏观学习方向
一、图片为王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中开头第一句就说到:“没有大写的艺术二字,有的只是艺术家”。美术史是艺术家的历史,而作品记录了艺术家的一生,通过作品来学习外美史才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多看彩色作品图片(原作当然更好)。外国美术史的考察重点为西方美术史,也就是欧洲大陆的美术史,而欧洲的美术史又以彩色的壁画和架上绘画为主,所以观看高清的彩色图片是非常必要的,万万不可沉醉于教科书里的黑白的抽象文字之中。从近些年的考题也可以看出老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抽出主线
在积累了大量作品图像后,如何对作品(思维上或者笔头上)进行整理分类,找到主线就成为了首要任务。我们常讲的中世纪时代、文艺复兴时代、巴洛克时代、洛可可时代、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就是从“风格”这一框架入手,对作品进行分类,这使得我们能够对所有的作品有一个宏观把握。

但是,整理分类与阅览作品可以同时进行没有绝对的前后顺序,分类方法可以有很多种,可以用易于自己记忆的方法,但按时间和风格的基础方法必须熟悉,因为考试一般以该种方式考查大家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下我比较喜欢的“渐进分类”方法:
初期,在我们所掌握的作品较少时,可以尽量把作品分类做的更抽象、宏观一些。比如以时间为节点,将作品分为中世纪以前的作品和中世纪以后的作品;
中期,作品数量一定积累,再在之前的基础上将类别进一步细化。比如,中世纪之前有远古时代、近古时代,如能更细致当然更好;
后期,再逐渐建构有机、完整的历史学分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帮助你减轻学习中的记忆量,同时能把精力集中到对作品关键信息的记忆上来。当然,如果自己对西方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非常熟悉的话,在看作品的时候就可以归档、分类并记忆了。
具体学习技巧
一、记忆方法
外美史的作品数不胜数,翻译过来的名字往往又十分拗口,怎么记住一幅画,又能够清楚的分析作品,也是外美史复习的难点之一。通常来说,一幅作品能够被解构成以下几个部分,记住一件作品的先后顺序,大致如下:
a.作品本体
这是一件作品最基础的关于其本身的信息,其中包含“展签”信息,就是我们熟知的诸如:作者、作品名、材料、时间、地点、流派等。第二部分是“图像信息”,这部分就是一件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大家需要感性的去记住作品的颜色、构图等,理性的记忆作品所表现的故事。
b.创作主体
这一部分是与创作者相关的信息,包括作者简略的生平,他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社会,哪些当时的重要人物对他产生了影响,哪些人(国外,其他艺术家等)对他(她)产生了影响,什么样的影响及如何反映在作品中的等等。
c.他者之眼
这是观者提供的信息,首先这里的“他者”并不是指后殖民理论,也不指作品是如何被观看的,而是指相关的艺术家、批评家、学者是如何去研究这件作品的,在这一分只需熟悉他们的研究成果即可,在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可以尝试掌握方法论。但要记住的是,方法论是一种宏观的分析作品的方式,没有前面硬性知识的积累记忆,了解再多高深的研究方法也是浪费时间。
二、分析方法
记住一件作品还远远不能达到研究生考试的要求,在主观题部分,如何去分析、解释一件作品是拿下高分的重点。一般来说,分析作品的方法也可以归为以下几种:
a.作品本体
这里主要分析作品本身的内容和形式,具体来说,包括但不限于技法分析、形式主义分析、图像学等。
b.创作主体
这一部分是围绕创作者分析方法,比如传记学、心理学(精神分析)等,一部分的社会学研究也被纳入于此。
c.他者角度
这里的所说的“他者”不同前文,相对复杂一些,包括了观者主观的感性感受(普通观众)和观者客观的理性分析(专家观众),前者可能涉及到阐释学(或称解释学),后者可能涉及到哲学思想的问题。
d.社会与文化
这里包括社会学与文化学的研究方法与,艺术社会学研究美术发展与各种社会因素的关联,并以此观察和解释美术现象。文化学是一种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它要求把视觉艺术与人类文化活动的其他多种表现形式联系起来加以考察,社会学与文化学的区别在于社会学方法受马克思主义影响很大,它更注重经济与上层建筑、阶级关系的分析。
分析形式上,大致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依据现有资料作支撑,进行描述性分析;另一种会使用著名学者专家的理论模型(即方法论),进行逻辑推理的抽象性分析。当然,对单一作品分析时,前三个角度的都不可避免的会谈论到社会文化背景,所以答题时可以依具体作品合理分配以上四个板块,有的作品其中的三个方面可分析内容多,那么就要多在这里面花笔墨。此外,还要结合自己的知识结构,任何人的知识量都是有限的,要善于展现自己擅长的方面,多在自己有深入了解的地方下功夫。
总而言之,分析问题的角度、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各种方法中,还是要有比较性的去综合考察,只有在全面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才有说服力,但前提条件是各种门类之间确实存在可比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