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道途中的家》第1集剧情备忘及碎碎念

被告人安藤水穗,案发时无业。 被害人安藤凛,死亡时6个月。 公诉人:无法母乳喂养,无法满足育儿期望,转化为对女儿的恨,遂生杀意,且行为时精神正常。 辩护人:精神耗弱状态。丈夫借口工作忙不愿意帮她。事发当天正在给宝宝洗澡,宝宝不停地哭,她怕丈夫责骂因而很害怕。行为时失去意识。 里沙子自己的家庭:女儿小文(文香) 里沙子到婆婆家接小文,但小文哭着闹着不愿跟妈妈走,但里沙子走出很远,婆婆又给里沙子打电话,说孩子哭得很厉害。里沙子只好回去接。 ps:婆婆家也是一个很类似的结构,婆婆照顾孩子,公公旁边看报,不帮手,听到孩子哭还会觉得不耐烦。都是女性在照顾孩子。男性理所当然的样子。


丈夫对这种案子不感兴趣。并且女主是全职主妇,丈夫看她有一种居高临下之感。 “别勉强自己”其实是一种轻视。言下之意就是,你一个全职主妇,做不好外面的事情那多正常。安心当小鸟吧。 同为陪审员的女性:芳贺六实。一名年龄不小但一直未婚的职业女性。感觉会跟里沙子形成鲜明对比。里沙子跟丈夫小心翼翼地提出想回去工作,但是丈夫置若罔闻。 感觉犯罪嫌疑人有产后抑郁啊。 保健医生说,他们的女儿比其他孩子发育较为迟缓。但妻子并没有作出什么努力。而是破罐子破摔,孩子哭闹的时候在一旁看电视。(ps:丈夫态度真的很好啊,承认是自己对妻子的支持不够,这剧节奏真的很快,希望不要烂尾。)后来就发展成虐待女儿。 俩人是在接受不孕治疗之后才有的孩子。但我觉得这种怀孕越艰难的情况对女性的折磨也越大,更容易造成之后的产后抑郁,对婴儿的恨意啊。唉。以及做这个治疗也是妻子先提出的。 ps:在丈夫看来(他也咨询过医生),孩子并没有发育迟缓的问题。可能是妻子太焦虑。以及丈夫在发现妻子的极端行为以后,并没有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因为觉得事态还没有那么严重),也没有向儿童救助机构求救,因为他完全不了解寻求帮助的途径。 以及讨论室里法官主持之下陪审员的对话倒提醒我,丈夫可能是个伪善的家伙。 以及,此时的里沙子还是未被“启蒙”过的,她觉得一个母亲杀害自己的亲生孩子是无法想象的。哈哈哈这个剧还表现了陪审制是如何给普通民众以法律教育的。想起了十二怒汉。为什么这个剧这么有趣。居然一句废话都没有。 丈夫双休照顾孩子,但工作日经常因为应酬客户没法回家,即使回家,也不会帮忙照顾孩子。 对妻子说过“你不是个合格的母亲”。知道妻子可能患上产后抑郁症,但是像大多数人一样,对妻子说,所有人都是这么过来的,你要加油啊这种话。(其实没有什么用) 感觉这就是普通人的悲剧啊。 以及,这个丈夫对找大学时交往的女同学(现已婚已育)吐槽妻子的情况和他的苦恼。但知道丈夫在跟这样优秀的女性(能很好地平衡工作和育儿)做咨询,妻子会更加自卑。 里沙子的丈夫总是会贬低她的能力。最常说的一句话“给我拿一罐啤酒”。 原来看起来很自洽的芳贺六实也有自己的痛苦。她对丈夫说“再做一次试管受精吧”,她很难接受,为什么犯罪嫌疑人夫妇都能有孩子但精英的他们却没有。她也是带着自己的偏见在陪审的,因为自己没有孩子,所以看到有孩子但不好好珍惜反而杀害之的时候,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哈哈哈真想好好研究一下陪审员伦理的问题。 我真的太喜欢这个剧了,据说原著很不咋地,那么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啊。 通过案子来影响陪审员,每个人都在思考问题,全都被影响和带动了。真的很奇妙的构想啊。 背景交待:嫌疑人之前跟有妇之夫交往过,那个男的总是送她奢侈品,所以嫌疑人宣称过不在高档的地方举行婚礼就不要结婚,以及想让孩子去很贵的私立幼儿园之类的话。但看起来丈夫的家庭条件比较一般、工作也比较一般的小职员,所以嫌疑人应该是那种“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 哈哈哈哈哈编剧可真会写。里沙子因为孩子总是无理取闹,于是就逗孩子说你不听话妈妈先走了,然后在拐角处偷眼观察孩子的反应,结果真好被下班的丈夫看到了。这下丈夫又要责怪她了。


妻子有情绪,丈夫就觉得妻子“神经兮兮”。两性之间对彼此痛苦的理解能力,真的是很低下呢。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7 22: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