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村上春树
查看话题 >村上春树说,你们年轻人就是太空虚
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精神状态非常脆弱,人与人之间很难有深层次的交流,“精神问题”“心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不仅成为现代社会常用的流行词语,更是当今社会精神状态的真实写照,其表现之一就是自杀者数量年年激增。 村上春树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出来的。 01.直子和绿子——渡边的两难 发表于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作品雏形来自于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萤》。后来作者对故事内容进行扩充,添加了作为直子的对称人物绿子,以及一个奇异的人永泽,形成了现在的《挪威的森林》。 小说主人公叫渡边,故事叙述的是他同两个女孩之间的爱情纠葛。高中生渡边有个要好的同学木月自杀了,木月的女朋友直子与渡边邂逅相遇并开始交往。在直子20岁生日的晚上,渡边同她发生了性关系,不料第二天,直子不知去向。几个月后,渡边收到直子的来信,信上说她住进远在深山里的一家精神疗养院。渡边前去探望直子,并发誓会永远等待直子。 然而返校后不久,渡边偶然认识了低年级师妹绿子。绿子的性格与内向的直子截然相反,简直就像迎着春天的晨光蹦跳到世界上来的一头小鹿。渡边对绿子产生了爱慕,这让他内心十分苦闷彷徨,他念念不忘直子的柔情,却又难以抗拒绿子大胆的表白和迷人的魅力。直到直子自杀的消息传来,渡边失魂落魄,不知何处是人生归宿。 《挪威的森林》表现的是一种与他人阻绝的、自我封闭和自我陶醉性质的青春伤感。尽管现代人们在内心深处渴望人与人能够深入交往,但是在现实当中却无能为力,因而感到空虚、迷茫和孤独。 02.自闭、空虚和生死观——村上春树永恒的主题 《挪威的森林》是现代年轻人心中的一首青春伤逝之歌。作品流淌的是每个年轻人都曾体味过、捕捉过、却无可奈何地消逝过的伤感。渡边成为了拥有同样烦恼的现代人的代言人,而自闭、空虚和生死观,则成为了村上春树作品里永恒的主题。 很多读者表示不能理解直子到底在想什么。她不知该怎样与人相处,甚至不能顺利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与渡边约会时也总是沉默,不能敞开心扉。事实上,直子用表达上的障碍,在自己与外界之间树立了一道屏障,把自己封闭起来,不想让任何人打扰。与木月相恋时,“像是在无人小岛上长大的两个赤身裸体的孩子,饿的时候就吃香蕉,寂寞时就相拥而眠。”潜意识里,由于对外界感到恐惧与不安,因此她把自己封闭在无人小岛上。 但自闭的人往往在心中又渴望得到爱。似开朗活泼的绿子,其实内心也是孤独。在富豪子弟云集的学校里,家境贫寒的绿子仿佛和别人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尽管如此,她仍旧希望“尽情地享受爱,哪怕是一次也好。” 直子和绿子都自闭,只不过一个明显,一个隐蔽罢了。 渡边对任何事都不过多思考,每天上课也并不是为了学习,而是因为实在无事可做。他经常和酒吧里认识的女孩睡觉,是因为精神极度空虚,事后又总是后悔和自责,因而感到更加空虚。不仅如此,每周六晚上他都无所事事,装作看电视的样子,不能不说这是一种近似于病态的空虚感。 渡边从自杀者身上深切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他认为“死并不是生的对立,而是生的一部分”,无论怎样努力也摆脱不掉。世上所有东西都包含生死,生与死之间没有界限,生命本身就是在走向死亡。 人在死亡面前是多么孤独和无助啊!生的痛苦使孤独的人更孤独,而死的威胁又使无助的人更无助。这种生死观又反过来导致了渡边的精神空虚。 03.毫无生命气息的井和阿美寮疗养院——笼罩整部作品的死亡意向 小说围绕死亡来展开的,这首先体现在渡边经历了太多人的死亡,与此同时,出现的井象征着死亡,阿美寮象征着他界乌托邦,萤火虫象征着生命,森林隐喻着迷失和死亡恐惧等等。 直子给渡边讲述水井的故事,是小说里比较经典的一个情节。 这一口井又黑又深,似乎能毁灭一切,并且没有确切的位置,让人防不胜防。在有生机的景物中出现一口毫无生命气息的井,这无疑是生的对立面,象征着死亡。于是,直子姐姐的死,木月的死,初美的死,绿子父亲的死,直子的死,便接踵而至。死亡的阴影就像那口水井一样,笼罩在直子和渡边的心中挥之不去。 《挪威的森林》在整体氛围上有一种神秘性、诗意性和迷幻感,渗透着日本小说所特有的由迷而悟的禅味,这主要得益于以阿美寮为代表的象征性场景的构筑。 远离都市、地处荒山野林的精神疗养院阿美寮,是作为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得场景出现的。在去往阿美寮的路上,可以看到青青的禾苗、清澈的小溪、银灿灿的月光、胖乎乎的小兔子,让渡边心里充满了憧憬。在那里“大家互助互爱,同时从事体力劳动,医生也参加,提出建议,检查症状,从而使某种病得到彻底治疗”,整个人际关系圈子显得放松而和睦。阿美寮存在的意义,是村上春树试图就输现代人精神困境的一种尝试,也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生存之境。 但是随着小说的展开,阿美寮却出现了飘忽不定的烛光、变成铁疙瘩纷纷坠落的飞鸟、嘴唇的阴影等意象,呈现出来的是孤寂和绝望,这一切使人感到与世隔绝的疏离感和没有自由的窒息感。遥远的阿美寮其实也象征着人自我封闭的心灵森林,那里孤寂寒冷,迷茫而没有方向,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心灵囚牢。最后直子的死和玲子的走,宣告了阿美寮作为理想王国的破产。 04.孤独和无奈——现代人无法摆脱的情感 村上春树是以1979年的中篇小说《且听风吟》走上文坛的,创作于1987年的《挪威的森林》几乎囊括了日本所有的文学奖项,是日本迄今为止最为畅销的长篇小说,创下了发行量一千五百万册的天文数字,更是成就了村上春树在世界文坛的地位,使他成为与大江健三郎、安部公房和吉本芭娜娜齐名的著名小说家。 孤独作为村上春树作品基调的一个关键词,在《挪威的森林》中得到了更为明晰而深刻的诠释。 二战后,日本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面对突如其来的变革和竞争,人们生活压力变得巨大。与之相对应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日益减少。城市一改往日温情的样子,逐渐沦为生存的空间。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生存的技能越来越高,却遍寻不到精神的归宿,既无法融入当下的世界,更不能进入自己理想的境界,每个人都困惑。 正因如此,在《挪威的森林》中,村上春树放弃以往那种作家以厚重的生活实感所支持的写实小说的表达方式,在轻淡、哀婉而呈片断状的叙述中,营造了一个现实性与非现实性相混杂的艺术世界。 《挪威的森林》看似是一部颇为忧伤的恋爱小说,其实是在向读者展现青年人在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奈、孤独和彷徨。对于书中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死、性、爱、生这四种孤独释放与自我救赎的方式,村上春树并没有明显的是非对错的评判,只是用细腻而平和的笔调表述,结尾处也是留有“我在哪里”的悬念,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去摸索自己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