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岛上的“耶路撒冷”——古突士
在上一篇《爪哇岛最早的苏丹国——淡目》里我们介绍了在中爪哇首府三宝垄东北1小时车程的地方有一座中世纪贸易港城淡目,这里曾经建立过爪哇岛第一个苏丹国。而从淡目再往东北1小时车程就到了爪哇岛重要的伊斯兰圣城古突士。 古突士(Kudus)是爪哇岛唯一拥有阿拉伯语名字的城市,“Kudus”实际上是耶路撒冷的阿拉伯语发音“al-Quds”,以爪哇伊斯兰“九圣徒(Wali Sanga)”之一的Sunan Kudus而得名。古突士的陵墓如今是爪哇重要的宗教圣地,而圣陵旁边的阿克萨清真寺则以独特的早期爪哇传统风格宣礼塔而闻名于世。
古突士出生于伊斯兰教世家,他的姥爷Sunan Ampel就是爪哇伊斯兰教“九圣人”之一,曾长期担任淡目清真大寺的伊玛目,并且是淡目苏丹国建立者Raden Patah的老师。他的父亲Sunan Ngudung也是爪哇著名的伊斯兰教圣人,在1520年到1524年间任淡目清真大寺的伊玛目。 1478年,以佛教徒为主的满者伯夷军队杀死了团结穆斯林的满者伯夷国王Brawijaya V,淡目苏丹Raden Patah作为Brawijaya V的嫡子与满者伯夷王国正式开战。古突士的父亲Ngudung作为指挥官率领淡目苏丹国的军队与满者伯夷王国进行了多年的战争,最终于1524年战死。 作为Ngudung的儿子,古突士也曾作为军官四次参与和满者伯夷王国的战争,但他主要的精力还是用在传教之上。古突士师从淡目清真大寺的建立者, 爪哇伊斯兰教“九圣人”(Wali Songo)之一的Sunan Kalijaga。和老师一样,古突士对爪哇传统文化也十分宽容。他曾经把印度教认为神圣的奶牛拴在清真寺中以吸引印度教徒,并且禁止人们屠宰奶牛。在建造清真寺时,古突士也使用爪哇印度教建筑风格。
古突士阿克萨清真寺:1549年
古突士阿克萨清真寺(Masjid Al Aqsa Menara Kudus)1549年由圣人古突士(Sunan Kudus)建造,以独特的爪哇传统建筑风格而著称。 清真寺和耶路撒冷著名的阿克萨清真寺同名,据说是因为古突士在朝觐的路上帮忙治愈了一座城市的瘟疫后拒绝了当地人送来的厚礼,只是接受了一块来自耶路撒冷阿克萨清真寺周围圣地的岩石。返回爪哇后,古突士将岩石用于建造了这座清真寺。



古突士阿克萨清真寺的建筑风格直接继承自满者伯夷(Majapahit)时代的佛教/印度教建筑,拥有 Candi Bentar和Kori Agung两种特色大门。 Candi是爪哇岛、巴厘岛和龙目岛的一种印度教/佛教寺庙建筑,Candi Bentar意为“分开的Candi”,即将Candi从中央对称分开,中间铺设道路。实际上Candi Bentar中间并没有安装门板,它是从世俗空间进入神圣空间的通道,在进入主要建筑前产生一种庄严感。

Kori Agung大门在印度教/佛教建筑中又叫Paduraksa大门,是由世俗空间进入神圣空间的主大门。Kori Agung大门源自印度教古老的Gopuram大门,8到9世纪后在爪哇古老的印度教/佛教庙宇中广泛使用,15世纪后被伊斯兰教苏丹国的清真寺、宫殿和墓地所沿用,但没有印度教/佛教繁复的装饰。 Kori Agung实际上也是一种满者伯夷风格的阶梯式Candi建筑,由红砖砌成,木质门板上有精美的图案。

清真寺大殿为近代重建,但内部保存了两个当年的Kori Agung大门。



阿克萨清真寺最有名的建筑是这座爪哇最早的宣礼塔,也是16世纪爪哇唯一的宣礼塔。这座塔楼完全不是波斯式的尖塔风格,而是一座爪哇传统满者伯夷风格的塔楼,塔楼顶部放着用来唤礼的Bedug大鼓。如今在巴厘岛仍然存在着同样风格的鼓楼Bale kulkul,用来为袭击、火灾或者公共事件发信号。


阿克萨清真寺的小净池也是最为独特的。每个水龙头都有一尊传统雕像。据说这是在建造初期古突士为了吸引本地的印度教/佛教徒来这里清洁而设计的。


古突士圣陵:1550年
1550年古突士去世,葬在阿克萨清真寺后院。圣陵同样为传统满者伯夷建筑风格。





然后就进入了沐浴区,人们在这里清洁身体准备进入圣陵。


然后进入这座Candi Bentar大门就进入了外围墓葬区。



然后进入这座Kori Agung大门就到了真正的圣陵。




Langgar Bubrah遗址:1533年
Langgar Bubrah遗址在阿克萨清真寺南边的一条小巷里,是爪哇岛16世纪由印度教转变为伊斯兰教的重要见证。 Langgar Bubrah据说由满者伯夷王国的Pontjowati王子在1533年建造,最初是一座印度教庙宇。后来Pontjowati王子随着古突士归信了伊斯兰教,成为古突士的学生,这里也就改成了清真寺。


Langgar Bubrah有传统满者伯夷风格的砖雕。




房间曾有屋顶但没有保存下来,现在只剩下支撑屋顶的石柱础Umpak。柱础的旁边是印度教的林迦(Linga) ,还有一块用来研磨草药的石块。

遗迹旁边还有一块雕刻有湿婆(Shiva)像的印度教石刻。


【穆斯林古城寻访】大计划 https://www.douban.com/note/698256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