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看世界尽头
无尽之林,常有情趣,无人之岸,几多惊喜,岸畔崖间,鼓涛为乐,无人驻足,是为桃源,吾爱世人,自然甚之。——拜伦
也许是爱上了星道野夫的《永恒的时光之旅》的壮丽,也许是向往《荒野生存》的孤独,8月,我们终于踏上了阿拉斯加这片土地。

出机场后,我们从租“阿拉斯加假日”租借了两台房车。所有的驾驶员都要在小房间里看视频学习房车驾驶,片头就是花样翻车,像香烟包装上的恐怖图片一样,先兵后礼,让你感受一下“行车不规范,亲人泪两行”。
我们随后开车去了城里最大的超市采购食材,随后出发前往迪奈利国家公园附近的营地。8月的阿拉斯加天黑得比较晚,十点半了,天边还泛有微光,我们把行李铺开就各自休息了。

1.迪奈利国家公园巴士游
迪奈利国家公园的游车河前后要8小时,我们给保温杯灌满水,兜里揣两个暖宝宝,包里收拾了三明治和能量棒就出发了。

公园很大,去之前可以在官网看看自己想去的地方再选择路线。这八小时里,沿途看到多少动物纯属运气。游客中心可以租望远镜。
发车没多久,我们就看到灰熊了,从森林跑到河边再走到灌木丛里消失,我们的车远远跟了一路。接着在山坡上也看到一头棕熊,屁股对着我们,懒洋洋地一动不动。

我说,运气不错啊,一开场就两头。朋友说,开场2:0,踢完全场说不定还是二比零——真的被乌鸦嘴说中了。后面虽然有北美驯鹿和麋鹿之类的,也没见到熊了。另一台车的朋友们比较幸运,好几次看到了带着熊崽的熊妈妈。

雾茫茫的天色,细雨绵绵不断,道路泥泞,游览车的司机几次停车给我们擦拭玻璃。路边几次可以下车拍照,看荒野无际,感受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我给朋友的明信片写道,“这儿时不时就是一场雨,动物没没地方躲藏,晴雨都是一样的在野地里跑。没有家,但是到处都是家。”
4个小时的车程终于到达游客中心,这个游客中心常年笼罩在云烟之中,每年大概有1/10的时候是晴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可以看到对面的雪山冰川。
游客中心的墙上写着:这个阴雨天,在Denali,你最想感谢谁?

2.塔基那小镇游、小飞机观赏冰川
我们的营地在火车站附近,旁边就是市镇。在等待小飞机的时间里,我们在小镇漫游。


寄明信片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家冰淇淋店,粉紫色的冰淇淋以阿拉斯加最常见的野花Fireweed为原料,丝滑清甜,像是扶桑花萼上蜜糖的味道。

这路边常见的Fireweed在阿拉斯加的夏天遍地开花。张爱玲在《倾城之恋》里写的“野火花”自然不是这一种,但是这个中文名和这高寒地带的Fireweed有没有一点灵犀?

下午,到了预约的时间,我们到了小机场。

飞机刚好能坐10个人,我们这个亲友团人数不少,凑一块参加旅游项目还能打折。飞机飞过一大片原始森林,再飞过一片片山脉,越来越荒凉,直到雪山冰原冰川。

一望无际的森林河川,很多地方都没有人类足迹。

高山植被渐高渐淡。

纹路奇异的冰川仿佛带着彼时的波浪,隐隐透出蔚蓝色的光芒。在一片平坦柔软的雪地上,我们的飞机降落了。

这个白雪盆地白皑皑一望无际,两边的山壁鬼斧天工,像一个陨石坑。我们玩雪、做雪天使,开心得像佩奇一家跳进泥坑。
3.冰川徒步,最美公路
Matanuska冰川在路边,我们预定了MICA公司的向导带我们冰川徒步。穿上冰爪,带上安全帽,我们开始了前后三小时的冰川徒步。
这个头盔毁了我们所有晒照的欲望,朋友说,前天看熊,今天变光头强。

万仞冰川仿佛还藏着从前的波涛,阳光照射下泛出粼粼白光。冰爪抓地很紧,我们一路走得稳稳当当。


结束了3小时的冰川之行,我们开过格兰高速(Glenn Highway)前往瓦尔迪兹。有人称这条路为最美公路,一路山川瀑布,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在这段路上睡着的人是可耻的。





深到黛青色的森林,淡到天青色的远山,是我对这段公路的所有记忆。开入瓦尔迪兹, 到了我最喜欢的营地。
我们一下车就去小镇上取明天的船票。取票的小屋门口种了五彩斑斓的鲜花,门边一个小小的牌子上面写着“花园是对明天的信念”(To plant a garden is to believe in tomorrow)。

老奶奶养了两只老狗,热情而温顺,案上有一张手绘的日历图,画着当天出海看到的动物,其中有一天看到了30条虎鲸——我脑补了一幅射雕英雄传里面周伯通骑鲨鱼的图

4.逐浪追鲸、遥望冰川
营地的清晨宁静通透,水泽清浅,野火花在微风里摇曳。

我们准备搭乘Lulu Belle号出海观鲸看冰川,这艘船的船长是一位老爷爷,他既是驾驶员、又是解说员。这艘船没有固定路线,而是根据船长的经验,去追逐鲸鱼的踪迹。

小船平稳轻快,船长看到什么就说什么,连运油的船都能说半天。朋友悄声跟我说,这船长在网上被投诉说太话痨了。但是这对他没有丝毫影响。全程八小时,说话都不带停顿的。
开船没多久,我们就看到了一小群海豚轻快地从我们船边游过。不一会,我们又看到了海面上几个黑点,远看以为是烂木头在水上浮浮沉沉,近看竟然是一群懒洋洋的海獭,表情呆萌,莫名其妙。

想必他们看我们的心情和我们看他们也差不多?
途中几次看到了座头鲸,喷水、下潜,动作优美至极,但也大得让人心生畏惧。我特别喜欢船长称之为“鱼尾时刻”(Tail time)的画面,这优雅的弧度是造物的奇迹。

船上的小姐姐是打工赚学费的大学生,她说,基本上每次出海都能看到所有想看的海洋动物,海獭、海狮、座头鲸、虎鲸、善知鸟,运气好的话可以看到很多虎鲸。

到了下午时分,我们渐渐驶入冰川地带,温度越来越低,有暖宝宝的贴暖宝宝,没暖宝宝的捧着热可可御寒。

万仞冰川上,巨大的冰块像灾难片一样崩塌下沉,隆隆响声由远至近传来,我们在这片冰原久久遥望。

从冰川回到小镇已经8点多。
回到营地,路过一台小房车,像行李箱一样贴满了贴纸,还有俏皮的手绘,我们看了一下,发现是一对老爷爷奶奶自驾线路图——他们从荷兰出发,横跨欧洲和北美,来到阿拉斯加。

想必这一路就像电影一样精彩
5.溯游从之——三文鱼精神
途中开车路过大大小小的水泽,我们发现有许多小水圈粼粼闪动,停车下来一看竟然是浅水里拼命扑腾的三文鱼群。

溯洄从之,看到一条浅浅的河流,腥臭弥漫,许许多多死去的三文鱼,眼珠被海鸟啄去,铺满了河岸。
还有很多活着的三文鱼,拼命扑腾,成千上万,前仆后继。

荒野里随处可见的大水管,像河流的管道一样,堆满了春运人潮般的三文鱼。
后来我们听漂流的向导说,三文鱼出生以后就游向大海,两年以后,长大了要产卵了,就在某个季节游回出生的地方。一进淡水,就不吃不喝,游向自己生命的源头。

洄游的过程艰难无比,无论中途遇到海鸟野兽、还是浅水低洼,都奋不顾身地游。鱼群向死而生,一路游向自己生命开始的地方。
到了目的地顺利产卵以后,它们随即就死去了。死去的三文鱼就是小三文鱼出生以后的第一餐食物。
孩子长大以后,就会往海里游去。两年以后,再走一遍父辈的路。
这是被神话化了的动物本能,却也足够一部史诗的题材了。
我在塔基那的时候看到纪念品店有个词叫做Salmon Spirit。我问老板,三文鱼精神是什么意思,她解释了一遍,还拿了一本大部头书出来,说是生命的轮回与无限、落叶归根的追求还有延续生命的使命。当时不以为意,直到亲眼所见,才惊觉造物之奇。

朋友的爸爸在网上买了三文鱼钓鱼证,我们随后开到湖边钓三文鱼。钓了好几条鱼,足够一天的晚餐了。我们一路开到营地,用营地的碳烤炉,刷好调料,裹上锡纸,花样烤鱼。

真香法则再次生效。上午感动得泣涕零如雨,晚上吃得比谁都欢:“真香!”

在被烟雨笼罩着的营地啃着烤鱼,只依稀看到远山淡影,朋友说,如果天气好一些,风景一定更好吧。
我们在雨声中睡去,醒来以后小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在房车上的日子,感觉自己距离天空和自然更接近了——有时候风把房车摇得像勺子打在布丁上一样晃动,有时候雨声嗒嗒轻敲在房车顶上,我们裹在绒毯里,温暖得像冬天的小火炉。
6.基奈河漂流、营地烧烤
基奈河边上有很多可爱的小房子,外面种了葱葱郁郁的花草。

有雨衣雨靴背包租借,那天阴雨绵绵,我们为这3小时的漂流准备妥当,穿戴整齐。
雨还在淅淅沥沥地下,我们穿着雨衣,眯着眼睛,盼着风雨快点过去,但是向导Tommy全程脸含微笑,轻松自在,一副和大自然和解的模样,让我们心情轻快。

沿途湖光山色,小哥带我们看了北美山羊、老鹰、老鹰的窝、还有野鸭。给我们说了很多有趣的事,比如三文鱼洄游、老鹰筑巢、Fireweed的食用方法、沿途看见的玫瑰果的功效、阿拉斯加的原住民的生活习俗和食物。
老鹰和天鹅一样,一生一世一双鸟,一辈子还只筑一个巢。河边的高树上,不时能看到老鹰伫立在枝丫上,目光如炬。
航程在下游的一个浅滩结束了,据说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熊在水边抓三文鱼。但是正如前几天一样,我们熊运不佳,没有看到。

早早到了营地,我们把买来的煤炭、助燃剂扔进炭坑里生了火,拿车上烤箱的铁网开始烤起了牛排。
马上就要结束这几天的行程,大家有些依依不舍。我们边吃牛排边聊天,听着炭火噼啪,看着小火苗冉冉跳跃,朋友的爸爸往里头加了一些木柴。

7.回归城市
还车的这一天,我们早早把行李收拾好,驱车前往安克雷奇。午饭时间,我们停在一片辽阔的荒野湿地旁午餐。
我们在路边听风的呼啸和针叶林的沙沙声。无尽的旷野上草木扶摇,远处是恢宏的冰川和苍茫雪山,近处是一望无际的湿地、草原和海洋。

一片辽阔之中,我却最喜欢旷野上一朵朵小花——朝生暮死的蜉蝣,一岁一枯荣的野花,渺小得毫无存在感,却也伟大不亚于万年延绵下来的万丈冰川。像纪伯伦在诗里说的,"To see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回到了大城市安克雷奇,我们把车还了,在机场和朋友道别。阿拉斯加之行结束,千头万绪不知从何说起,于是我把所见所闻记下来,重新感受一遍无尽的海洋、辽阔的森林和旷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