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透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有感
这两天翻了一下卡夫卡的书,是有些晦涩难懂,弥漫着些阴暗,感觉下笔有点过重,特别是变形记,文学界评价很高,描述人变成甲虫以后的悲惨遭遇,个人感觉这种假设没有什么意义,只能当作科幻来解读,不能牵扯联想到太多人性的东西,现实社会中若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有个智障或者精神障碍者,ta可能也会受家族歧视和冷落呢,更别说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甲虫了,那肯定是更受歧视的,所以这个假设有些过度,换另一个角度看,就算有变成什么什么样,请参考剪刀手爱德华,若仍然热爱生活,也会招人尊敬,若敏感多疑自暴自弃,只能自生自灭了。现在有的人也总说,一切都是因为人心难测,人心不古,抛开社会大环境只谈人心人性,难免会狭隘,光照环境和阴暗环境下的人性肯定是不一样的
其实人性一直在进化,不要过于悲观,早期的人类,尚以同类为食,随着社会和文化的不断进化,这种残忍的事情也越来越少了,卡夫卡本人一直对社会对政治抱旁观态度,这也决定了他作品没有社会大环境观念,作品只是晦涩难懂的描述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度
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不能抛开社会大环境,虽然我不喜欢伟大这个词,但是比如洛克,卢梭的作品,可以说是伟大了,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关心政治,它们的作品不止于单单描述人性,而是描述怎么构建一个人文的自由而多元化的立体结构的社会,这样的社会每个人都可以主动积极发挥自己的潜能,社会达到了最高程度的自由,让人有存在感有价值感,政客的权力也被层层监督和制约,如履薄冰,改良了人类社会几千年来权力为天尊卑有序的落后社会结构,这种革新的社会结构大大推进了社会文明进步,自由宽松的大环境下,人的天性得到了释放,人性也会闪闪发光,阴暗面当然也会大大减少
看透生活的真相依然热爱生活,生活的真相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大多数人像洛克卢梭那样关心社会关心大环境,敢于为别人的权利发声,同样别人也会设身处地为你的权利发声,生活的真相也会越来越美好,热爱生活也变得很容易了。如果大多数人像卡夫卡的态度一样冷眼旁观大环境和人性,人和人之间各自苟活,一旦遇上什么事情,权利受到剥夺,人人孤立无援,生活的真相肯定是不美好,这样的大环境下,人性压抑自私者居多,热爱生活也不是随便说说就能做到的,那是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