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茶都:一碗热干面
与南阳、驻马店相邻的信阳,古称义阳,位于河南省最南部,有山水茶都之称。

信阳绝大部分地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为典型的江淮地区,是河南省唯一以米为主食的地区,它的各种饮食习惯及烹饪技法也都具有江淮特色。
清炖南湾鱼
南湾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及稀有元素,其中有抗癌元素之称的“硒”含量更是普通鱼类的3~5倍,尤其是南湾白花鲢,头部富含DHA,素有“花鲢美在腹,味在头”之说。

信阳热干面
热干面起源于武汉,发展在信阳,当地七八成的人早餐都是热干面:刚盖住碗底的酱油,撒上一小筷子生豆芽、一层薄薄的葱花、姜汁和香菜,用小簸箕从滚热的汤锅里捞出几缕长丝面,信阳人的早晨,就是从一碗热干面开始的。
武汉的热干面可能是就是主要是芝麻酱拌,然后比较干,信阳则会加很多调味料,比如说湘菜,酸豇豆,有的浇上骨头汤,想吃干的有干的,想吃稀的也可以。

地锅馍
地锅馍用柴火烤制,底是焦黄的,外焦里筋,口感极佳,尤其是再配上农家自制的豆瓣酱,闻起来咸香,吃起来甜甜的。
闷罐肉
信阳的特色名菜,是早年腊月的时候信阳人用来储存猪肉的一种方式。焖罐肉选择的食材是当地的淮南黑猪,它是信阳特有的一个品种,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肉质浓香。放置半年以上的肉都十分酥软,入口即化,加上浓浓的腊猪油的香味儿,吃起来心都要化了。

板栗焖鸡本
这道菜原本是山东传统名菜,但信阳板栗焖鸡却独有自己的一番风味。信阳板栗甘甜、清香,可糖炒,可腌制,还可做出《舌尖上的中国》推荐的板栗焖鸡。板栗糯而不松,加上正宗的散养土鸡肉,是美味并且做法简单的一道信阳土菜。
信阳糍粑
信阳的传统名吃,主要产地有商城、新县、潢川、光山等地。糍粑是信阳人冬季的必备食品,是用糯米反复打成团状,再切成正方形和长条而成。糍粑可以烤着吃,炸着吃,还可以放进汤类煮着吃。

潢川光州贡面
又称光州贡面,历史悠久,相传创制于唐朝,据今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曾为历代朝廷贡品。其选用优质小麦粉,芝麻油、精盐等,经传统手工工艺百遍揉和制成,富含人体所需多种营养,具有条细如丝,心似管状,筋通爽口,耐煮不粘,久不粘汤等特性。
其绝妙之处是每根贡面虽细,但皆有微孔,心似管状,工艺精巧,素有“长素面、长亲面、龙凤面”等美称。

老鸭汤
选用当地散养麻鸭,产于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商城、固始等各县区。麻鸭易饲养、生长快、肉质好的特点,用信阳当地小萝卜(也可根据季节选择瓠子、冬瓜、竹笋)井水温火炖出的鸭汤,清香、味甜、可口,且有清热泻火之功效。
信阳的美食不止以上的这些,还有罗山大肠汤、商城桶鲜鱼、固始鹅块、信阳胡辣汤、潢川黄岗鱼汤等,都是当地让人一怔的特色名食。

信阳,就像中国南北地理的分界线一样,在大多数酒友的印象中,信阳人不如河南北方几个地区的人能喝。但信阳人酒桌上的文化,一点也不输于北方,既有北方人的豪放大气,也有南方人的慢品浅酌,酒风、酒规在不同县区也是不尽相同。
信阳的酒规曾五花八门:什么打对门,光头过,一杯走,楼上楼……但随着生活水平、健康观念的不断提高,酒规逐渐减少,但诸如“放关喝二敬一”、“喝鱼头酒”等“主旋律”的酒规还是在酒桌上盛行,另外,年长位高者坐上席的规矩也被保留下来。

对于酒的品牌,在上个世纪60至80年代物资匮乏时期,酒是一种相对紧缺的商品,人们不讲究牌子,能喝到酒就是最大的满足。之后,逐渐富裕起来的信阳人开始追求高档酒、大品牌酒,茅台、五粮液等知名品牌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的追求。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观念、健康观念,以及地方品牌(金谷春、鸡公山、乌龙、南湾湖酒等)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并喜欢上了地方酒,饮酒的观念也日趋健康化,真可谓“壶中天地大,杯中有乾坤”。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應鳳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23 16: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