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测评 | 风靡香港的植物肉,又让我们拆了5种.....

四月尾,在冷藏室里呆了许久的几包植物肉终于重见天日。我们花了一天的时间对这些植物肉翻来覆去,切切炸炸,最终形成了今天的深度测评。
在我们前天的文章植物肉大课堂|素食界,对植物肉做了基本解读,即用大豆蛋白、小麦蛋白、魔芋,以及多种矿物质、维生素的食用纤维制作而成,是一种高营养价值产品。精制成高蛋白植物性肉块后,再按所需口味、用天然调味料进行调味,最后将肉块通过拉丝工艺的改变、精制成各种不同质感的食品植物肉。

植物肉有别于一般的动物蛋白质,在食物原材料之间的交叉污染风险比较低。而且煮起来,可以有不少变化,炒、烤,甚至真空低温烹煮法(sous vide),都没问题,给厨师带来发挥的空间。
如果对植物肉还是有些懵懂,不妨仔细浏览今天的文,将给你们呈现高清无PS原图植物肉。
首先交代一下我们对植物肉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四月初,我们的同事一下地铁便直奔Green Co-mmon,在这个素食一站式购物超市里基本能找到目前世界植物饮食前沿的植物产品品牌,如Beyond Meat、Omipork、Daiya等,但手中余粮不多,在一百多种品牌里搜寻了几种标志性的植物肉品牌!
在每个品牌里选取其标志性的系列口味,最终形成以下名单。

我们如何给植物肉打分
我们没有采用精密的仪器比划每块植物肉的厚度、直径、蔬菜含量密度、含油量等.......因为那对真正的吃货来说,都是浮云(最主要是懒)。
关于营养什么的,反正蛋白质是足够的了。
本次测评主要靠小编与一群围观群众的口口试吃相传,吃,无非图口腹之爽,所以,在讨论一切评价标准之前,一入口的“好吃”胜过一切。
在此,我也要感谢这批围观群众。

但我们还是在这几个维度对植物肉做出了评价标准:
色泽...................................................
在正式操作一块植物肉之前,食材的颜色与光滑度给了我们初之印象。
在评测过程中,有些植物肉给了我们较为失望的印象,与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图有较大的差距。
口感....................................................
这里的口感并不是越细腻分数越,毕竟植物肉不讲究顺滑无杂质,更多是搭配植物肉本身的质量,咀嚼感受是否与调味相协调等,都很重要。
调味....................................................
由于每种植物肉的成品各不相同,口味不一,无法将其评定高下,但还是需要排除那些调味过于刺激的(比如过咸、过甜等)以及人工香料或味精味过于突出的。
对于调味的评分,基本基于口味的愉悦感、平衡感以及耐赏性(就是一口接着一口停不下来)。
像肉程度..............................................
植物肉出现的初衷是为了代替动物肉类,目标群体是大众人群,因此从味道到质感愈发趋近动物肉,分数越高。
香气....................................................
这里的香气主要指烹饪后的植物肉香气特点。
注明:以下植物肉品牌无蛋奶无胆固醇无反式脂肪酸。
评测过程及结果
来一段烹饪前戏。尽管植物肉可以炒、烤、低温烹煮,但有些品牌会在购买页面上给出最佳烹饪方式。
·
·
·
以下是Omnipork新豬肉的烹饪火葬场

从冷冻室出来时还硬邦邦的新猪肉,被一围观群众拿进了微波炉加热烹煮。
理由是他们等不急要开吃了。在新猪肉的购买页面上指定的解冻方式是:放进冷冻格8 小时或将包装置于冻水中至完全解冻,于48 小时内烹调并冷冻储存。
我们直接略过这步,从微波里拿出后是这个样子。

看起来是不是像一块抹布或是泡沫?为了检测是否是我们微波之后的问题,对比一张微波前的高清图。

事实证明除了色泽变黄变淡外,发面馒头的本质没变~~
微波加速解冻后,秉持着严格按照产品特质的公正评判原则,我们还是将其自然解冻,开始油煎。品牌提示只需中火煎至4—5分钟,转色即可。

五分钟后,植物肉开始变色,出锅。

肉片变薄,较之前稍稍硬了一些,展示其横截面,横截面有许多小气孔。

忘了来一波产品介绍。郑重介绍一下,这是来自食品科研公司Right Treat的产品,由加拿大资深食物科研团队历时两年开发,纯素蛋白质配方主要来自于豌豆、非转基因大豆、冬菇和米。

色泽(6分):解冻前后的色泽没有太大变化,偏粉白,至少看上去还挺亮眼的。但和图片有较大的出入,整块植物肉分布不均匀,就像一块抹布。
口感(5分):咀嚼的那一瞬间,会觉得像一堆肉渣在嘴里,偏干偏硬。
调味(7分):调味上不咸不淡,大豆味不怎么重,至于添加剂味精方面也没有过度。
像肉程度(7分):除了口感上败好感外,味道上与猪肉还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香气:出锅时可以闻到比较浓郁的烧烤味?
胡萝卜蔬菜汉堡扒

这是来自MAIKA Foods家的产品胡萝卜蔬菜汉堡扒,且是首个创新的产品。号称“100%手工植物汉堡”并在美国Wholefoods发售,并提供三种口味:(Unbeetable red) 红菜头、(24 Carrot Orange) 胡萝卜及(Peasful Green )豌豆。
蒸的~~

色泽(8分):纯手工制作的胡萝卜蔬菜汉堡颜色鲜艳明亮,切纹理均匀紧密,每一块大小也合适。
口感(8分):这一款虽没有新猪肉那么多杂质,但口感偏松,就像面粉做的饼,这个就是胡萝卜做的饼。
口味(8分):大豆与胡萝卜的味道比较重,但是调味的比例刚刚好,在嘴里倒有一股胡萝卜的清香。
像肉的程度(5分):这是一块胡萝卜面饼。
香气:萝卜味~~
素鱼柳

来自加拿大植物肉品牌Gardein的一款素鱼柳。它的产品由大豆、小麦、豌豆蛋白、有机谷物和蔬菜制成,因为美味、丰富的营养及方便的烹调方法而屡获大奖。以蔬菜为主的香料和酵母提取物来调味。
蒸的~~

色泽(7分):素鱼柳的表面更像是裹了一层面包糠炸成金黄色的外壳。也许是我们烹饪方法的问题,这个外壳有些软趴趴的。
口感(9分):素鱼柳的口感延绵,紧实,不会有多余的气孔杂质,很细腻。
口味(7分):大豆味太浓了。在调味方面有些偏淡,寡淡。不过有一点值得提一下,好像有些奶香味和一点大蒜味?是的,它含五辛。
像肉程度(6分):比胡萝卜多一分是......两个都不像肉。
香气:大豆香气。
素烧麦

来自香港本地品牌素之乐的产品,有自己的素食超市。这个烧麦最主要成分是大豆纤维、小麦粉、蔬菜油。
蒸的~~

色泽(7分):不油腻、清淡是初之印象。这款烧麦的外皮用小麦粉制成,素馅主要是大豆纤维。面上撒了一层胡萝卜末。
口感(9分):有作为烧麦的细腻与粘性,与素鱼柳的口感相似。
口味(8分):素烧麦虽然主料是大豆纤维,但大豆味没有很浓,至于调味中规中矩,隐约有些香料的赶脚。
像肉的程度(6分):没有肉味,只有隐约的大豆味。
压轴:Beyond Meat 植物肉排

大名鼎鼎的未来汉堡扒来自比尔盖茨投资的创新食品公司Beyond Meat,100%植物制、无抗生素、无激素、无基因改造。
煎的~~
由于围观群众太期待,我们忘了拍图
以下图片来自网络,与实物图出入不大

色泽(8分):看过牛肉饼吗?与真实的牛肉饼真的很像~~就是那种剁碎后压制的牛肉饼,呈暗红色,带着血丝......
口感(8分):与新猪肉相似的口感,有些许杂质且偏硬,但没有那么碎,带着一点劲道。
口味(8分):味道有点惊艳,但是味精有些重。在口中的回味比较持久。
像肉程度(10分):Beyond Meat在制作中提取基因中的血红素,因此牛肉味很足,还模仿有肉中的红血丝,真的很像肉。
至于米汉堡,我们在吃的过程中发现它更偏向蔬菜汉堡,因此剔除在外。
总结
如果以大众口味来评定,围观群众们选出的最终赢家是Beyond Meat的未来汉堡扒。

虽不如两款大豆植物肉的口感细密紧实,但搭配其口味和质感,更相符“肉”的感觉,结合的比较平衡。
它的外观、烹饪、品尝可像红肉般「肉汁橫流」,更符合大众饮食的未来趋势。
植物肉在目前成为各大投资人的新兴目标,正如Beyond Meat创始人所说:“总有一天,我认为植物性肉類会超过动物蛋白质作为肉类的主要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