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爱就是真爱吗?
作者:余轶非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脱下高跟鞋,和他一起布衣菜饭》。 文中有几句话这样说道: 她母亲前天对她说:“他公务员,他研究生,你什么都不是,就算创业也只是起步阶段。他爱你什么?我实在想不通他爱你什么。我实在不知道你在幸福些什么。” 他说:“我公务员,我研究生,你什么都不是。你的创业只是起步阶段。我爱你什么?你的什么我都爱。要是没了你,我宁愿不要文凭。若是文凭换不来幸福,要这张硕士文凭有什么用?!我宁愿和你一起去漂。今天可以挣到明天的饭钱,明天能够挣到后天的饭钱,我们就不怕。如今,你依赖我给的幸福,我依赖你的依赖,因为从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我虽不是帝王,可能够让你天天开心,也算是一个男人的成就。” 他还说:“我能让你幸福,这就是我的事业,这就是我幸福的理由。” 那一瞬间她的眼泪簌簌流下。她对他说,你给我的幸福,是很多男人拿钱都没能给过的。你说到了,你也做到了,你可以在大街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蹲下来给我脱高跟鞋然后把拖鞋换上,只是心疼我的脚酸。然后牵起我的手对我说:不要你那么漂亮,只要你走得稳就好了。 这是一段非常有趣的对话。 女孩的母亲不相信连自己都看不上的人也会有人爱。很多人都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标准当作普世标准。 但让我有些难受的是那个男生的反应。他说:“你依赖我给的幸福,我依赖你的依赖,因为从你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价值建立在别人对他的依赖上,那么他如何敢让一个女孩去成长和独立? 让女生感动到流泪的是:在大街上,在众目睽睽之下,男生为她脱下高跟鞋、换上拖鞋,只是因为心疼她的脚。 可是,脚疼了去换一双舒服的鞋不是应该是成年人基本的生活能力吗?为什么要等着别人来为你做呢?一个人的爱如果让另一个人退化到连幼儿都能做的事却要让别人帮TA去做,这真的是爱吗?还是他们定义的爱就是被依赖? 我很赞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中的一句话:“先决条件是给的人不应该把对方看成是他帮助的对象,而应该是同对方建立一种真正的、创造性的亲密关系。”真正的爱是能激发彼此生命力的,是能更积极地去面对未知和困境的,而不是退化为婴幼儿,将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 很抱歉,我将这么浪漫的故事演绎成了这样。因为我看到,太多人的婚姻困惑和痛苦起于这样的爱情神话被打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