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规.房屋 From master plan to building design
我最近6-7年,在设计课教学中,以香港的乡郊地方为题材,让学生做小型的master plan和其上的房屋设计。香港的大部分地方包括新界,早已城镇化,乡村也少有大块的田地。选择新界,是想让设计稍微自由些,规模略大,也符合香港建筑师学会对四年级学生的期望。
以前这门课,都是由我带1-2位part-time老师教,那些平日上班的建筑师,等你写出题目,也就简单地提些意见。今年则由三位全职老师教,一位是意大利威尼斯学派,一位多年在英国教城市设计。由意大利老师写全套题目。每人带15名学生。

设计的基地位于元朗南,现为工业场地、乡村和部分1980年代的私人住宅区。政府着手在这里做全盘的重建, Arup公司出了顾问报告。我们的基地取其中一部分工业用地,这些工业用地不是什么正规的‘工业建筑’,而是单层铁皮棚子,做汽车压车场,机械摆放等用途。所以基地本身的工业场地,杂乱破败,毫无保留价值。倒是附近的村庄,还有些清代以来的痕迹,而私人住宅区的道路和房屋,也为学生设计提供了通道和线索。我们设定这块地约30公顷,要住下 8000人,用途则由学生自己考虑。意大利老师写的课件,和我以往的思路不同,特在此记叙。
Milestone 1, 是关于基地。他将其分成site inventory, site analysis and site model 三部分,site inventory 是传统的基地资料收集,到了site analysis 则只取对后面规划有帮助的部分,而学生在此时已经分为 3 组,每组5人。这部分工作,花了近3周时间。
Milestone 2, Tectonic studies. 在 场地上拟做mega structure,由学生做案例分析,每人5例,分析结构、体量、材料、交通、公共空间等。选其中一个实例做模型。在学习的基础上,学生提一个设计概念模型,无需画图。这3项功课,做2周时间。
Milestone 3,Site layout. 5名学生一组,做master plan,这个规划相当于城市设计规模,约 30公顷左右,南北长近千米。做规划模型,1:1000,每位同学再做他自己那块的规划,包括房屋的底层平面。在这一阶段。在乡郊地方,如何做mega structure, what is mega structure?都值得推敲,这一段,学生做的相当挣扎。各组要定自己规划的内容和主题,规划的结构要定,自己的房屋设计也要定。这个阶段花了6-7个星期。
Milestone 4,每位同学做自己的房子,有的大,有几万平方米,有的只有几千平方米。房屋的大小,是根据内容和自己的地块定的。例如设计住宅,要住下8000人,就得有2000 多个单位。聪明的组只是指定某些地块和模型块为住宅,并不具体设计。这个阶段,约5星期。
学期13周,加上过年一周、复活节一周,实际15周,我们又拖了一周。学生还有其他课和毕业论文,所以做的十分吃力。其中有一天去深圳参观,万科总部、深业上城、华侨城创意区,同学们受到些启发。整个过程,学生在master plan 上学了点东西,设计的房子只是配合大的规划、形体趋势,内部功能、平剖立面,建构技术都没有什么推敲。学生只是忙于应付一个又一个阶段的功课和汇报。学生做图版表现,case study, 分析等都还可以。但真正到房子了,还是不行,平面剖面图,画的都不像4年级同学应该画的水平。年年放水,很差的学生也就混到毕业。
以前part time 老师和我上课的时间是错开的,现在我们三个老师都在一起上课,我见他们的组,老是在开会,老师不停地讲,我担心我可能讲的少了。但拿出来的图,我们的组却一点不差。
另外,像建筑设计这样的学科,母语教学,学生会学的透彻些,可以阅读思考更多的东西。用功的学生,跟着老师认真领会,自然吸收到一些东西,大部分学生,做设计很少看书,只是手机、电脑上找点图像参考,知个皮毛。建筑设计,当然主要还是靠天份,跟对你心中的大师,模仿总是容易。















拾贝岛民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中环行走 Walk in Central (36人喜欢)
- 现代在心 古典在手 - 阅读李华武 (Remo Riva) 先生的建筑设计 (8人喜欢)
- 看海的图书馆 (18人喜欢)
- 陆谦受的上海和香港 (19人喜欢)
- 投稿有多难? (4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