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乌合之众》有感
断断续续看完了《乌合之众-大众心理学研究》,说实在的,看完了跟没看一样,唯一了解到的信息就是大众的判断都是非理性的,即使是知识分子组成的群体,他们的决策最终与无文化的基层一样。 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
群体往往有着 “盲目”、“冲动”、“狂热”、“轻信”这些特点,很多统治者就是利用了群体的这些特性进行统治,书中例举了很多案例去论证作者的这个论断。
上周听了叶东老师的危机公关课程,最后老师也是推荐了这本书,是研究大众心理学的必读书目之一,在个人或者组织遇到危机的时候确实可以利用群体的这些特性进行很好的公关,转危为机。听了叶老师的课之后确实为我看问题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不再那么局限于原来的思维,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真实的,特别是很多的明星事件,他们后面都是有公关团队为其出谋划策。在老师讲述王宝强与马蓉的事件之前,所有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马蓉是出轨方,王宝强很可怜。但实际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不得而知。老师没有对任何事件做评判,只是告诉了我们在这个事件中谁的公关工作做得好,谁做得不好。老师最后得出一个建议给所有的女生或者说即将为丈母娘的女生,有一种男人千万不能嫁,不是凤凰男,而是那种特别穷的男人,因为这种人骨子里有一种深深的自卑,从小到大的环境会造就一个人的性格,最终决定了他的思维及做事的方式方法。
想想也确实是这样,我也经常会想,像我跟我老板这种普通家庭出来的,即使我们很努力很努力最终也只能达到别人的起点,人生来不公平,幸好还能找到彼此互相依靠一起前进。
言归正传,《乌合之众》这本书看完之后并没有大家所说的那么震撼,也只是读完了,可能是一直看的电子书的原因吧,而且断断续续去看,没有特别深的体会,等到真的需要去深入了解群体这一人群的心里特征,希望能再好好地重读一遍吧。
节后第一天上班很是疲倦没有状态,打起精神来,为了下一个假期可以好好放松好好玩,努力工作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永远地记得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活而不仅仅是工作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