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华语辩论年度论坛,一次观后感
【如何让辩论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事情】归纳总结 辩论在以前是一个精英活动,参与者较少,由于该活动对辩证思考,临场反应速度,归纳总结能力等都有较高的要求,故门槛儿也较高。近年来由于语言类节目的兴起,让这项活动逐渐进入了大众视野,参与人也越来越多了,同时似乎选手质量较之以前也有下降,故出现了许多问题。现今有些辩论太重胜负欲了,忽略了价值输出,但是胜负欲又好像是现今高校无法忽视的一个体制结果,所以,只能是尽量不忘初心吧;评委们判别标准不一,有的注重攻防,有的注重价值输出有的甚至以心证为判别标准。最终的结果都是大家觉得这个活动似乎可以变得更好,那就通过各方努力吧。 肖磊以禅宗的例子告诉我们问自己心安的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去打辩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无高下之分,有人为了思维碰撞,有人为了社交,有人为了胜负欲,其实,仿佛都对,为什么一定要有个标准呢,这样的标准难道不是枷锁吗,这无法满足多元诉求嘛。个人认为,所谓标准的出现均是有利益诉求的情况下群体为了保证分配的公平性而制定出来的,既然这项活动没有那么高商业价值,又何必自封止步呢?既然没有那么高商业价值,那从业人就会多诉求一点外界的尊重了吗?就像医生教师一样的职业,没有那么多商业回报,那就多给予一些道德回报,仿佛可以平衡某种不公平,但是,真的有平衡吗。 以上,引出标准制定和精英的一点思考吧。现今世界多崇尚多元价值,引领人们进行思辨碰撞的观点毕竟还是较大概率出现在知识精英阶层吧,人们都以创新为豪。但这样的观点向下输送到整个社会,需要成为社会共识的时候,这还能多元吗?有点存疑,毕竟我们都是普罗大众,“乌合之众”,大概率只会接收一种或者少数几种观点形成新的社会观念,真正让社会观念价值多元,这真的能做到吗?所以,整个人类群体是不是还真得就有一套标准,规范每个人的社会行为,众所周知这样遵守社会共识的规则是有利于这个群体长期和谐发展的。所以人类社会一直往后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规则?还是解放天性,每个人都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大概制定规则是为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吧[允悲]。精英引领着大众前行,所以,社会类动物一定需要一个leader,或权威,或规则,总得有个“束缚”。 怪不得找到组织的个人容易成功,因为心有所安处吧,同时组织可以提供反馈成为个体源源不断前进的动力。 最后,还是觉得辩论的魅力在于价值输出,当然逻辑是基础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