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蓝志贵、庄学本藏族摄影作品展
南京博物院。展厅不大,简洁朴质。从第一张开始,看见放像时印下的底片不规则黑边,就有轻微触电的感觉。一张张仔细端详,久久直视着像中人物清澈如水的眼睛,仿佛能够相互融通。个人更喜欢庄学本的照片,纯粹的人文样本,不必关注太多的故事性,而蓝志贵的照片更多的带着时代符号。安静地欣赏作品,没有波澜,只是洋溢,有着寻到家的暖。心中的认同与感动,只有身临其境去辨识每一张照片的光线、质感、乃至蒙尘与刮痕才能体会到。
写在最前面的话,我很喜欢,来自博物院院长龚良:
每一个经历沧桑的民族都受着她成长、繁衍的那片土地的滋养,并用一代代人的热血与激情去浇灌充满母性的乡土,地理与人文充盈着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居于雪域之巅的藏族有着充满魅力的魂灵,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无视时光与凡尘的侵蚀兀自雕刻着自己。
厌倦了蜂拥而至的高级镜头所捕猎的奇光异彩的西藏,人们开始对西藏摄影进而摄影本身进行反思,发现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西藏与藏族文化,不是密集的快门和精密的镜头所能复制和搬运的,她等待的不全是技术革新,而是更多心灵的相通。影像的价值也不仅在于尺牍之间,而是在于更多影像外的交汇与融合。
怀着这样的感情与思考,我们再来观看这些显影在银盐纸基上的黑白照片及早期的彩色照片,我们感受到的,是时空相隔的拍摄者、被摄者和观看者,竟如此的亲切,不同文化和时代的视觉撞击,讲述的竟是如此共通、永恒的真谛。
放上几张,在展馆里翻拍的,光照条件有限,后期没调过,没有很好重现原作,原谅。
草地初雪 1934年底 阿坝至果洛途中 庄学本 摄
那细腻的背景与山脊的线条很让我着迷
藏族牧民帐篷 1937年 四川石渠 庄学本 摄
想起么么曾经在帐篷里拍过的灶台。漏人的光线与炊烟,以及原本暗处丰富的细节,是曝光1-2秒所得
康巴色土官 1934年 青海果洛 庄学本 摄
一开始是被那憾人的眼神所吸引,后来却越来越喜欢不自觉那抿着的嘴唇
白衣寺活佛的转世灵童(右) 1934年 青海果洛 庄学本 摄
不动声色的明暗对比,暗示着身份。还有那清澈的眼睛打动我
藏族裁缝 1966年 拉萨 蓝志贵 摄
蝴蝶牌缝纫机,翻开我的记忆片段,于是与这张普通的照片有了共鸣,来得有点莫名
野炊 1961年 山南 蓝志贵 摄
同样是喜欢那烟雾。可能是暗房里那张香炉上腾起的烟雾给我印象太深
桑登分到了土地 1959年 拉加里 蓝志贵 摄
人物的神情很值得琢磨
观展中,遇见策展人黄先生。其实一进馆我就认出他了,曾见过他和庄学本儿子在广州双年展上的合影,标志性的大胡子。他见我看的仔细,主动过来与我交谈。他给我说了好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最后还交换了电话。是一次不错的际遇。
写在最前面的话,我很喜欢,来自博物院院长龚良:
每一个经历沧桑的民族都受着她成长、繁衍的那片土地的滋养,并用一代代人的热血与激情去浇灌充满母性的乡土,地理与人文充盈着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居于雪域之巅的藏族有着充满魅力的魂灵,在离天最近的地方,无视时光与凡尘的侵蚀兀自雕刻着自己。
厌倦了蜂拥而至的高级镜头所捕猎的奇光异彩的西藏,人们开始对西藏摄影进而摄影本身进行反思,发现千百年来令人神往的西藏与藏族文化,不是密集的快门和精密的镜头所能复制和搬运的,她等待的不全是技术革新,而是更多心灵的相通。影像的价值也不仅在于尺牍之间,而是在于更多影像外的交汇与融合。
怀着这样的感情与思考,我们再来观看这些显影在银盐纸基上的黑白照片及早期的彩色照片,我们感受到的,是时空相隔的拍摄者、被摄者和观看者,竟如此的亲切,不同文化和时代的视觉撞击,讲述的竟是如此共通、永恒的真谛。
放上几张,在展馆里翻拍的,光照条件有限,后期没调过,没有很好重现原作,原谅。
![]() |
草地初雪 1934年底 阿坝至果洛途中 庄学本 摄
那细腻的背景与山脊的线条很让我着迷
![]() |
藏族牧民帐篷 1937年 四川石渠 庄学本 摄
想起么么曾经在帐篷里拍过的灶台。漏人的光线与炊烟,以及原本暗处丰富的细节,是曝光1-2秒所得
![]() |
康巴色土官 1934年 青海果洛 庄学本 摄
一开始是被那憾人的眼神所吸引,后来却越来越喜欢不自觉那抿着的嘴唇
![]() |
白衣寺活佛的转世灵童(右) 1934年 青海果洛 庄学本 摄
不动声色的明暗对比,暗示着身份。还有那清澈的眼睛打动我
![]() |
藏族裁缝 1966年 拉萨 蓝志贵 摄
蝴蝶牌缝纫机,翻开我的记忆片段,于是与这张普通的照片有了共鸣,来得有点莫名
![]() |
野炊 1961年 山南 蓝志贵 摄
同样是喜欢那烟雾。可能是暗房里那张香炉上腾起的烟雾给我印象太深
![]() |
桑登分到了土地 1959年 拉加里 蓝志贵 摄
人物的神情很值得琢磨
观展中,遇见策展人黄先生。其实一进馆我就认出他了,曾见过他和庄学本儿子在广州双年展上的合影,标志性的大胡子。他见我看的仔细,主动过来与我交谈。他给我说了好几张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最后还交换了电话。是一次不错的际遇。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