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田螺
每到夏天,总会想起一道菜,干红辣椒大蒜苗爆炒田螺肉。
我所说的田螺肉,不是街边那种小颗的嗦螺,而是我们一颗一颗从稻田里面捡上来的田螺。
小时候的田螺算是个时令菜品,并且勤劳者才有机会食之。
刚插完秧的稻田,一般都需要在田里蓄水,防止秧苗因为缺水而干涸。而在秧苗这个成长阶段,田泥里面就会看见一些小黑个,稀稀疏疏的落在秧苗间。小时候没想过田螺怎么突然就一下子出现了,现在想来,可能之前田螺一直在冬眠,而插秧之前是需要用牛拉着犁将田里的泥底朝天翻个遍。而后插秧后的天气也比较舒适,所以田螺就结束了冬眠,从泥里钻出来,躺在田间享受温暖阳光,开启自己的螺生。
大颗大颗的田螺在嘴馋的人眼里,早已经将它们在锅里翻炒一遍入肚了。
心动不如行动,回家换上短裤,提上桶子,就往田边走去。先观望一下,看田螺分布在哪里,便将鞋子一拖,踩进泥里,向田螺进军。
捡田螺是一个费力和时间的事情,因为田螺不是集中分布在某一块地方,总是稀稀疏疏的落在不同的一排排秧苗间,所以有时候一丘田里面,并不能捡到很多,而且赤脚下水田,往往一脚踩下就陷进泥里面,想轻松在田间穿梭没那么简单。最重要的是,不能误伤别人家田里的秧苗,不然就是“重罪”呀。所有有时候提桶出门,可能要花上一下午的时间,才能有不错的收获。因为田螺肉小,如果得炒上一菜碗,那可需要很多颗粒。
捡回家的田螺,一般会让它们在清水里静置几天,也不能放太久,不然田螺也会不适应清水环境而死去,尽量让它们排除身上的各种废物即可。准备吃的时候呢,再用一个大锅装满水,将田螺倒进去烧火,让田螺在沸水里面一直煮。煮完后将田螺倒出来,冷却后就需要用针将田螺肉一个一个挑出来。
田螺有一个可以活动的小盖子,起到一个保护自己的作用,因为它只要将这个盖子闭上,刚好能和自身的躯壳合为一体,让“侵略者”无从下手。而经过沸水煮过后,田螺已经没有生命状态,这个盖子就不能伸缩了。我们就可以将这个盖子扯去,将针伸进去,扎进田螺肉里面,然后往外面一挑,肉就出来了。而田螺肉后面往往连带着田螺各种肝脏物,肠子,粑粑这种,所以一般右手将田螺肉扯出来后,左手顺势要将后面跟着的那一串东西扯断,到时候一起和壳扔掉。这也是我一直不敢吃嗦螺的原因,我总怕一下子没嗦好,将整一块都吃下去了 ,那得多恶心。
家里面田螺的做法,一般都是用干辣椒大蒜苗爆炒。
有一天清晨,我和邻居家小妹妹一起背着小背篓去摘辣椒。辣椒地不在家附近,需要走上二十分钟半小时。当我和小妹妹到达的时候,被眼前所见的惊呆了!挨着我们辣椒地的那个池塘,水几乎都没了,露出了池底,那里密密麻麻的布满了田螺和河蚌。我和小妹妹想了下,还摘什么辣椒呀?先去捡田螺呀。我们俩欢欢喜喜背着背篓,屁颠屁颠就冲了下去,心里贼开心了。轻轻松松我们将背篓装满后,我们采取摘了些辣椒,算是交代任务。然后我们还嘀咕着回去后要不要再来一趟呢。
回家后,我妈妈还纳闷怎么摘个辣椒去了那么久。我将上面的辣椒弄开后,当当当当,下面都是田螺呢,我向妈妈邀功,可以大餐一顿了!
故事的结局是悲伤的,爸爸以不安全还是不卫生为由,让我将这一背篓田螺扔掉或者送去邻居家。当时年轻的我还不懂反抗,撇了撇嘴,将田螺全部送给邻居小妹妹家了。她们吃了一点事情都没有呀!纯属就是我爸爸嫌麻烦懒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