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私藏小众景点
查看话题 >一路喝一路玩 | 格鲁吉亚私心推荐(关于城市漫步、徒步、红酒庄)
去年双十一偶然刷到去格鲁吉亚的机票,南航大促,往返4程只要2499,这才第一次听说这个搞不清楚在哪里的国家。不过,它的名字好像听上去有点酷嘛,那就去✈️!

这次一共在格鲁吉亚呆了13天,去了首都第比利斯Tbilisi、高加索山地梅斯蒂亚Mestia和乌树故里Ushguli、黑海滨之城巴统Batumi、红酒产区西格纳季Signaghi和特拉维Televi、洞穴古城Uplistsikhe。


不少人也会选择把格鲁吉亚以及同属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一起放在行程中,毕竟三个国家面积都不太大,坐巴士、火车还是自驾串起门来都很方便!不过毕竟年纪大了体力和精力比前几年差了不少,跑景点打卡实在是力不从心,索性就悠着点,一次只逛一个国家!

今年开始,去格鲁吉亚的国人开始多了起来,大概有以下原因: 冷门
目前格国的中国游客相对其它地方还真不多,即便是南航频繁有特价机票、据说郑凯和张国立不久前刚在那儿拍完戏、越来越多旅游团开始做这条线路,一时半会儿它应该还能还是不会被攻占哒。
消费低
格国是一个以旅游为支柱行业的国家,经济水平一般。举些例子吧:300左右能住到中上水平的酒店/民宿;50人民币以内能买到味道非常不错的瓶装红酒;1个人敞开肚子吃西梅、无花果、葡萄等水果也就几块钱人民币;一顿有酒有肉的饭在30+人民币;市内打车10+人民币几乎能去任何地方。赚着国内工资在格国花钱,有一种翻身当土豪的爽快!



这篇游记就把这次去到的几个城市单拿出来,分享一些个人化的、毫无公平公正可言的心得。如果想看干货型攻略,网上已经有人做了很完整的总结。
旅行嘛,就是一个讲感觉的事儿啊~
第比利斯 Tbilisi
首都第比利斯是一个非常舒适,适合生活,非常便利的地方。格国的交通网络是以第都为中心通向其他城市辐射的,所以旅途期间3次在第都中转,每次回到第都心里都会小松一口气,感叹“还是轻松惬意的城市生活好啊”。
以下直接进入第比利斯的强推项目:
Tbilisi Hack Tour

这是第比利斯提供城市导览的一个组织Tbilisi Hack Tour,里面的向导全都是因为喜欢格国而留下来的外国人,希望同样从外国人的视角,来推荐在google和wikipedia都找不到的城市旅游攻略。
有英文和俄文两种导览语言可以选择,我当然选择的是英文导览。整组大概有30多人,一多半来自以色列,一多半来自德国,还有零星来自欧洲和美洲国家,我是里面唯一的亚洲人,尬聊被问的最多的都是“你真的是一个人来的?你怎么会想到来格鲁吉亚”……

导览从自由广场开始,从格国的宗教,一路讲到最有特色的酒文化,中途到第都最古老的烘培店补充些能量,再继续讲格国食物的三大金刚——煮包子Khingali、烤面包奶酪Khachapuri、烤肉Mtsvadi,最后还有格国近现代的发展情况。
3.5小时的行程信息量满满,用半天时间就能让几乎没做攻略,一脸茫然来到第都的人对这里有一个大致了解。

导览中一个很有意思的景点——这个小人叫TAMADA,或者是toast master,他相当于酒宴的主持人。在宴席中,TAMADA手持无法放稳的牛角酒杯,所以注定他要频频举杯,让酒宴的气氛保持高涨。这就要求TAMADA有惊人的酒量,千杯不醉。有的战线长的酒宴除了主TAMADA之外,还会偷偷备一个副TAMADA,如果主的那个喝醉了,就有人偷偷把他拉出去,再让副的赶紧顶上岗。
这个导览是免费的,在行程结束之后,如果觉得满意,可以适当给向导一些小费(据我悄咪咪观察,大家给的差不多在5-20拉里,也就是十几到五十几人民币不等吧)。向导语速飞快地讲了三个多小时干货一箩筐的信息,反正我是觉得非常值得了!
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

它离第都地标性位置—自由广场大概500米左右的距离,外面看起来是一栋不起眼的四层小楼,里面展出的内容包括人类进化史、格国早期的金银器、文学文字和宗教的起源、格国早期钱币,四楼还有专门一个展厅展出苏联时期的格国,以标有阿布哈兹和南奥塞梯之失的地图作为结束。

一层的人类进化展厅是我停留最久的地方,中间根据人类进化阶段排出的头盖骨方阵非常震撼,简直像一部鲜活的《人类简史》列在眼前。
如果对历史有兴趣,这是一个可以呆上大半天的地方,有兴趣的话可以请(蹭)个讲解,TA们会从古老的格国历史一直讲到现在边境领土之殇,还有和俄罗斯时不时爆发的小摩擦,有一种身处国际新闻中的真实感。
硫磺浴

硫磺浴是第都的一大特色,硫磺浴场集中的区域也离自由广场不远左右,浴室都深埋在地下,地面露出一个半圆的小砖顶,看上去有些可爱。
浴场多分为公共浴室和私人浴池,因为我是单人出行,而且在埋入地下的封闭空间高温洗浴实在是让人待不了太久,所以每次选择的都是公共浴室。

浴场差不多都有纯洗浴、去死皮、按摩这三种服务。以我去的公共浴场来说,里面是类似公共游泳池的淋浴间,有许多立式淋浴头,只要找到空位就可以开始享受暖热的硫磺水滋养啦。
浴场里大概有两类人——格国老奶奶以及像我一样尝鲜的外国游客,格国老奶奶个个洗得面色红润,皮肤白皙,老年斑什么的几乎很少有,大概和常洗硫磺浴也大有关系。

浴场的一个角落有一张瓷砖砌的躺位以及一位从体型上看就颇有份量的阿姨,去死皮的工具和我们北方用的搓澡巾一模一样,搓澡10分钟立马还你婴儿般柔嫩肌肤。如果像我一样对公共搓澡巾有顾虑的,也可以自带搓澡巾咯。按摩嘛,据说也只有10分钟的服务时间,舒服与否就不得而知咯。
在搭乘隔夜火车、坐上回国航班之前我都会先去洗个硫磺浴,对于隔夜不洗澡会疯星人来说简直是救星。晚上洗好澡,清清爽爽踏上旅途,甚为惬意。
零碎的推荐&不推荐
请务必穿上最好走路的鞋


在第都住的其中一家住宿要爬小半座山才能到达,一条长坡将主街的喧闹阻隔开来,晚上在阳台上喝点小酒吹点小风,不要太舒服。
第都建于山地,即便你的住宿地不在山上,也总有景点需要爬几个连续长坡才能到达(正是因为每天爬上爬下运动量巨大,在第都每天大块肉大坨奶酪的胡吃海喝也并养不了膘)。所以,带上一双好走的鞋能让在第都的日子好过不少。
如果你想体验肾上腺素飙升的感觉,去射击吧!

非常幸运的在机场到市区的路上,因为身上没有零钱坐公交,得到四位在第都上学的大侠相助,也因此在第都有了他们的特别照顾。被其中一位大侠领着去射击馆玩儿,生平第一次手握真枪,第一次被弹壳蹦到皮肤上,打完6发子弹真的有一种肾上腺素狂飙的感觉。
喝咖啡?还是算了吧


到每个地方都去尝试当地的咖啡,是身为伪咖啡迷的执着。格国的咖啡便宜是便宜,不过即使在外表看起来腔调不错的甜点店,咖啡也非常粗糙。唔……在格国还是多喝气泡水和红酒吧。
梅斯蒂亚&乌树故里
梅斯蒂亚Mestia和乌树故里Ushguli凭借独特的高加索地貌和几条经典的冰川徒步路线成为不少户外爱好者的打卡点。
从第比利斯到梅斯蒂亚有乘火车、坐小飞机、自驾三种方式,这次选择了看上去最节省时间的8个小时的隔夜火车。

火车票可以在第比利斯火车站、Georgian Railway官网(需手续费)、街边Paybox自助售票机(不找零,需准备好零钱)购买。
格国隔夜火车和我们的绿皮火车差不多,卧铺有两人间的一等座和四人间的二等座可选。夜里车轮和铁轨接触的声音非常非常吵,卫生程度也堪忧。德国小哥一边从卫生间出来,嘴里边叨叨“Don't touch anything.”,也是有点可爱了。所以如果有中度-重度洁癖,睡眠不好导致影响第二天精气神的,强烈不推荐坐火车!
乘小飞机是最快捷的方法,不过有时会遇上航班取消(航空公司没钱买油了)的情况,而且票不太好买到。如果不怕麻烦的话,也可以到了第比利斯之后,直接奔到机场问是否还有余票。(据说有时候会有人退票,但是官网上并不会显示,只能直接到机场柜台捡漏了)


不幸又幸运的是,在计划冰川徒步的前一天,夜里天降大雨,房间漏雨还把堆在一角的衣服包包淋到湿透。早上醒来雨仍在下,几乎已经放弃徒步计划了,没想到就在9点左右,雨骤停,天放晴,火速穿上衣服,兜里揣个能量棒,捧上保温杯走上徒步道。

其余的徒步大军完全没反应过来这突然的天气变化,山中只有我一个人。突然窜出一只自己玩得无聊的黑狗,在我身边兜来兜去想分得一些能量棒。狗在我人生中最怕动物排行榜中绝对可以进前三,但是此时道中无人可求助,只能强忍害怕,交出啃了一小半的能量棒,而小黑狗也成了这段路上唯一陪伴我的伙伴。

能量棒并不能满足小黑狗的胃口,途中它看见浸泡在河水中的死牛,蹦跶着淌过水去撕咬牛肉,吃饱后又跑回我身边探头探脑。虽然有点崩溃,却实实在在感觉到大自然的生存法则。晨间透着清冷的空气让人神清气爽,回头往往身后是绵延的走过的路,很是舒服了!

巴统Batumi
从湿冷的深山坐车到温暖的海滨小城巴统,刚下车真是觉得身上每一个细胞都暖洋洋的,一下子精神起来了!不过作为一个为游客而生的新城,还是少了点意思,住了一晚就毫无留恋地离开了。



西格纳季&特拉维
西格纳季和特拉维同在格鲁吉亚的红酒集中产区Kakheti,一般来说如果对红酒不是特别有兴趣,在这两者间选择一个地方去就够了。

西格纳季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旅游小镇,规模不大,主题明确,在这里可以参观格鲁吉亚传统红酒酿造过程,也可以品尝不同种类的红酒。如果愿意多走些路,住在镇子深处,还能从半山俯瞰盆地里的葡萄种植区。如果只是想打卡红酒产地,来这里就够了。

来之前刚好听说10月是酿酒季,所以在西格纳季住了一晚之后,又坐村际小巴,一路颠到特拉维。在特拉维的2家酒庄住了3晚,这是我来格鲁吉亚之前最大的期待,事实也证明这是这趟旅行最有意思的地方。



格鲁吉亚传统陶罐酿酒已经有差不多8000年的历史了,特拉维有不少可供参观的、可品酒、也有客房的酒庄。
10月初是葡萄丰收的季节,收好葡萄之后,酒庄工人们会穿着靴子,将葡萄连茎带果一起在木槽中踩碎。木槽的一端对着埋在地下的瓦罐(下图中地上的洞洞),葡萄汁液顺势流入瓦罐中,留在木槽里的渣渣最后也会一同被倒入瓦罐。

瓦罐中无需放酵母,葡萄表皮的天然酵母经过2个星期的发酵后,用棍子搅拌罐中的葡萄碎,然后用玻璃盖盖牢罐子,经过6个月的自然发酵,葡萄酒则会漫至灌顶,这时用泵把酒抽出即可。

因为天然的发酵过程非常难把控,所以几乎每家酒厂都会有自己的酿酒大师,保证在长长的酿造过程中酒的品质不出错。
由于传统酿酒法的产量低、出品不稳定、味道并不被广泛接受,所以现在格鲁吉亚还是以欧式酿酒为主,以化学酵母、大铁罐酿造的格鲁吉亚红酒被销往欧洲等地。

特拉维是一个公共交通让外地人难以捉摸的地方,所以但凡10公里以内的距离,我都决定靠脚走,反正有的是时间嘛。
不过淳朴的格鲁吉亚人也并没有给我日行千里的机会,常常是只走了一小会儿,就有人开车停下来问要不要帮助。在这里尝试了人生中第一次hitchhiking,第一次搭车心里还是有一些害怕的,毕竟车速飞快,跳车和被拐跑的危险系数不相上下。
在这里还是想说,一个人出门在外别做没把握的事儿,哪怕是心里有一点点的害怕,那都不要轻易去尝试。

在特拉维呆了三天,这里很少能碰到大批游客(更别说中国游客了),英语非常不流行,交通非常不方便,要是住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酒庄,早餐之外的餐食都成问题。
但是,我还是无比喜欢这里。一个人没事就到镇子上瞎逛,每天行程差不多都是参观酒庄&试酒。刚到Teliani Valley参观酒厂还被拉着试酒,和来自美国的旅者围坐一桌,边聊天边试了四种不同的酒,晕着回到房间缓了整个下午。这种闲散的,自在的,不急不忙的日子,有多舒服呀。

回顾来看,要说这次真的去到了多么惊艳的景点,这个国家有多好玩,真的也没有——
论教堂,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看到的教堂远比这里要华丽;
论自然风光,大可在云南/四川/西藏,就能看到更加壮丽的雪山……


一路的旅行方式也一切如常——
听到英文讲解就上去蹭一会儿;
相比于打卡景点,还是更喜欢走到哪儿算哪儿,试着多体验当地的生活……

要说这次的收获,大概是有了更放松的旅行心态吧——
在出行之前并没有制定严格的行程,甚至连住所都是一路走一路定(这要放在几年前简直不可想象,以前都至少要把旅行期间的住所都订好才安心)。能接受,也享受这样随时可调整的、松散的行程,也算是旅行心态上的一大进步吧。

当然,一路遇见的人永远是每段行程中最独特的地方:
——在机场大巴上遇见的四位大侠,以及也是独自来格国的姑娘wing wing,真的给旅行添了hin多欢乐。
——遇见了好多正在环球旅行的中国人:
一对女儿有些视障,正处在一段5个月环球旅行的母女;一位辞了工作,随心出来边走边看的同龄小哥;一对同样是走到哪儿算哪儿的甜蜜中年夫妻……
——在去西格纳季的拥挤小巴上邻座的英国小哥,聊了一路实在没什么话讲了,随口问起兴趣爱好,他竟然是一位有着8年攀龄的岩友;
——在第比利斯洗完硫磺浴在广场上坐着,和身边乌克兰姑娘一起被前来乞讨的小朋友所困,顺口聊起来发现彼此对独自旅行有无比契合的想法;
——在从巴统回第比利斯的大巴上,车子坏在半路且听不懂售票员叽里呱啦说的是啥,问了一圈车上的格国年轻人,还是弄不懂当下的情况,找到唯一一对能用英文交流的情侣,结果发现他们是俄罗斯人,同样搞不清目前的状况……三个“外国人”下了大巴之后一起成了打车搭子;
——在西格纳季突然听到齐豫的《橄榄树》,随口转头一问,2位来自斯洛文尼亚的大叔拉着要我帮他们找出这首歌。之后被邀着一起喝酒聊天,得知他们一位是市政工人,一位是建筑工人,已经在格鲁吉亚呆2周了,还剩下1周的旅行时间,也是没什么计划,浪到哪里算哪里。一来惊讶他们竟然有这么长假期,二来觉得欧洲福利真是好啊好,我们国家这个行业的工人可能很少会像他们一样潇洒自由吧。

最后,要特此鸣谢:
周扒皮大半年前送的一瓶貌美味香的红酒,让我对这片红酒产地有了特别的兴趣,因此也有了在特拉维乡间难得的闲散经历;
女神飞鱼行前的紧急行程推荐,让这次的红酒之旅更加充实;
亲爹亲娘即便是内心担心,依旧鼓励我多走出去看看;
小叔叔虽然出发前每天叨叨退票,但还是默默买好了随身报警器,且跨着4小时时差,常常等到确认我安全回到住处后,才在国内放心休息。❤️❤️